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这是经济学之始,可谓道尽人心…我们做投资的又好,一届「打工仔」又好,都希望他朝有天能「飞皇腾达」…每个人都有,达成的方法,却是「万万千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用同一种方法而「至富」…当中,最重要的是人性中的「赌性」,经济学有云,「凡是涉及机会成本的,都是一种赌搏」…对我个人来说,虽然我不喜欢赌搏,但不得不承认,会有一股「赌性」潜藏在心…另一方面,我们每次进场,都会有不大不小的「恐惧」,怕「输」是最大的问题——这同时造成了「信心问题」——造成的现像就是时而冒进,时而退缩,没能把握住好的机会…
、盈损比,一定要大于比,最好是比,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有略大于的胜算,就能够达到收支平衡,什至赚钱。
、杠杆比率,在没有盈利之下,绝对不过倍——就是大家说的资金利用率,不超过。
、不加死码,在亏损的情况下,只能按原订方案止损,不可继续加仓。
、当盈利超过了比例例如点,可以续加仓位,而加仓后的最大损失,不能超过原来的盈利,即是说,在保本的情况下,才能够加仓。
如果不考虑「盈损比」的情况下,高至胜率的真正意义,就是成功,却只要有那的失败,结果就是把所有的盈利「输光」,什至是「损过头」…
如果不考虑技朮,纯以概率计算,根据可查的纪录,成功的投资投机?者,成功率都是多一点…
如果根据数学的换算,要得到份的成功率,盈损比必需要大过比,才能够在的成功率达到收支上的平行,而只要达到,就能够达到每月的回报——要一到两天交易一次…
但是,实际运用上,还是跟计算是有分别的——就以我目前的实际「成功率」看,的成功率,年回报率只得大约——而且每年不同…这是因为,成功率,在广义上说,只要赚点,也算作「成功」,损点,也算作「失败」——这就导至了实验和实际的不同之处——但设立「盈损比」的作用,大家应该是清楚的了…另一方面,在设立有实际意义的「盈损比」,较计算上的盈损比,可能会更加重要…
正如上面所说的,盈损比达到比以上,就能在的「成功率」之下达到收支平行,但实际上呢?盈损比是点对点,还是点对点,还是点对点?这样的实际价位的设定,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而实际「盈损比」的选择,则是基于长中短线为考虑的——个人以为,中线的选择,会较为有弹性和实用性——所谓中线,我一般都以点数来定的,超过了点以上,都算作是中线了…
而根据经验,我个人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只会动用资金的十份一以下——用我自己的说法,就是限制在杠杆比率倍以下…
然后,在有盈利达到点以后,才续步加仓…
这并不是随意的设定,而是经过了严格的统计和计算后得出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保证在一定的成功率的基础上,能保证损失控制在以下——以年度计算,损失,也较容易在往后的日子,追回损失…至于加仓的切入点和技巧,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但能做到的,不会太多——我个人也未能完全成功…
个人以为,加死码还不如直接的止损,来得更切底一些…重要的是,加仓时的切入点,到现在,还没有人能系统化的说明问题…就以个人来说,个人的加仓法有点特别——一般来说,大家的加仓顺序,是、、,而我的却是、、——前者是「金字塔式」加单,我却相反,辜称之为「倒金字塔」加单吧…
以「赢利」为最终目的,而不是以「娱乐」「找刺激」为最终目的,手法上,肯定是不同的,大家的思考因素,也肯定不同——我敢打赌,坛里的会员,都希望最终达至盈利——改善生活…
一个题外话,由于要「改善生活」心切,很多人都会用美元开始做「迷你」…但结果呢?
「幸运」的,可能会一个月就能赚美元——这可不是什幺神话——但香港有句名言,「输钱皆因赢钱起」——如果长期不懂得资金管理,不懂得如何「收手」,就是今天给你万,明天就可以「打回原形」——这可不是我「吹」的,而是有实在的「亲身经历」,因为那个人不懂得收手,也不懂得把资金重新分配,就只知继续赌,结果「辞职」三个月后,风光不再,只能「重操」故业,还欠下一「屁股」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