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还原国洪起的发家史有些困难,因为有太多的秘密被冰封在国的脑子里,他人无从得知。但通过观察他的经商轨迹,恰好印证了那句话“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国洪起1958年出生在北京一个底层的市民家庭,父母都是工人。1990年代初,靠炒外汇赚了钱的国洪起曾在北京后海办了当时京城里最大的歌舞厅———“文苑”歌舞厅。当时他已有几百万身家,在那个一个月市场工资不过二三百元的年代,国洪起的财富不啻于天文数字。就在此时,国看中了股票市场里的机会。
1990年代中期,国洪起开始接触股票。掘金的冲动、精明的头脑加上对投资独特的理解,股票市场里的国洪起如鱼得水,短短5年左右时间,他的财富爆炸式增长,据说鼎盛时期拥有的股票市值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
“国对于证券市场规则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很多专业人士,”他的辩护律师周羽正曾表示。国洪起对自己的“手腕”也是信心十足,他曾对自己的下属说过这样的话:“从中国证券市场创立以来,几乎所有违规的事情我都做过,而且不少都是第一个做的,很多违规的事情都是在我做过之后,才有明文规定禁止的。”
2000年前后,股市显露疲态,国洪起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将手中的股票全部抛售变现,开始涉足国债交易;二是开始陆续进行一些实业投资,其中包括山东九九公司的酒精和北京、上海的一些房地产业务。
国洪起的精明帮助他成功在2000年转向了实业,却没能继续他的辉煌。自此之后,国洪起逐渐走入了财富的深渊,最终栽在国债市场上。
机关算尽太聪明
但事情接下来的发展,正应了那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此次开庭受审,针对国洪起的两项指控涉及数额已经高达数亿元,国洪起的“掘金”足迹也遍及金融、房地产、建材、化工等行业。但有市场人士分析,国洪起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构筑起属于他本人及亲信的庞大金融链条,更多地依赖的是违规国债回购业务,勾结证券公司内部公职人员,虚增其国债数额。一方面,将虚增的国债卖掉提走现金;另一方面,以虚增的国债向银行抵押贷款。
在国洪起涉嫌诈骗的几起案例中,国洪起利用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做掩护,由于证券公司营业部开出的资信证明信用程度较高,同时用来抵押的债券流动性较高,部分机构很容易被其所骗,而且涉案金额往往较高。在这其中,广东证券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根据案件报道,2003年至2004年,国洪起勾结广东证券公司职员,在电脑系统做手脚,虚增国债,并在回购后将人民币挪作他用;利用债券回购侵吞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近20亿元;利用虚增国债做抵押骗取广东发展银行贷款7亿元;操纵北京嘉利来项目股权抢夺案;诈骗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投资管理公司资金3亿元;还在山东、河北等地骗取贷款和抽逃资金。
早在2003年9月,国洪起利用其控制的公司———北京东方泰诚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泰怡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开始在广东证券北京长春桥路营业部和广州西华路营业部开户做国债回购业务。泰诚咨询自己账户债券余额仅为0.1367亿元,所做的债券回购业务量高达3.18亿元,其余均挪用广东证券的债券进行回购。至2003年底,泰诚投资共卖出广东证券账户上的债券3.05亿元,并将套现的资金全部提走。国洪起等人不断在几家公司账户上虚增债券,截至2004年1月9日,国洪起等人累计虚增债券卷走16.67亿元,以虚增国债向银行抵押借出的贷款高达10多亿元。
有市场人士直言,国所掌控的财富绝大多数都是靠这样的非法手段获取的,这折射出我国证券和金融市场上基本伦理价值的缺失。
在美国证券业协会(NASD)的网站首页上,只有两句英文:MarketIntegrity,InvestorsProtection。译成中文是:市场的诚信,投资者保护。这是美国证券业的宗旨,也是业内人士的“圣经”。而在中国,机构投资者中存在的“黑社会文化”现象还十分严重。
国洪起的所作所为,足以被视为金融伦理教育的反面教材。
玩家之三:张良宾
从信贷员到董事长,从小炒家到股市大鳄,张良宾一步一步地完成了资本积累,并成为福布斯富豪榜(2003年)排名61位的人物。他因炒股一夜暴富,但现在却因涉嫌总额达5亿元的金融诈骗和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及虚增注册资本金两项罪名而最终落马。
炒股发家
张良宾发家史与此前在股市上翻云覆雨的炒家经历基本一致:进入资本市场最早的小人物,用各种手段获取的资本金投入到中国尚未成熟的股票市场中,在牛市中捞上一笔并积聚人脉,通过发展实业而成为风云人物。此后却没有挡住资本市场来钱容易的诱惑,逐步走上操纵市场的道路。
张良宾原就读于涪陵第五中学,但高考未中,后来进入工商银行涪陵市农机厂分理处,那是一个非常偏僻的网点。张良宾表示,他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期望通过几年的奋斗,争取“当一个科长”。1981年9月,张良宾进入涪陵工行计划科做计划员,主要是做贷款计划之类的工作。
但张良宾并不甘于当一个银行小职员,他开始做一些小生意,同时已经利用银行的资金管理漏洞,将部分客户回款用于自己的生意周转几天,然后再及时归还到银行账上。
张良宾最初的发迹缘于一次顶班。一次,该分理处主任因病暂时不能上班,由于张良宾与其关系比较好,因此该主任授权张代理该分理处事务,张良宾因此有机会处理更大权限的事务,他把分理处的500多万元现金“做了一个再贷款”,使其实际可操作资金翻番为1000万元。
1995年,这1000万元被转投入股票市场,购买深发展(000001.SZ),约7.50元买进,大致在40元左右出手,获得资金约6000万元。
1988年,张良宾为提升自身操作能力,进入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学习,先后获本科和金融学硕士文凭。因其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深受该校一位教授赏识,后来在张良宾掌控朝华集团后,曾聘请该教授担任该公司独立董事。
随后,张良宾成立了四川立信和深圳正东大实业公司,张良宾担任四川立信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弟张斌则任深圳市正东大法人代表。以这两家公司为平台,张氏兄弟开始了朝华系的版图描绘。1996年,张良宾收购涪陵建陶(后来的“朝华集团?)1650万股,每股成交价为1.6元。1997年1月,该公司成功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三峡库区首家上市公司。
此时的张良宾已经可以操作几亿元的资金,2003年,张良宾和其弟张斌还曾位列福布斯中国百富榜第61位。他在入主朝华集团后,主要推动了两件事情,一是微晶石生产,另外试图启动一个生物工程项目。但是时至今日为止,这两个项目依旧未能落实。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