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您进入股市好像很早,当时是什么情况?
坐关:的确,我进入股市的时间是很早,这可能跟我平时喜欢关注新生事物有关。我来深圳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搞经济研究,当时就听过厉以宁的课,接触到股份制,还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策划顾问。所以,我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股民。
雪球:第一次买的股票还记得吗?
坐关:时间太长了,具体哪只还是很难想起来。印象当中呢,1989年底安达(0004)股票发售,深圳中心区的朋友追到蛇口发售点来买,然后到我工作的单位聊天,我特羡慕。当时我就觉得能赚钱,很想买,只是手里没钱,后来几个月我想了很多办法筹钱,用来投资了股票。1990年我去香港联交所考察,见人就谈中国股市多么有前景,香港人都很怀疑。没想到,中国股市的发展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
雪球:当时中国证券市场刚起步,您买股票会有个基本判断吗?
坐关:那时候就几只股票,没太多选择。刚开始我还分析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后来发现那些分析根本不管用,就凭感觉买。感觉股价相对低的会涨,就拣股价低的买,听说某公司有什么内幕,就买某公司股票。是跟风的做法,股市里的菜鸟,可以这么说吧。
雪球:您之前在雪球也提到过20年前的投资经历,好像很惨痛?
坐关:我大学毕业后在内地做了一年半政府官员,然后来深圳做经济研究工作,主要是研究股份制改造,就觉得自己是专家啊,但操作起来跟普通股民差不多,说起来头头是道,到最后实际上是亏钱,算是交学费。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赚钱的压力还不够大,炒股是为了好玩,为了聊天时候的谈资,没有真正去研究标的物,更没建立有效的投资准则。平常研究都是理论方面的东西,投资是实战,跟搞理论是两码事。
雪球:您前后应该经历过中国证券市场的几次牛熊,具体是什么情况?
坐关:第一轮牛熊来的时候印象最深,那是在1990年和1991年。我写过一篇《二十二年前我在股市的惨痛亏损经历》,就是讲我在那次牛熊的经历。其实很简单,也是普遍规律:牛市中赚了钱,自我感觉很好,把自己当成“股神”,熊市一来,把赚的都吐回去,还吐得更多。
「尝到甜头后,我写信鼓动姨父出钱跟我合作买股票。姨父那时候是个万元户,他收到信后专程来了一趟深圳。那是1990年夏天,我当时住在集体宿舍,他进入房间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拿剪刀,然后解开皮带,用剪刀把内裤里逢的口袋剪开,拿出两万元现金交给我。我信誓旦旦告诉姨父,现在是买股票的大好机会,一年之后,两万至少可以变成三万。可还不到一年,只剩下一万二了。那是新中国股票市场的第一波熊市,从泡沫的兴起和破灭,我完整地经历了,而且交了一笔很大的学费。」
——坐关《二十二年前我在股市的惨痛亏损经历》
吃了那一次亏之后,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倒没有怕十年,但确实歇了两年,错过了1992年的牛市和新股抽签。我知道新股抽签有钱赚,但看到汗流浃背的人胸贴着背已经不分男女了,就没有去排队。那时候我升任了副处级干部,工作很忙,关键是不缺钱,没有赚钱的动力。新股抽签时赚大钱的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生意人,比如德隆的唐万里,一种是对“穷”有深刻体验、很想赚钱的人。这两种人我都不是。
1993年我工作的单位和某证券公司合作搞了一个证券业务部,我开始手痒,又进入股市,想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炒股,那一次主要是听朋友的消息买股票,很失败。这段经历我也写过文章。
「我让我那位“特大户”朋友推荐股票,他应承了,但没有马上推荐。我知道,他是一个很谨慎的人,肯定有把握的股票才会给我推荐。一个月之后,他给我电话,让我买一只股票。我放下他的电话马上打电话买,买入后就涨。看到赚钱了,我打电话给他,问他卖不卖,他说:“拿着吧。”我就没动。后来,股票往下跌,我又打电话问他,要不要卖,他还是那句话:“拿着吧。”我就一直拿着。1994年夏天,账面亏了一半,突然接到他一个电话,让我卖了,听得出他的声音里带着歉疚。我二话没说就卖了。可卖出不久,这只股票又涨了回去……」
——坐关《二十年前的炒股经历》
之后我再也没有离开过股市。1996年和1999年两波牛市我倒是参与了,但工作很忙,股市上投入的资金不多,用在股市上的时间也有限,只赚了点小钱。我的工资收入比较高,投资赚不赚钱我无所谓。现在想来也不后悔,那两波牛市要是大赚了,说不准在后来的熊市又会赔进去。那时候我的想法还是在体制内做个好的螺丝钉,主要精力都在工作上。即便后来做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我在股票投资上也没有什么辉煌业绩,太忙,根本没时间去研究股票。我总以为,没有赚钱的压力和动力,用的心思不够,很难通过投资赚到钱。
雪球:后面是什么时候真正开始专注投资?
坐关:我真正用心研究投资,在股市上投入精力是从2005年开始的。那时候我已经“下海”三年半,一直在实业上赔钱,几乎把在体制内的积蓄赔得差不多了,决定转战股市和房地产,正好碰到这两个市场露出牛角尖。
回过头来看,实业上赔钱是我做投资的学费,赔了钱我明白了两件事:一是明白“生意”是怎么回事,二是明白投资不是闹着好玩,目的是赚钱,需要专注和耐心。2007年的牛市我是赶上了,而且在国庆节前全身而退。那年国庆节我们大学同学聚会,聚会前我把股票都清空了。
雪球:做实业选择了哪个行业?
坐关:当时那个工厂是做礼品的,就在深圳,不是我选的,我弟弟想做,他觉得我在国企做过高管很厉害,让我入股、当老总,我就去了,做了三年半,一直在亏。
在国企的时候,觉得自己很懂生意,无所不能。但是真正去做老板,发现很多东西都不懂,要交学费。交了几年学费之后才明白,做工厂这件事,发挥不出我的优势。然后决定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也就是证券投资和房地产。我之前在房地产公司做过董事会秘书,证券投资和房地产是我相对比较内行的事情。
所以2005年开始,我主要是做股票投资,也做房地产顾问。去年开始房地产顾问也不做了,一心做投资。
雪球:这段做实业的经历,您觉得对现在做投资看企业有什么帮助吗?
坐关:我觉得做过实业尤其是当过老板的人,再去做投资就变得简单了,因为他知道什么是生意,知道企业到底是怎么在赚钱,那么,做投资的时候就更容易看懂标的物。
在国企的时候呢,就是一个螺丝钉,懂一个方面就可以做的很好,然后升到很高的位置。而自己当老板,必然会接触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赚钱亏钱都跟自己有关系,逼得自己不得不懂生意。
雪球:您入市这么长时间,收益率怎么样?
坐关:没仔细算过账。2001年之前的累计不知道赔赚,赔也不会赔多少,赚也不会赚很多;2001-2004年主要精力在工厂和房地产上面,没有碰股票;2005-2007年大概赚了五倍,当然,这张成绩单其实我是很不满意的;2009年5月在香港开了H股户头,金额很少,是玩玩的心态做的,赚了点小钱;2007年国庆节之后三年,我的A股账户主要用来打新股,而且差不多都是新股上市第一天就脱手,当然是赚的,除此之外几乎空仓,手痒的时候小资金玩一下,赔赚都当玩游戏;2010年9月开始买银行股,现在算下来是赚的。
雪球:为什么07年的时候开始打新股?
坐关:2007年9月,A股的整体市盈率已经超过了50倍,很多人在喊死了也不卖,盼着到一万点。当时我觉得市场肯定要调整,那段时间看了不少香港1973年、日本1990年股灾的资料,然后决定清仓,把钱用来打新股。中石油我中了几千股,上市当天一开市就卖出了。
打新股算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特色,当时打新股打得太愉快了,新股上市第一天是很疯狂的。后来情况有变化,打新股不一定稳赚,我感觉很多股票也物有所值了,所以2010年9月开始买入银行股。
「《我为什么一直拿着银行股》在”雪球”贴出后,原以为很快会被扔进了信息垃圾筒。昨天看“雪球”,评论多了起来,很出乎我的意料。刚才认真浏览了一下大家的评论,粗略统计,大致有43%的人属于“银粉”,30%的人是“非银粉”,另外27%的人没明确表态。这个统计让我有点不安。可能是做投资久了,当发现自己属于大多数人的时候,条件反射就会产生,有背脊发凉的感觉。好在被“赞”最多的评论是说我“蠢”的那一个,这让我踏实了许多……」
——坐关 2013-8-25 发表于雪球
雪球:现在除了银行,还看其他的行业吗?
坐关:我仓位里还有中国平安。我认为,目前的蓝筹股大多处在比较低估的阶段,譬如金融、交通、能源,甚至房地产股票。房地产股票我一直很关注,感觉不够踏实。除了蓝筹股,有些股票我也看好,但感觉价格太高了,譬如上海家化、三全食品。
我比较看好中国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国市场非常庞大,这样的行业很有前途,但股票价格偏贵,还是感觉银行股更好。
雪球:您选公司主要是看哪些方面?有什么评判标准吗?
坐关: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搞价值投资的人来说大同小异,几乎都有标准答案。第一点,要看公司赚不赚钱,是不是可以持续赚钱。我办过工厂,规模虽然小,但涉及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所有环节,几年下来,赔了不少钱,不过,总算对“生意”有了感觉。一接触到“生意”,我大致就知道它是赚“吆喝”呢还是真的赚钱,是可以长期赚钱,还是赚一把就走人。第二点,要看管理层有没有本事,心思是不是放在该放的地方。现在有些上市公司老板,心思根本不在主业上,说白了就是骗子,总想从股民身上骗钱,这种公司在我看来跟毒品无异,绝对远离。第三点,要看价格是不是合适。第四点,要看风险有多大,不踏实的、拿不准的绝对不要碰。
雪球:平常会实地调研吗,怎么考察一家公司的好坏?
坐关:当然需要调研,但并非就是去参加股东大会、跟上市公司老板或者董秘聊天,如果那才叫调研的话,作为小散的我们,跟那些机构相比,太没优势了。我要买一家公司的股票,会尽量先去用一下他们的产品,再问问用过他们产品的朋友有什么感受。在网上看看对公司管理层的访谈也很有必要,他们说的话不能全信就是了,找找感觉,看不顺眼的就PASS,绝不勉强。
雪球:入市二十多年,您的投资思路上有过哪些改变?
坐关:下海之前做投资基本是跟风,虽然有兴趣,也显得很专业,但其实用的心思不够,是闹着玩,似乎是为了跟人聊天时有个谈资。现在很多貌似专业的人其实跟我那时候差不多,说起来道理一套又一套,跟别人说都是赚的,亏的都咽到肚子里。下海之后,有赚钱的压力和动力,才用心去做。我也研究过技术分析,用很少的资金边试边研究,越试越觉得那是自欺欺人。我感觉自己骨子里就是价值投资者,这似乎有点标榜自己,其实在我看来,价值投资者没那么伟大,也就是买东西比较注重性价比而已。我认为,作为投资品,就一定有一个价值,只是每个人对它的价值看法不同。现代社会,垃圾信息太多,让本来都不太清楚的价值更模糊了,所以,独立思考、不受干扰是价值投资的必修课。当价格低于价值,并且把各种风险因素评估后达到一个安全边界,就可以买入。至于买入后,什么时候回归价值,我不知道,只能等。而且,即便它回归到价值,也不一定马上卖出,要等到我认为需要卖出的时候才卖出。
雪球:在投资这条路上,受谁影响或者帮助比较大?
坐关:都不好意思说是巴菲特、彼得·林奇,但确实读了他们的书或关于他们的书之后,很认同。认识几个做投资很成功的朋友,受他们影响也很大。2005年起,我就当他们为榜样,在我看来,他们是投资界的隐士,真正的高手。
雪球:在中国,您认为投资高手有什么标准?
坐关:在中国股市上还算得上成功的人,基本上是能在牛市最高点前后出来的人。2007年没逃顶,或者出来后很快又进去,一直套到亏损累累才斩仓离开的,那他在这个学校里,小学还没毕业。
我说的话可能有点绝对,也有不逃顶赚到很多钱的人,比如万科的刘元生,那更是高手。
我刚才说的那几个朋友,都是在2007年成功逃顶的,有逃得早的,也有逃得晚的,最后下来,硕果累累。股市的规律就是这样,有牛市就有熊市,不完整地经历一个牛熊市,不能说自己是高手。
雪球:您做投资会对整体市场情况先做个判断吗?
坐关:我很关心宏观的东西,在中国做投资需要关心这些东西,包括政治的和经济的。至于整体上是不是高估或者低估,其实很容易判断,如果感觉很难判断,多半是因为受干扰太多,眼睛模糊了。巴菲特、彼得·林奇也会去判断,不然彼得·林奇也不会在书里提到股市预测的鸡尾酒会理论。但确实没必要花太多心思去判断大势,也不能过于自信对大势的判断,更不必整天盯着市场行情,很多时候,跟市场保持一些距离看得更清楚。
雪球:关注宏观,主要是为了评估各种风险?
坐关:主要有两点:一是能大概知道什么是顶,什么是底,在中国做股票这个还是要有数;二是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很强,尤其是我投资的对象又是银行股,还有中国平安,这些行业都跟政府行为相关,所以会去关注宏观层面的信息,琢磨市场对政府的举动有什么反应。我之前的职业经历里,在这方面花的时间也比较多,相对是我的优势。
雪球:您现在职业搞投资,一般生活节奏是怎么样的?
坐关:我想说的是,你热爱一份事业,你在其中投入的时间精力是没法儿算的,用很简单的话来概括那就是“心中有股票,处处皆投资”。我的生活状态可能外人看起来很闲,其实我每天的时间都会排很满,看书、看资料、写东西,去感兴趣的地方转转。还有,每天下午四点我都会去登山,我习惯一个人运动,没有闲聊,脚下的步子会迈得很快,还可以听一下收音机里的新闻,这是我最偏爱的运动方式。
雪球:平常您都爱关注哪一类的信息,爱看什么书?
坐关:每天会浏览一下财经消息,看看自己感兴趣的标的物情况,更多的时间是琢磨。我对看的书是有些挑剔的,前两年出差路上喜欢读官场小说,主要是想知道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在干些什么。最近在读一些自传和自传体小说,刚重读完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雷巴科夫的《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也快速地翻看了最近比较时髦的《史玉柱自述》。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垃圾书太多,在我看来,没营养的书看了也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