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中,遇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要对所考察的投资公司的经营业务有清楚的了解、还要对其执行经营的人有明确的判断;此外,还需要理解市场的股价的意义。显然,要做到这些,单一领域的专门知识显然是不可能胜任的——这就是学历与投资能力并无必然关联的基本原因(尤其是,很多“经济学”者或财务会计出身的人,以为股市就应是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结果总是对股市“百思不得其解”);也不可能有任何投资人具备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所有专业知识,同时又能对人的品性、能力的把握,以及对股价波动的认识都到很位。如此,股市上投资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岂不是过高而难以达到了吗?
是的。投资正是这样一个行当:看起来谁都可以做,但要想做好,其要求却是非常的高。投资的技能并非天生或靠所谓的灵感天分,更非单一学科、专业的事(这也许就是学历教育培养不出“专业投资人”的道理)。其实是一个人综合的理解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体现。查利.芒格因此称投资(挑选股票)是“处世艺术的分支”,并有过这样的比喻:“对于只有一把斧子的人来说,每个问题都像一个钉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只习惯的单一方法,或思维方法及知识构成很单一的人,他常常会用“一根筋”看问题或解决问题。这样的人,常常不自觉地好走极端:凭借自己的那一点“专业知识”掐指一算,要么这家公司是“掌上明珠”式的公司,要么那家公司是在“财务造假”;一会以为找到了投资的“诀窍”而豪情满满,一会又觉得是被市场捉弄而愤愤不平(指责市场不规范、不成熟);投资行为上要么自负而大起大落,要么胆小谨慎微没有信心。
对此,芒格给治好这类“拿斧子”的人的特效药方:如果这个人有一整套各个不同学科的方法,自然地他就会选用许多工具。如果“A”是狭隘的专业教规,“B”是其他许多学科组合成的伟大并特别有用的概念,很明显专业知识“A”加上综合知识“B”,比单单一个孤伶伶的“A”强得多。
世界上各种学科、各类行业间虽然“隔行如隔山”,但也并非都互相隔绝的,而是具有类似的规律。因此,投资虽然要求的知识面很广,但并不需要对所有行业的专门知识都要成为“行家”,只要能通晓很多不同领域里的思想方法,就可自如地处理投资上的大部分情况。芒格把这种通过多学科的学习,建立清晰的多种思维模型叫做思维的“格栅”。有了这种格栅,就可以按自己直接和间接的经验、知识将其摆放在格栅模型里,长期积累成为一个投资人的投资能力。
在徐星公司多年的投资研究和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证券投资首先是门科学——无论是公司价值的评估,还是市场股价的演变,与自然界的很多事物一样,并非是不可把握的随机现象,其研究方法和逻辑与其它领域学科类似;其次才是门艺术——以日常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各种现象的知识经验为积累,通过合理的逻辑和类比来做的具体投资分析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