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朋友对价值投资这个概念很感兴趣,讨论者甚多,有以身说法的,也有理论研讨的,不管怎么样,对于中国看似发达,却近似原始的股票市场保持如此兴趣,一来说明,投资者不再像当初中国刚开始拥有那几只豫园,二纺机等老八股时候的茫然和不知所措,而更多的带有理性和思考;二来也说明,股票在中国至少目前还是有投资的价值。因此,基于这两点,我们再来谈以下的一些关于价值投资的问题,才有意义。
首先,价值投资并不是某种可以具体化的操作规范,因此将其模式化,反而是违背了价值发现和认识的意义。我们说价值投资更多的是一种投资思想,这和我们在风险管理中谈概率是一个道理。概率是风险管理的一个核心概念,最初来自赌博,是用羊的骨头制作的最原始的骰子。对于信仰佛祖或者上帝的人们来说,讨论风险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凡事天注定,那么该发生的必然会发生,不该发生的必然不会发生,又何必去计算呢?在股票市场里,同样的,也可以有类似的“上帝”,比如,有效市场理论,如果你信仰有效市场理论,那么你应该不会太在意价值投资的思想,因为在有效市场理论下,信息完全作用于价格,而价格里也包含了所有的信息,因此股票的价格和价值应该是相同的,更何况,投资者都可以同时获得一样的信息,对问题的判断结果也应该类似,那么价值投资等同于价格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投资者来说,似乎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持有以期待获得分红,因此要想获得资本升值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现实里,我们都知道有的投资者获得资本升水,有的则遭受损失,既然如此,我么可以猜到投资者获得的信息未必完全相同,或者即使完全相同,每个投资者的分析也有差池。更甚之,我们还发现有的投资者获得了超级的回报,那么这就说明,市场不仅不有效,还无效得很。有了这样的思维,要理解价值投资的三个支柱思想中的一个“Mr.Market”就容易得多了。
即使是两个理性的投资者,在看待同一条信息的时候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有的时候甚至截然相反。这其实是个很重要的市场原则。如果市场中不是意见相左的话,反而市场存在的基础就会发生动摇。中国在90年代早期的股市可以说就是这样,当人们第一次意识到股票的价值除了获得固定的分红之外,还可以获得资本升值之后,市场里充斥着买买买的声音,狂热到政府三令五申都控制不下来。在那样的场合,我们说,股票被商品化了。何为商品化?意思就是股票变成了一项生活费用,当你将费用消费之后,自然你必须得去赚回来,否则你下个月就没有生活费用了,于是,股票市场成了赚钱的地方。可是,没人意识到股市是个不创造财富的地方,创造的只是财富再分配。那么凭什么让你赚钱,别人赔钱呢?
其次,投资者的权力在哪里?前面说了,买股票不等于买商品,买的不是使用价值,不是外延,是内涵。很多人麦股票,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赚钱,可是究竟招股说明书你好好看过吗?投票权力行使过吗?你有好好利用过你手中的股票这一杠杆吗?为什么说股票是杠杆,那时因为通过100元的股票,你可以拥有对1000万资产的决策权,这不是杠杆又是什么?阿基米德是找不到支点,股票投资者却忘记了手中的杠杆。这年头很多人想创业,可是手上的股票就已然是一份产业了。GRAHAM曾经说过九个字“Investment is more intelligent when it is most businesslike”,巴菲特对这九个字的评价是,这是有史以来对投资表述最重要的九个字。这也是价值投资三个支柱思想中的第二个:“企业主人翁”的态度。在财富管理行业中经常用到的投资策略书(IPS)中,经常在潜在客户是企业主的情况下,往往给与企业主的风险承受意愿比较高的评价。但是要注意,这里的风险并不是指在股票上就可以购买风险相对高的股票,而是指这些企业主对待商业风险或者经营风险的意愿和能力。这里想顺便提一下很多人说的“中国没有银行家”这样的说法,其实有一定的道理,这其实也和中国的这些所谓国有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并没有在市场化的浪潮里接受洗礼,因此而缺乏对商业风险和经营风险的真正把握。可见,要具备“主人翁”的态度并非易事。
我个人推崇的ICAHN,虽然在华尔街名声不是太好,被冠之以“企业狙击者”这样的称号,但是不管他是手段也好,是真心也好,他所提倡的股东权利的最大化,几乎将企业的管理层置于敌人的位置。细想一下,可以理解,不说委托代理的关系,就是最简单的了解都未必谈得上,原因是管理层并非由股东任命,一个连朋友都不是的人在管理你的资产,而且你的资产还不在信托中,并不受保护,你晚上能够睡好觉就怪了!当然,GRAHAM的主人翁心态并非如此敌意,其个中深意在于,作为股票投资人需要对自己投资的公司有很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试想,当你作为一个创业的小企业家,你需要去了解的是否包含了企业经营的各方面?从产品,市场,竞争对手,行业壁垒,政府政策和法规,公共关系,供货商,销售商,雇员,工会等等,都得了解现状,未来趋势。作为企业主,对数字要敏感,毕竟公司的业绩最后反映到若干个数字上,哪些数字代表什么意义,是否对公司具有附加价值,这对公司的长远是否有帮助;哪些资产则虽然是资产,却对公司的发展没有太大意义的,这在价值分析上就要打折扣。其实财务分析是相对最容易的,尤其是在你对企业了解清楚之后。对于很多金融行业内的SPV结构,究竟其资产池和原来公司的资产之间是否还存在藕断丝连的关系,对价值分析也很重要,对很多资产抵押的信用支持的质量的分析往往比数量更为重要。
这里有必要提及一个很容易让人困惑的问题,就是DIVERSIFICATION和价值投资是否存在矛盾和冲突。其实并不复杂,价值投资对公司的了解熟悉程度要求其实也限制了投资公司的数量不会太多,但是不等于价值投资者就不需要分散风险。这有两个原因:1.价值投资者认为对个别企业的分析透彻完全可以弥补分散所要解决的风险问题;2.价值投资者也面临VOLATILITY,不过他们可以有两个方法来尽量减少这样的风险,一,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选择那些具有现金流多样性的公司,比如一个公司除了有饮料,还有饼干等其他不相关产品;二,购买不同行业的企业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在现实里,像伯克希尔是比较偏重数量较少的公司,可是其他有一些价值投资者也还是投资了很多其他公司的。或者说,价值投资并不是和风险分散背道而驰的投资理念。
第三个支柱思想就是“购买价格的安全边际”,俗话说,买得太低了,亏也亏不到哪里去。这其实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是价格背离价值的延伸,前面我们说了价格背离价值,但是如果说这只是说偏离的概率的话,那么现在购买价格的安全边际则是给出了一个区间,就好像我们在抽样分析中需要知道在1000件样品中发现了12个次品,这是否能否说明生产出的一共10000件产品是合格的还是不合格的问题。这里需要提到一个和数学有点关系的思想,那就是我们看这个区间,并非是看具体这个价格点多少是边际区间,而是看价格点和价值之间的差值变动的范围在多大的区间内才算合理。就好像抽样的问题中,我们的问题不是“12个次品是否代表合格”,而是“12个次品和平均期待值10个次品之间的差值2个在多大的可控范围内”。所以,很多人都很在意内在价值15元的股票以市值5元买还是10元买才算是安全;其实,不如说价格和价值差5元和10元是否给与了你足够的安全。
巴菲特说过“能够成为原则的思想一定不会过时”,他指的就是GRAHAM的价值投资思想。他对其可以说是崇拜之至,当给GRAHAM写传记的作者问巴菲特,GRAHAM的思想有什么“盲点”的时候,他不假思索的说,“没有”。可是当我们来看待价值投资的这些支柱思想的时候,不能教条,不能因为巴菲特成功,芒格成功,就认为价值投资理论就是屡试不爽的。中国的企业,行业和美国的存在不同,对信息的获得成本也远远高于美国;中国今天企业和行业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环境也和美国十分不同;今天的经济也更为全球化,企业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也很高;中国的投资者对风险和回报的认识并不十分理性,当然资本市场的环境也对价值投资并不是很有利。很简单的一个对价值判断的失误,很容易导致投资的失误。因此,价值投资的中国经验需要大家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多思考,多挑战传统思维,才应该是投资人应该具备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