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在两百年前,或许并没有认识到全球贸易如今在全球经济上如此重要的地位;而比较优势理论,却一直指导着贸易政策,投资理论的演化。比较优势理论逻辑上讲是地区或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差异导致劳动力成本差异,而这种差异正好之间互补,形成不同优势的国际分工,而形成贸易利得,对于贸易的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的投资的逻辑思维,必然跟比较优势理论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也必然走向经济全球化,投资全球化。而伴随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个趋势愈发明显。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听到我们的基金经理或者投资人这样描述:中国银行业市值占市场总市值多大,可能就这个行业没空间了,医药TMT行业占总市值多小,可能未来空间巨大,用不同市场市值占比的差异这种观点来类比看待某些行业未来的空间,这个角度的逻辑是不同市场的各个行业在各个市场中是均衡为前提的。然后,事实现实中却绝对不是简单如此,在用比较优势角度去看,我们会发现各个市场不同行业市值占比是差异明显的,因此用比较优势看待全球资产行业配置角度上,仅仅市值占比简单认识是很大漏洞的,不均衡的根本在于比较优势的差异,用比较优势看待才更符合逻辑。
投资者如果仔细一想各个国家或者区域的行业特点,很显然会想到比较优势的。一些简单的思考:时装奢侈品,可能就想到巴黎,想到米兰;高科技前沿可能就想到硅谷;金融银行就自然华尔街,伦敦,东京,上海。如果上升到地区国家之间,比如中国东部与西部的产业差异,中国与美国整体的差异,这些都是很显然体现比较优势的差异的。这说明,产业角度,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差异极大的。如果我们用比较优势理论去看待这些差异,无疑将对我们思考行业产业的竞争力是帮助很大。我们应该选择在全球或者某个区域,具有比同行更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投资。这对我们全球资产配置是非常关键的。中国的优势是什么,可能前十年是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产业,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而美国是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为主的比较优势。所以,这个角度,中国未来走向全球的公司可能大数上就是劳动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事实上也很显然,前十年中国就依靠这个优势强大为GDP第二。而金融危机后的美国则利用高科技,苹果,微软这样的公司带领道指标普创新高。而如今,我们面临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东南亚,非洲相对中国的优势),而经济也在加大转型,股市权重股都以周期重资产为主的公司表现不佳,熊市已过五六年上证还徘徊在2000点附近。
其实,一些朋友喜欢持有国粹的公司,比如白药,片仔癀,茅台这类的企业。这些企业就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在全球具备比较优势。苹果在科技创新里面具有比较优势;LV香奈儿在服装奢侈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三一,中联重科在机械工程领域劳动资金密集型角度称霸世界;鲁泰B则高端纺织,东南亚无法做到,欧美又无优势,而导致鲁泰B具备全球比较优势。而很多企业,仅仅在某区域具有优势,全球角度是无法具备优势的,因此这类企业大概率走向全球是偏困难的。在资本全球化投资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发现比较优势,寻找产业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具备相对应优势的企业进行投资,这对于我们思考投资,认识企业发展趋势是很有帮助的。也可排除简单市值占比来看待企业空间的认识缺陷,真正认识到并寻找投资到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
全球一直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往往强者恒强。同类同行,而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尽管市值占比很小,但往往并不能提升其市值占比。如果朋友们能找到中国能走向世界的企业,具备持续稳定全球竞争力(比较优势)的企业(例如:格力电器),可能这是一笔长期不错的投资。
孔浩陆家嘴 201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