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穿投资这个把戏

2013-06-06 20:18:05

高处立,平处就,阔处行,眼界高,自然行得宽。

1,股瘾
炒股是能上瘾的,就好像烟瘾和酒瘾一样很难戒掉。凡是这种成瘾的东西,如果过量,往往对身体不好。股瘾实际上是对股民有害的。炒股是为了啥呀?挣钱呗。挣钱是为了啥呀? 花呗。有几个股民舍得花钱呢?一点儿闲钱都要投到股市里,更别说赔钱的股民了。不停的往里投钱,就好像是个无底洞。
跑题了,还说这个股瘾吧。瘾这个东西能给人带了乐趣,所以人戒不掉。但是股瘾这个东西,比酒瘾和烟瘾更可怕。很多人成瘾以后,就不停的投钱,越赔越投,不像抽烟喝酒,档次低点花不了多钱。往股市里投,就是几万几万的扔,眼儿都不带眨的,好像真能都赚回来似的
股瘾这个东西挺害人的,还伤身体。最后就算挣了钱,都交给医院了,没福享受了。所以呀,股瘾这个事情还是要重视一下比较好,最好能控制一下。毕竟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等待着我们去享受。
2,研究
很多新股民的交易表面上是没有交易系统的,实际上也是有的:比如他听股评的,根据股评操作就是交易系统; 比如他买软件,根据软件操作就是交易系统。大多数人,会一直这样下去,赚了是运气好、赔了是运气不好。不去深究为什么会赚、为什么会赔。
这也不难理解,如果每个人都勤于思考,社会怎么能稳定呢?少数人,就会不断地问为什么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这部分人,慢慢就带着自己疑问扩展自己的视野:宏观经济、基本面、技术面、政策面、油泼面、胡椒面……,不断地研究。
这个研究的过程虽然很耗精力,但是并不痛苦的。就好比找金子的人,会嫌累吗?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炒股水平却不见得长进,有可能越来越差了。这也很正常,你想呀,如果这样的话,经济学家不都成为股神了?这个过程很漫长: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根据研究结果修改交易系统。这个过程有时会耗时几年、甚至十几年。如果放在其他领域,估计早就成专家了。但是放在股市里,会成功吗?我也不知道。
3,变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就会发现影响股价波动的变量太多了:国际形势、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行业政策、企业基本面、上市公司领导脑袋咋想的、机构咋想的、散户咋想的、游资咋想的……。每一个分支都够你终身研究,而不见得能研究透。更别说这些变量搅成一锅粥,来影响股价了!太多的变量,会让人感觉研究遇到了天花板,无法继续深入。
这个时候在研究的道路上就出现了分支:一部分人会选择某个分支深入研究下去,不断地收窄领域,价值投资、技术分析等都属于这个领域。另一部分人把这些变量看成一个整体,研究纯粹的波动,对冲交易、网格交易、(准)套利交易等则属于该领域。
人们不同的交易模型实际上是对各类变量的不同理解而导致的。(所谓的思想决定理念、理念决定方法。)
4,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无疑是高尚的,它主要赚三份钱:(1)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增长的钱;(2)价值被低估时的差价;(3)价值被高估时的差价。
这三份钱赚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价值投资的难点在于估值,具体也包括三个方面:(1)社会发展、行业政策、企业自身等变量变化引起的估值变动的准确评估;(2)对真假黑天鹅的识别;(3)对黑天鹅的应对。除了上述非系统性风险以外,价值投资者还面临着系统性风险。
价值投资者对投资者个人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你要能够分析出行业未来的发展,这需要几年的时间;其次你要能够分析出企业未来的发展,这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所以,价值投资者往往都是重仓个股。这样说来,价值投资者的风险也是很大的。一旦看错,将会损失惨重。从这个角度来看,价值投资何尝不是赌呢?
所以有个说法:价值投资不是科学,是信仰。(有意思。信仰能改变客观吗?)
5,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者往往会被价值投资者耻笑,不过他们却是券商的最爱。平心而论,技术分析的风险要小于价值投资。价值投资面临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交易系统错误三重风险。而技术分析只面临非系统风险、交易系统错误两重风险。如果技术分析者投资的是ETF,而不是个股,则还会屏蔽掉非系统风险,只保留了交易系统错误一个风险。
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分析的风险控制要优于价值投资。那么,技术分析的问题在哪里呢?就出在“交易系统错误”这里:对于价值投资而言,其交易系统是基于确定性的,如果企业业绩不断增长、在企业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赚钱是确定性的。(事实是这样的吗?交易永远不存在绝对的确定性。如果有这样的确定性,不是稳赚不赔了吗?如果有稳赚不赔的事情在市场上发生,市场还会存在吗?)对于技术分析而言,其交易系统是基于经验统计的,如果出现了A信号买入,并不代表一定能赚钱,只不过从经验统计上赚钱的概率大罢了。
另外,由于技术分析交易比较频繁,看盘时间多,所以容易受盘面的引诱产生心理的波动,心态的不稳同样会导致交易的变形。技术分析者会不断地怀疑自己的交易系统有问题,不断地会增加一些附加条件,最后搞得自己都不知道在干什么?(这是事实。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如果说价值投资是信仰,那么技术分析可以说是运气了。
6,对冲和套利
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各有利弊,对冲和套利都好,赚钱稳当,但是从事者寥寥,为何?对了,不赚钱!(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收益低的同时还是不能避免一样的风险。并非如作者说的什么都好,没有不存在风险的交易。)
散户来到股市,都是有雄心壮志的,怎么可以忍受一年不到20%的收益呢?(这句话基本上反映了大多数人贪婪的心态。)对冲和套利是大资金的最爱,也是未来机构投资者的生存之道。君不见,封闭式基金、中行转债都是谁在买?如果哪个散户人品好,资金做大了,就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对冲和套利了。资金量的变化一定要伴随着交易模式的转变,不然煮熟的鸭子很可能就会飞走的。
7,赌,还是不赌?
赌不赌关键要看资金量。凡是赔了以后能翻身的,就可以赌一赌。凡是赔了以后就要永远趴着起不来的,千万不能赌!
如果你赌2W,赌错了,赔了1.5W,没关系,年终奖一发,再投1.5W,下次还能赌,这次失败的经验下次还能用上。如果你赌200W,赌错了,赔了150W,有关系,年终奖一发,再投1.5W,只剩51.5W,要赌到200W,难!
8,大赚小赔和稳定小赚
均线的交易系统是一种“大赚小赔”的交易系统。比如在震荡市,其操作往往要不断的止损,而在单边市,则起到了抓大波段而躲避大瀑布的功效。所以,均线实际上是一种“大赚小赔”的交易模式。而对冲和套利是一种“稳定小赚”的交易模式(当然,还有“大赔小赚”、“稳定亏损”的交易模式,这里就不探讨了)。
很多投资者不注意这两种交易模式的区别,实际上搞清楚这两种交易模式的区别非常重要。在你权衡、选择和修订你的交易系统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两个交易模式的区别考虑进去。
具体是什么区别呢?举个例子:同样是三次合计获利30%的交易。“大赚小赔”模式:亏损10%、亏损10%,盈利50%。“稳定小赚”模式:盈利10%、盈利10%、盈利10%。如果是三次独立的交易,实际上收益率是没有区别的。但是,现实投资中,我们的后一次交易都是基于前一次交易的结果而进行的,这就产生了复利的效果。“大赚小赔”模式:0.9*0.9*1.5=1.215;“稳定小赚”模式:1.1*1.1*1.1=1.331。收益率差别:0.331/0.215=54%。后者的收益要比前者高出54%!这不是一笔小数字。投资者往往在股市投资会伴其终身,所这种差别从长期来看对最终收益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个例子看起来是那么有说服力。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作者的假设已经偷梁换柱了,他把两种不同的交易模式的收益率都固定在30%,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假设,充其量只是偶然巧合了某段客观行情。

“大赚小赔”交易模式的3次交易,为什么总收益要固定在30%?依据在哪?为什么3次交易一定是2次亏损、1次盈利呢?依据在哪?为什么不可以是1次亏损、2次盈利呢?

“稳定小赚”交易模式就一定是3次交易而每次都是100%正确的吗?作者只是假设一个稳定盈利模式,并没有说是一个100%的盈利模式,那么怎么可以假设全胜、而且把这个偶然的全胜纪录推演至整个交易的生涯?有客观依据吗?当然没有!用3次来举例有迷惑性,因为连续3次全对在现实中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他说300次全胜,有很多人立刻就会生疑。

这样的假设,有点像假设30/120交易系统在一年处于100点以下的盘整行情中必死无疑。是的,如果客观行情是如此,那是死定了。可笑的是,这样的假设只是某一个人自己钻牛角尖的假设,不是客观!!!

看来作者缺乏实战的观察、体验,所以会用主观的、想当然的、理想化的数据来进行胡说八道的推演、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

我们分析问题的方法、所做的假设,都必须尽可能贴近客观事实,这样的推演才有参考的意义。任何脱离实际、凭主观、走极端的方法,只会令你走得离开客观越来越远。)
9,融资炒股
有些投资者认为自己水平高,但是资金量小,没有办法快速获利翻身,所以需要融资。实际上大可不必。买杠杆基金就行了,一年5%的利息,也不高。而且赔光了不欠债,赚钱了不露财,也不欠人情债。
10,股市中是有圣杯的,那就是长寿
很多人不以为然,我下面就论证一下:
活得越长,炒股赚钱越多。假设A和B两个同学,都是25岁炒股,30岁交完学费开始盈利。
A同学资质聪慧,财商过人,年复合收益能达到30%。可惜天妒英才,55岁就英年早逝了。其收益率是1.30的25次方,为705倍。
B同学资质一般,财商平庸,年复合收益能达到15%。天随人愿,85岁寿终正寝。其收益率是1.15的55次方,为2179倍。
B的收益率是A的三倍!所以越长寿赚的越多。(作者怎么没有考虑到这个活到85岁的B同学,在75岁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比A同学多做了20年,收益率还只有539倍。所以“活得越长和炒股赚钱越多”没有逻辑的关系。

但是,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财富的积累的两大要素:复利和时间。当你明白了复利和时间,就要安心于一个合理的收益率,比如说年收益率在30-50%就是世界上一流的收益率了。经过时间的推移,10年、30年后你是谁,你晓得的。

30/120交易系统的严格执行,即使存在一定数量的、必然的失误,每年的收益率其实大大超过50%。如此思考问题,你还会天天问我这些问题吗,先生,我应该怎么介入?先生,遇到这个盘整我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交易的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值得花时间去纠结吗?)
11,体验
人生要经历不同的体验,才算完美。自己无法亲身体验的东西,也要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体验一下。体验,需要一点成本;体验,有需要一些忍耐度。
12,学习
炒股是要学习的,不然长进的太慢。如果长进慢的话,钱就会没得很快。所以,学习还是很重要的。
学习一般分四种,实际上投资者在学习的时候,这四种方式很可能是综合应用的,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
第一,看书。投资的名著很多,国内的、国外的都有很多。我的经验是捡能看懂的看,看不懂的就不要看了,层次不到,看也是浪费时间。
第二,看电视节目。电视节目有股评和证券分析两类。股评是专门推荐大牛股的,玩的就是短平快;证券分析主要是对当前的经济、行业、市场等进行分析,比较枯燥一些。初学者建议先看股评,因为看证券分析估计你也没兴趣,炒股是来赚钱的,又不是研究经济的,分析得那么复杂其实也没必要。股评光看不行,最好跟着操作,赚钱不行,最好赔钱。因为初学者才开始入市比较胆小,资金量都不大。如果赔钱就是好事情,以后就会长记性。一开始赚钱反而不好了,过来人都知道的。
第三,跟大师。跟大师实际上是最省时间的,或者是性价比最高的。关键是找大师很难,初学者对大师没有识别能力,容易上当受骗。对于已经具备了识别大师能力的投资者,也没有跟大师的必要性了。(对于具备了识别大师能力的人就没有跟大师的必要性这个观点,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大师是极高的悟性和极强的能力的结合体。一个人只是具备了鉴别能力,并不代表自己也是大师了。社会上就是有很多人具有这样的观念,把自己关闭起来了,因为他们觉得既然自己已经看得懂大师了,自己也就是大师了。其实,看得懂和做得到之间还很远呢。学习者请引起注意。)所以,初学者跟大师要慎重。因为大师一般是不会轻易带徒弟的,轻易能跟到的大师还是要多个心眼的。

第四,自我总结。个人感觉这个是速度最慢的,但是效果最好的。(事实是这样的吗?)段永平的ID是lowisfast,就是这个意思。每天把自己关于投资的所学所想都记录下来,等写到100万字的时候,水平自然就高了。如果坚持不下来,就幻想着写一个字就赚一块钱,等写到100W字的时候,就是百万富翁了。(这样的观点,我也不能全然同意。“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这些词语说明学习的态度,态度是是否能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全部。正确合理的态度,一定会帮助一个人前行,取得一定的成绩。要想真正取得成功,必须是“态度 + 悟性 + 能力”。

顺便说一说学习和提高的关系、以及提高和竞争的关系。学习或多或少会提高一个人的学识、认知度,但不一定能提高一个人的能力。能力的提高需要实践。

即便是认知度和能力都提高了,很多人就以为可以在市场中进入获利者的队伍,这又是一个误区!交易这个游戏的设定,决定了参与这个游戏的人中只能有极少数人获利,也就是说获利的人数比例是基本固定的。当一个人今天的认知度和能力都提高了,是在做纵向比较,是在和过去的自己比较。我们需要这样的比较来确定自己是否进步了,但这仅仅是开始,是最起码的。更重要的是做横向比较,和其他的人比一比,自己的进步是否比他人更快、更大,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进步的速度和幅度比他人更快、更大,你才能“在市场中”具有优势、有可能把原来站在获利者队伍中的某个人挤出获利者的队伍而进入获利者的队伍。

这和体育比赛、各种竞争机制没什么区别。冠军永远只有一个、佼佼者永远只是少数。昨天你有了5万元资产、而今天赚到了10万元,你的资产增加了,就是富人了吗?不一定。因为和你竞争的那个人昨天有6万元,但是今天他赚到了20万元。因此你的资产虽然增加了,你还是穷人,明白这样的道理了吗?
13,大师
股市里产生大师并不稀奇,因为各行各业都有大师。大师的存在主要是基于人类的依赖心理。人是群体性动物,在群体中才能满足安全的需求。群体中的首领,就是大师。(概念混淆了。群体中的首领,不是大师,而是领袖。所谓的大师,是指在某个学术或技能领域中的极少数极有悟性和技能的佼佼者。)
大师与我们同在,和我们一样也吃五谷杂粮,当然就会有跑肚拉稀的时候。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高兴的跳起来喊道:快来看,大师露出真面目了!这样喊是不道德的。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毕竟有其过人之处。否则怎么能被大家推举为大师呢?(大师不是被推举出来的,被推举出来的是大队长,大师是被大众自然而然认定的。)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