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汇添富基金成立时,我们的梦想是打造中国最优秀的选股型投资专家。九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构造一个研判公司的思考框架,从而为我们自己的投资形成清晰的纪律,也为公司几十人的投资团队建设一个思考、讨论的共同平台。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投资理论、大师著作、案例分析、中国特色等等都为我们所用,也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当读到《道德经》第51章的十二个字时,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十二个字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并不是《道德经》中最为人熟悉的一句,但在我看来却蕴含着深刻的投资哲学。
“道生之”讲的是一个优秀企业的根本。“道”指的是规律。只有有效掌握行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牛股。《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掌握了“道”的企业,无论其起始多么渺小卑微,最终都会长成参天大树,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打开可口可乐1896年的年报,你会发现这家公司的“道”在100多年以前就已经种下了。尽管那一年可口可乐收入仅有14.8万美元,其总裁Asa Candler说,“我们努力告诉全世界,可口可乐是一种平价的卓越商品,将给全人类带来健康和美好。”2012年,可口可乐的收入已经高达480亿美元。可以说,每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都必然是“道生之”的。
即便是一个有“道”企业,也需要注意,在行业和市场的演进中,“道”作为指导性的规律也会发展变化。一个例子是我们过去投资的苏宁电器,就是掌握了低成本这个规律,通过不断开店实现规模效应,成就了数十倍的回报,也成就了一个经典的成长股故事。但是近年来电商的兴起,以更低成本冲击了苏宁的“道”,逼迫其也不得不走电商之路甚至更名,去寻找新的“道”。无论苏宁的变革成功与否,其积极进取、断腕求“道”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我们日常投资中看到的很多企业,并非是“道生之”者,而是“势生之”者。往往是一个政策性的机遇,或者是一类产品的突发性需求,搞定了少数大客户,导致了某个企业迅速成长,使之赚了钱也上了市。特别是在中小板、创业板中,这类企业为数较多。它们本身并没有掌握行业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律,一旦势不在,就将昙花一现,最近频频出问题的光伏行业的多家企业就是很好的实例。因此,对于“势生之”的企业我们要非常小心。
“德蓄之”对于投资而言也至关重要。“道生之”之后,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商业道德,无论多大的企业,最终不能“蓄之”。特别是企业上市之后,季报年报的压力巨大,更可能会在经营管理中越出道德的底线。近几年美国发生的安然、泰科等过去都是大牛股,就是因为“德”上的问题,终不能持续,甚至破产清算。中国很好的例子就是乳品行业的几家公司,他们在发展初期就掌握了乳品行业的“道”,即通过常温奶和利乐包装解决了降低成本和运输半径的问题,迅速扩大市场,也在一段时间内为投资者收获了极高收益,但忽视了“德”之后,竟然导致了整个乳品行业信誉的全面失去。由此可见,在分析企业时,一定要对其“德”作充分的评估。
“物形之”,从选股投资的角度看,我认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企业的经营性因素,例如商业模式、行业特征等会形成企业业务的特定状态。例如,航空公司就是以重资产、产品(客座)过期快为特征的,因此盈利波动性大,这是其商业模式决定的。二是指企业的治理、机制、管理、文化等软性的制度性因素,也会对企业的成长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公司的治理,决定企业的管理者能否与企业的股东“在一条船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势成之”很容易理解,是指企业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一家企业如果掌握了“道”,有“德”同时有很好的“形”,当“势”来的时候,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
必须要强调的是,“势”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关键因素。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获取的信息绝大部分都是只是“势”。每天的信息轰炸,卖方研究员大量研究报告出炉,买方研究员挑灯夜读,关注的焦点往往是政策的变化、经济数据的公布、新产品的推出、产品的销售、项目的进展、报表的披露等,这一切都只是“势”!在投资中,仅关注“势”而忽视“道”、“德”和“物”,就如同一个园丁只关心什么时间下雨,而不关注种的是什么树,不关注阳光、土壤和水一样。
笔者有幸在国外读过MBA,也讨论过上千个公司和投资案例,我深感对于选股的指导,可能还是2500年前老子提出“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十二字简单透彻。当然,《道德经》绵长深邃,其蕴含的深刻哲理远超我所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