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很容易变的麻木的。包括思维和行为。
其实这帖子很难写,因为思维的这东西很难用“语言文字”来解释或者表达清楚,算是一种“姑且妄之论”吧。
这个世界,从混沌无极而有太极两仪始分阴阳。思维物质由此得名,乃分别方便之意。
上下、善恶、左右、前后等等识别,分为数字而累积直线,有别阴阳而循环往复。
一般论,人的思维大概可以分为四种表现形式。即身体支配、感受状态、综合心理与特殊意义的“思维本质”。
基本来说,身体支配是一种本能;感受状态由于受到身体为主的形式限制,基本从思维的属性上来说两者是类似的,但前者由身体到大脑,后者由“识型”到思维表面。
综合心理状态,相对意义较大,包括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周围环境对我们的影响等等,是赖以生存的主宰。
特殊意义的思维本质。不是指纯思维,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在上述三者的基础上的“思维与身体(物质)”完美结合的状态(千万不要玄学化与神秘化)!
然后我们来解剖一下思维在和我们身体发生关联是的过程与状态,就好容易理解多了:
比如我们看股票时,眼睛看到的是K线“形状”。形状是什么?是所有类似“形”之对应思维的一切,反映到了脑海里。而此时的思维模式,已经在学习工作社会等等的专项教育和潜移默化下养成了习惯,“见色而起意”!此意原本是分别的方便作用,因执着数字形式,则使心等同于“物”的实有概念。物质的嘛,看到的到摸的到,称为实有。所以数字逻辑便由此而派生,行一“直线”思维!
而在生活中,我们的“高兴、痛苦、快乐、悲哀”等等,都是由“形”而导致的。可问题在于,“思维”在哪?一个苹果放在那,可见。思维也有“苹果”对应,能见吗?从这个角度来说,思维的本体是“空”,物质的本体是“有”(这样说是建立在一个相对的层次上阐述)。
技术呢?如果单以“形”而言,确实可以通过“模型”数字化的模式来进行预测与分析和判断。可仔细想想,其实这是一种“理论”。数学化的模拟,或者虚幻的数字。所以,答案永远有三种可能性:涨、跌、平。
我们使用技术,不是技术使用我们。所以,技术一旦赋予了其“思维”的空性,便也因此获得了新生,而成为一种“生命”的能量。前提是“我”不被“形”所惑,且通过锻炼练习能达到此中“境界”。这种练习的目的就是首先要通过自我“心与身体”的融合让思维进入到这种状态中,而不是一种“空谈”。
争论了那么多的技术有用无用论。根本不在“技术”,而在于本我。
生命之大,大于无形。我们是高级动物,因为多了一颗“心”。用这颗心去探索生命的本质,那一切都将广阔无限,“形”只是一种“随机”的发现,是“缘”随机的组合体现,然后被我们的眼睛和感观等发现与感受到了而已;如果以“物”的反映思维,当作我们的主宰,那么“物化”的对应思维模式将是一切变得呆滞与死亡,有句名言说的好“你不可能用一只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为什么?一切都在转,“物化”的规则将让你的思维失去生命的色彩!
不去执着了“形”,不去“固化”了对应的思维,才可以让我们慢慢静下心来,这叫不静自静。不需要强迫自己静,明白了道理,融入身心,自然而然你就不会在被假相所迷惑。这样才能看清问题,才能看到形式的关键,才会正确的对待“技术”(所谓的心理素质、心态)。
因为“技术-形”无所不在,随时随地因为所以和聚合离散,各种概率可能随机而发。对于纯“形式的物质”而言,随其发展,顺其趋势。
股票是物质,可股票市场是人事的应用。是有人在背后“引诱”着股价出现波动。那么,重点就在于此了。不被“形惑”,自然就会看到“人”。他想干什么?这就是股票涨跌的实质。有利可图,那就拉;方便降低成本,那就下。除此之外,还有比这更直接的原因吗?
图形漂亮吗?买就上当。参与者受形惑而物化思维呆滞,而引诱者却利用“色”之分别趋势进行谋略对策。所以上士伐谋,下士伐战也!
写的比较杂乱,实在是这个话题不好描述。而且有些让人看了“似懂非懂”,让人感觉“夸夸其谈”。呵呵。算是闲谈好了,写的我自己并不满意。幸好是本着“中间”、“实用”的意图写的。想大多数人看了虽不能全部认同但还可以苟同部分内容。
一点个人的体会。。。看过忘过,行过信过。淡淡一笑,各需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