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HolbrookWorking(1953,1962)则认为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的动机没有任何区别。这一论点引发了早期的实证研究浪潮--HendrikHouthakker(1957,1961,1968,1969)发现有利于正常交割延迟的证据而LesterTelser(1958,1981)则发现了不利证据。)
JohnBurrWilliams(1938)是挑战经济学家对金融市场是“赌场”观点及资产定价问题的先锋之一。他认为金融资产的价格反映了该资产的“内在价值”,其可以用该资产未来预期股利现金流的折现价来表示。这一“基本派”观点与IrvingFisher(1907,1930)的理论,以及诸如BenjaminGraham等实业家的“价值投资”方法不谋而合。
HarryMarkowitz(1952,1959)意识到当“基本派”观点依赖于对未来的预期时,风险因素必须要起作用,从而由JonhvonNeumann和OskarMorgenstern(1944)创立的预期效用理论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利用。Markowitzd在风险-收益协调均衡的前提下系统阐述了最佳投资组合选择理论--该理论从此成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简称“MPT”)的前身。
如之前所述,关于最优投资组合分配的早期观点早就已经在Keynes,Hicks,及Kaldor等人的货币理论中被提及和考虑到,因而JamesTobin(1958)将货币因素加入Markowitz的理论中得到著名的“两基金分离定理”也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一步。Tobin有效的论证了经济个体将通过投资在一种无风险资产(货币)和唯一的风险资产组合(这一组合对所有人都相同)来分散其储蓄风险。Tobin声称,对风险的不同态度,仅导致货币和该唯一风险资产的组合不同而已。
Markowitz-Tobin理论并不是非常实用。特别是估计风险分散化利益时要求实业家们计算每一对资产收益间的协方差。WilliamSharpe(1961,1964)和JohnLintner(1965)在他们的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解决了这一操作性困难。他们论证了只要计算每一种资产和一个市场指数之间的协方差便可以得到和Markowitz-Tobin同样的结果。由于计算量大大减少到这一模型中少量的几项("betas",贝塔系数),最优投资组合选择具备了计算上的可行性。很快的,实业家们就开始运用CAPM了。
CAPM后来受到了RichardRoll(1977,1978)一系列实证上的批判。可以对其取而代之的改良理论之一为RobertMerton(1973)的跨期资产定价模型。Merton的方法和理性预期假设引导了后来Cox,Ingersoll和Ross(1985)的资产价格偏微分方程,他的模型可能离RobertE.Lucas(1978)的资产定价理论仅一步之遥。
另一个更有意思的可以取代CAPM的理论是StephenA.Ross(1976)的“套利定价理论”(APT)。他的方法偏离了CAPM中风险与资产的逻辑,却全面发展了关于“套利定价”的观点。如Ross所声称的,套利的理论推导在他的这一理论中并不具有唯一性,但实质上却是所有金融理论中的基础逻辑和方法论。如下的著名金融定理解释了Ross的观点。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