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难发现如下规律:
1) CPI与美元/欧元汇率走向非常一致。
2) 美元兑欧元汇率于2004年1季度跌至新低谷(欧元兑美元达到1.2~1.3之间),同期中国的CPI创新高(超过103)。
3) 2004年的3季度和4季度美元兑欧元创新低谷(欧元兑美元达到1.2~1.4之间),同期中国的CPI一路超过1.05,创造过去5年的最高点。
4) 2005年2季度以来,美元兑欧元一路走强攀升(欧元兑美元从大约1.35跌至大约1.17),同期中国的CPI一路走低,徘徊在101和102左右。
另外,中国从2001年9月至2002年12月的16个月的期间处于通货紧缩的阴影之中(其间只有01年10月CPI为100.2和02年2月CPI为100,其余月份CPI均为100以下)。但是中国从2003年1月起走出通货紧缩通道,从此逐步步入通货膨胀通道。此时(2003年1月)欧元兑美元大约在1.02~1.03左右,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根据价值统一论,此时人民币不存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也就是人民币对内与对外价值基本一致。粗略言之,当欧元兑美元处于1左右的时候,美元兑人民币处在8.3的时候,人民币的内外价值统一。如果美元继续贬值,人民币对内将跟着对内贬值,中国将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如果美元出现升值,则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事实上,美元兑欧元自从2002年1月份后持续贬值,直到2005年的一季度达到最低谷(欧元兑美元在1.35左右),此后开始反弹,但是目前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欧元兑美元在1.18左右)。
目前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水平在8.07左右,人民币相对2005年7月21日前的水平升值了大约2.6%。
根据设在美国华盛顿的“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师高士登(Morris Goldstein)于2004年5月在大连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中国外汇体制研讨会上提出的“调整中国的汇率政策” (Adjusting 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ies)文章中提出,根据各种平衡模式计算,人民币被低估程度为15%~25%之间。其实我认为,在评估人民币被低估水平的时候应该考虑一个三角关系:美元、欧元及人民币。当美元相对于欧元和日元不断贬值的时候,人民币相对美元的高估程度也会是动态的,当然关键是如何确立中间水平-即美元兑欧元处在何种水平的时候,人民币的对内与对外价值趋于一致,或者说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接近于零。事实上从2002年初到2005年1季度期间,美元相对欧元贬值了大约40%,这大大提高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作者谨做如下观察与推测:
? 当欧元兑美元处于1.0水平左右时,美元兑人民币为8.3(钉住),此时中国处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临界点,根据上述“价值统一说”,此时人民币对内对外价值相等。
? 整个2004年,欧元兑美元汇率处于1.2~1.35之间,相对于2003年1月的1.0的水平美元贬值为17%~26%。由于2004年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维持不变,也意味着人民币也无条件地随着美元贬值相同的幅度。所以如果在2004年以后美国抱怨人民币被低估是可以被接受的。并且相对于2003年初,美元2004年以来的贬值幅度确实接近于上述高士登所证明的15%~25%的水平。
? 2005年以来,随着美元利息上升以及经济的走强,美元相对于欧元及日元反弹,欧元兑美元最近水平处于1.18左右,也就是说自2005年初以来美元对欧元已经升值约14%(这也无形中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同期中国的CPI也从2005年2月的3.9%下滑到9、10、11月份的0.9%、1.2%和1.3%的水平。作者认为根据价值统一说规律,人民币随着美元的升值,对内价值提高,对内进行升值,CPI幅度逐渐减小。
? 随着人民币相对美元的逐渐升值(目前已经升值约2.6%),以及美元对欧元的逐渐反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逐渐减小。人民币将之间提升对外价值,对内贬值压力减小,通胀压力缓解。如果美元持续走强,欧元兑美元达到1.0甚至更低水平,由于人民币已经升值并且逐步上升,则可能导致人民币对外价值高于对内价值之虑,从而引起人民币对内价值提升即对内升值并出现通货紧缩的压力。反之,如果美元兑欧元持续走低并维持较低水平,人民币需要逐渐升值缓解通胀压力。从目前的CPI水平(101.3)而言,如果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与美元走强同时持续发生,则中国会有发生通货紧缩之虑。
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将在未来时间内逐步稳定升值-这是政府和商界的共识,但是作者在此提醒:人民币逐步稳定升值的同时必须观察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的走势,如果出现美元对欧元大幅升值,则人民币的升值策略必须慎重,应该本着综合平衡、权衡利弊的精神适当取舍,选择有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上述假设或推测是给予过去的实际经济金融数据,而当时的经济数据与当时特殊的经济环境相关,并且作者不排除其中的偶然性巧合的存在。况且经济问题本身是个无法百分之百定量的问题,存在着无数的变量以和不确定性,所以关于未来的经济走势,作者只是谨做推测,不敢妄加预言。
参考文献:
1、“国际金融”,陈雨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Adjusting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Policies”, Morris Goldstein (高士登),(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3、雅虎财经网站
4、中国统计局网站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