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投资人买股票,老是喜欢买行业里平庸的二三流企业,拿弱势的二三线股。理由很简单,一流企业、一线股涨了这么多,该轮到二流企业、二线股补涨了。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此投资会有好的回报吗?如果您在1997年看好家电行业,但买的是四川长虹而不是美的电器、格力电器,14年后,您的投资亏损70%以上,而美的电器、格力电器股价翻了十几倍;如果您在2000年看好房地产行业,但买的是中房股份而不是万科,11年后,您的投资回报基本为零,而万科股价翻了十几倍;如果您在2003年看好白酒行业,但买的是水井坊、老白干酒而不是贵州茅台、泸州老窖,8年后,您的投资回报只有四五倍,而贵州茅台、泸州老窖股价翻了四五十倍;如果您在2006年看好医药行业,但买的是国药科技、哈药股份而不是一致药业、云南白药,5年后,您的投资回报只有60%-100%,而一致药业、云南白药股价翻了七八倍。
投资,选对行业很重要,在行业里选对企业更加重要。最近,听到不少投资港股的朋友抱怨,李宁跌得太惨了,从去年4月的30港元一路跌到了今天的7港元,20元抄底浮亏都达65%。这些朋友一方面埋怨消费股不靠谱,一方面反思自己对安全边际的理解不深刻。如果是这么想,那我只能说未来你们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一流企业不买,拿着二三流企业亏钱了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在运动服装子行业,只要有耐克和阿迪达斯这样的优势品牌存在,李宁的发展注定会非常艰难。因为李宁跌幅惨烈而否定消费股、搬出所谓安全边际是十分可笑而且毫无根据的。无论李宁怎么跌、市净率市盈率怎么低,去年4月到今天耐克的股价上涨了40%,市净率市盈率依然有4.5倍、22倍。
买股票,尤其是看好并投资一个行业,一定只能买行业里的一流企业、一线股。只有一流的企业,才有持续不断的竞争力,才能在行业竞争中最终胜出;只有一线股,涨幅才最为迅猛最为持久,才能持续不断的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绝大多数行业都有一个兴衰周期,兴起、发展、成熟、衰落是四个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兴起阶段,行业的潜在需求巨大而供给极小,经营者利润丰厚,不断吸引着新的经营者加入,这是一个跑马圈地,大家都赚钱的时期;发展阶段,行业需求平稳增长,行业供给快速增长,此时开始出现竞争并越来越激烈,一些优势的企业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而一批经营不佳、营销不善的企业逐渐没落;成熟阶段,行业需求缓慢增长,行业供给平稳增长,此时处于竞争末期,行业格局已经相当明朗,几家优势企业品牌影响力巨大,控制了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弱势企业不是被并购就是被迫退出;衰落阶段,行业需求基本停滞甚至萎缩,行业供给缓慢增长甚至下滑,此时即使是优势企业,经营也不易,成长极为缓慢,只能维持原来的利润水平。
行业兴衰周期的四个阶段我们很难严格区分,而其中哪些企业是一流企业我们也很难下定论。尤其是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期,哪些企业会成功非常难判断,这导致我们选择股票时会很困惑。如何能在众多企业中,发现潜在的胜利者和大牛股呢?我想,有三个核心指标投资者要重点关注。一是净利润增长率,二是净资产收益率,三是股价强度。
净利润增长率是指,过去两三年、当年和预期未来一两年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长率。看过去是了解企业历史经营的好坏,看当年是熟悉当前企业的状况,看未来是预计企业的成长速度和空间。只有净利润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才具有一流企业的品质,才有成为一流企业的可能。非经常性损益一定要扣除,偶然所得对企业的长远经营无任何实质影响,正如暴发户永远不能成为贵族是一个道理。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考虑了财务杠杆之后的净资产收益率。财务杠杆越低,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越优秀,越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有些平庸企业,面对强势企业的竞争压力,往往大额举债,放大财务杠杆以维持原有的经营水平。远高于同行业的举债经营本身就代表该企业竞争力不足、成本控制不力和销售回款不佳,这种企业的利润是虚胖的,有隐患的,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股价强度是指,市场上涨时企业股价的涨幅是否领先于行业的涨幅,市场调整时企业股价的跌幅是否小于行业的跌幅。那些涨幅远远领先于行业平均涨幅,跌幅远远小于行业平均跌幅的企业,中长期来看都是一流企业和一线股,很值得投资者考虑。而那些股价涨的时候畏畏缩缩,跌的时候一马当先的企业,往往都是平庸企业和垃圾企业,我们千万要回避。
上述三个核心指标缺一不可,要综合研究分析。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处于成熟末期、衰落期行业的企业股票要极为谨慎。另外,规模和名气并不是判断一流企业和一线股的标准。有些大而僵、名气过时的企业和“股市僵尸”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