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巴菲特的书籍和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大多钻入价值投资理论的牛角尖中,得出的结论总是不能令人信服。关键一点,巴菲特长线持股的信心何在?两种观点居多:一是巴菲特超人一等的坚强毅力。但毅力一说有循环论证之嫌疑。毅力一方面关乎人的性格,即人格,但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是来自于信心。丧失了信心,再坚强的毅力也会在漫长的熊市消磨中因为承受不住内外的压力而最终崩溃。二是价值投资理论。在巴菲特1956年怀揣着100美元组建他的投资基金时就对价值投资理论充满如此之强的信心是不合乎逻辑的,他的两位导师、价值投资理论的创建者格雷厄姆和费雪一直以来战绩并不佳。说句大实话,如果没有美国股市长达半个世纪的超级大牛市,长线持有就是一个超级大笑话,价值投资也不可能创造巴菲特神话。美国股市超级大牛市才是巴菲特的信心所系。脱离了这个基本事实去解读巴菲特,最终只能是盲人摸象。
老实说,一直以来我对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一点也不感冒。对比江恩理论卓越的预测能力,价值投资理论不过是见大巫的小巫。在我一直以来的看法里,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完全奠基于美国超级大牛市,是时代创造了巴菲特。但是,有一天晚上,当我一边在街头漫步,一边思考操盘境界的时候,我被我自己突然冒出的一个念头震惊了:如果美国股市超级大牛市本身就在巴菲特的意料之中呢?
也许没有几个人会赞同我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认为是经不起推敲的。巴菲特能够看穿未来吗?不可能。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巴菲特每次入市都不是最好的时机,如果他能看穿未来,还会每次都被套牢吗?
但当我看过数百年的股市走势、上千年的物价走势后,我对我的想法更坚定了。实际上,像巴菲特那样看穿未来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那不需要什么惊人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技术分析本领,完全是一目了然的事。无论是股市指数还是物价指数,其走势就像一条登山之路,每一个箱体就是一个上升的阶梯,有的箱体震荡幅度很大,时间很长,超过100年200年的也存在,但箱体震荡的时间越长,之后上升的时间也越长,空间也越大。谁都可以轻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历史不开倒车,股市和物价就还会继续演绎螺旋上升的走势。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看穿未来对操盘有什么用!的确,按现在流行的操盘思路,是没有用的。但是,如果我们深刻反思一下我们的操盘策略,我们就会发现,不是这样的看穿未来没有用,而是我们的操盘思路错了。如果我们的操盘建立在对后市的确定判断上,其结果如何?当然是百战百胜。如果有一个人穿越时空从未来回来,告诉你中石化股票在2010年涨到了100元,但怎么涨上去的他没办法告诉你,有可能是先从目前的4元跌到了2元之后涨上去的,也有可能是从目前的4元直接涨上去的,你会怎么做?
1956年,当他的导师格雷厄姆解散了公司之后,巴菲特回到他的家乡奥马哈,以100美元的本金,开始了他的神奇的投资之旅。这时候,道琼斯指数已经将1929年386点的顶峰踩在了脚下,正在500点上下徘徊。1929年之前的30年,道琼斯指数大部分时间都是在100点上下震荡,1929年之后在100之上又震荡了20年。在如此狭窄的地带,美国股市盘整了整整50多年。当道琼斯指数1956年稳稳地站在了1929年的峰顶之上的时候,毫无疑问,一轮超级大牛市已经展开。只要你有大势的眼光,你就不会毫无知觉。在当时的美国,能得出这样判断的人绝不在少数。但将这样的判断用之于操盘,就可能凤毛麟角了。当巴菲特准备回奥马哈准备独立开创自己的事业的时候,我想他已经想得非常透彻了。
是操作一段确定的行情有胜算,还是操作一段不确定的行情有胜算?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既然长期大牛市已经是确定无疑的,接下来的工作就确定一套操作长期大牛市的策略。价值投资理论就是这样一套适合操作长期大牛市的策略。他的两位导师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他们不是处于长期大牛市之中。只有长期大牛市的大势才会出现许多长期大牛市的股票,如果长期大势是震荡的,长期大牛市的股票就会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股票都会随大势起伏,凡是被抛上浪尖的股票,最后都逃脱不了被抛入了浪底的命运。在长期震荡的市场,长期持股必败无疑。
1956年,巴菲特才25岁,很年轻,正是敢于尝试的雄心勃勃的年纪。当1966年大盘升上1000点的时候,10年的磨练令信心更强了。1966年至1982年17年的震荡,使他对大势更加信心百倍。17年的熊市又夯实了大盘继续攀登的台阶。当1987年世界股市大崩溃,声名显赫的索罗斯止损斩在底部的时候,我相信巴菲特一定镇定自若。经过了17年熊市积蓄的上升力量就这么快消耗殆尽了吗,最后的事实证明,大崩溃不是出现在股市,而是出现在人们的心中,是杯弓蛇影,自己吓着了自己。
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可以看穿未来。当原油站上40美元的大箱顶的时候,当铜在30年的大箱顶站稳的时候,后市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但是,中海航油却在45美元作空原油,国储却在突破之后大量放空铜,失败之后归罪于国际投机基金的阻击,岂不令人笑哉!
也许我们永远也不能达到巴菲特那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长期持有的境界,那不仅关乎思想高度、眼界视野,还关乎时机。在我看来,巴菲特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恰恰不是长线持有,因为历史条件决定了你不可能达到巴菲特的那一种长线,而是胜战之道的启示。胜战之道就是操盘你能确定的行情。这就是孙子兵法之所云:胜者先胜而后求战,败者先战而后求胜。巴菲特的大智慧就在于此。
巴菲特的人格魅力
最近有一位网友曾提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说:“什么样的人物就赚什么样的钱!”。我想这里面还应有这样一个意思--你要想赚多少钱或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那么你首先要有一个想赚那么多钱或想要成为一个那样子人的想法!不是有句名言吗--“强者信念每跨众,伟人梦想总超群”。有志者创造了自己神奇般的未来,无志者则处处自我设限,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有无理想抱负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分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
那么当代(也许永远是)最成功的金融投资家巴菲特又做得怎么样呢?他在成功之前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巴菲特的合伙人投资公司是在1956成立于他的家乡奥马哈,当时的成员只有有限的7名,大家费了好大的劲才筹集了10500美元资金,巴菲特作为总合伙人,总共才投入了100美元,我们可以看到10500美元这是个多么小的数目,这么小的数目能干什么?能让这位将来纵横美国股坛的巴菲特有什么空间可以充分施展其才华?不用担心,对于巴菲特来讲这都不是问题,那么对于巴菲特来讲什么是问题呢?事实上,巴菲特此时所思所想却是一个很让人意外的问题,那么他在想什么呢?这一点连笔者也觉得很有意思,此时此刻的巴菲特却被一种看似古怪的忧虑困扰着,是什么困扰着他,他怕什么--“他是害怕到最后自己的企业变得过于庞大,从而金钱会将他的孩子们腐蚀了。”这简直就象是一个玩笑!如果此时有人说他古怪是不是不觉得过份呢?但在他的合伙人投资公司刚刚成立的当初,巴菲特的的确确是被这种忧虑困扰着。他在给他的一位叫杰里.奥兰斯朋友的信中说:“我很害怕到最后自己的企业变得过于庞大,从而金钱会将我的孩子们腐蚀了,目前这还没有成为一个问题,但是乐观地来看,它是会发生的,我想了半天也没有什么结果。我敢肯定自己的确不想留给孩子们大堆的金钱,除非等我老点,等我有时间看看这些孩子是否已经成材后再这样做。然而,留给他们多少钱,剩下的钱怎么办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我大伤脑筋”。“让他大伤脑筋”--是不是此时有的朋友可能在暗暗微笑?一个企业在创业之初是多么的艰难!?有多少问题在等着人们去处理?又有多少难关在等着人们去跨跃?还有多少险境在等着人们去摆脱?人们哪能有那样的时间去想这类问题?可巴菲特却在为将来那没影的金钱在“大伤脑筋”,这该怎么让人去理解和解释呢?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