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金融时报记者谷秀军撰文曰《 警惕网络炒汇陷阱》,指出网络炒汇不仅不能赚钱,而且违法。而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表示,上海市非法外汇保证金(香港称为M展)交易有死灰复燃之势,因此外汇管理局等部门正积极采取措施,准备查处该类活动。在这之前,有《国际金融报》等平面媒体纷纷发表文章,网络炒汇一时成为时髦词汇。
作为国内第一个在媒体上撰写有关网络炒汇文章(甚至是网络炒汇这一名词的首用者)的学者,我不能不再说几句。我的确曾经指出:一些境外的外汇经纪商的境内代表机构,以所谓的培训和咨询名义,通过传销和互联网介绍方式,告之国内投资者参与外汇保证金交易的方法和途径,指引客户通过非法渠道将资金汇出境外,参与网络炒汇。但是,我同时指出,网络炒汇本质上已不同于1994年监管当局清理的上海非法保证金公司。现在的网络炒汇公司和服务器都在国外,怎么清理?何况,网络炒汇也不是非法保证金公司在经营。十年前的上海保证金公司之所以违法,是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有合法的做市商资格。
而现在国际流行的所谓保证金交易的经营者大多数是在国际市场上注册的合法做市商,它们在中国是否非法是要调查的。而通过网络的方式进入,在国际上没有禁止的先例。何况,保证金交易在中国的未来肯定流行,因为它已经成为现代金融的一部分。我们的媒体和记者应该有这个眼光。
所谓保证金交易即Margin Trade,其实质是一种凭信用进行的杠杆交易,在这种交易模式下,投资者只需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放大比例购买“筹码”,这种形式的交易过去兴起与股票、黄金,现在则衍生的外汇买卖。目前,它已经成为国际外汇市场中最活跃的交易方式。
当然,由于用M展的方式买卖外汇,保证金只需0.25%-10%,开户金额最低也只要200美元,因此,它的诱惑力极大,投资风险也很高,一般来说,大资金只把它作为外汇市场中的一种平衡风险工具。但是,既然有这种交易方式存在,就不可能完全抑制投机。而由于网络技术的提高,的确吸引了许多小散户参与。对这一点全世界的金融市场管理者都在提醒投资者注意,但没有一个国家或市场的监管者说,保证金炒汇非法。由于国内一些希望投资高风险产品的投资者,也通过互联网加入了境外炒汇行列。所以引起国内媒体的热炒,更有不少著名记者和媒体加入其中,甚至统统把这种方式和国内众多的参与者斥之为违法,这显露了我们许多媒体和记者对网络炒汇的无知。
理性地分析,在当前中国金融还不开放的环境下,M展或保证金交易很难禁止,而网络炒汇更是难以阻挡。我们知道,从事网络炒汇的境外做市商的确没有在中国取得营业资格,但在国外大多数是合法公司,而且,它们从事的保证金交易不仅是炒汇(还包括许多国际流行的虚拟金融产品),参与的人群也不仅是大陆内地的中国人(一个服务器上要挂几万人)。不可设想,中国的有关部门会象查堵黄色网站那样攻击境外做市商的服务器。而不直接攻击服务器或设置屏蔽,所谓禁止,是很难奏效的。
现在,国内货币供应相当宽松,不少机构和个人手头的游资量巨大,而国内股市委靡不振,投资品范围极为有限。房地产市场已经基本转冷,股市改革还不知什么时候能恢复吸引力。在利率极低的情况下,让投资者选择什么产品?网络炒汇之所以冒险进入中国,的确有我们离现代金融越来越远的原因。所以说,通过互联网进行的M展,在某种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我一直主张,网络炒汇必须阳光化,人民币市场必须逐步开放,外汇市场也必须在开放的前提下才能规范。我们不能只看枝节而忽视根本,只捡芝麻而忘了大局。现在,由于政策环境还不能立刻完善到什么都放进来的程度,所以,官方对网络炒汇很可能将持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而在长期不作为的环境下,网络炒汇在中国的发展规模只会更大,导致的问题也会更多。
另外说一句,现在一些媒体指责网络炒汇公司骗人,实际是指中介机构骗人,不能泼脏水把孩子也泼出去;而大肆宣传网络炒汇使大多数人赔钱更是黑白不分,保证金交易本身风险极大,根本不适合小资金操作,因为保证金和仓位的比例不能超过10%。许多人利用保证金交易“风险封顶而收益无限”的设计缺陷,狂赌以小博大,用很少的钱全仓杀入,当然是十个来十个死,这与网络炒汇和保证金交易根本无关。我们的媒体和记者还是应该先成为内行再写文章,不能什么时髦就炒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