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进入“非理性繁荣”阶段,固然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原因主要有两条:人们对“新经济”的过分信奉鼓吹以及“传统智慧”的泛滥。在这些表现的背后反映了一个现实:股票市场被夸大了,夸大的内容包括社会对股票市场的注意,也包括人们赋予股票市场的意义或关于重要程度的认识。事实将一再证明,股票市场不会使所有人致富,也不会解决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罗伯特·希勒认为,为选择股票而关注商业界的行为是愚蠢的,认为股票价格会一直上涨的观点更愚蠢。
要准确预测市场,成功进行投资决策,方法创新与独立精神一样重要
自罗伯特·希勒预测美国股市泡沫破灭至今的四年时间里,美国股市发生了重要变化。纳斯达克指数从最高的5000余点下跌至最低的1200余点附近,股价缩水程度超过七成,同期美国道·琼斯指数也缩水五成。现在,纳指反弹至2000点附近,道指也反弹至10000点之上。关于美国股市未来涨跌的争论也将持续下去,罗伯特·希勒还会不断地发表关于股市走势的观点,并与不同意见者争论,但这些都不再重要了。因为美股如此剧烈地变化已经充分证明罗伯特·希勒判断市场准确无误,历史已经明白无误地奠定了他作为股市预测大师的地位,其作为行为金融学市场分析理论创始人之一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罗伯特·希勒准确预测市场,提供给投资者的不仅是一次重要的投机或规避风险的机会,而且是一次关于如何理解金融市场本质、如何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的重要学习机会。特别是后一个学习机会,引起了投资者及金融理论家们的普遍重视。在学习罗伯特·希勒如何准确分析金融市场的过程中,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他说:“为什么专门研究股票市场,专门研究金融市场的专家,学了那么多理论,对他们自己一点帮助都没有?说明不少人对市场的看法缺乏独立性,盲从或羊群心理十分严重。说明人们所赖于分析市场的理论是无用的,对于准确分析市场没有什么益处。是金融市场太难预测还是其它原因使人作出错误的判断?”
在林毅夫的问题中,影响人们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正确判断市场的两个方面因素都是存在的,既有金融市场本身存在的原因也有金融市场本身之外的原因,总之,主客因素皆有。但归根到底,还是主观方面原因占居主导位置,毕竟是分析者对金融市场认识不够,学习不够,思想方法创新不够。或许正是由于金融市场太复杂,才要求分析者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并注重市场分析方法的创新。事实上,市场充斥着太多的人云亦云的观点与分析者运用大众化的方法分析市场有关。思想方法上的惰性带来观点雷同的现象是不鲜见的。
林毅夫所提的问题包含有强调金融市场分析方法创新方面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他的问题强调了作为金融市场分析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精神品质,那就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应有的特行独立的精神。在林毅夫看来,这个精神是最重要的,它能使分析者处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这种精神很值得人们尊重和学习。
罗伯特·希勒对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家和知名人士在预测股票泡沫的时候没有准确预测这个问题也颇感兴趣,他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解释了其中的奥秘。他说,经济学家是在一起的一群人,与一般投资大众一样,观点会互相影响,所以对股市泡沫预测可能出现偏差。从这个方面讲,预测不是一个智慧问题。一个人要提出与主流市场背离的观点是很困难的。
罗伯特·希勒对问题的解释从另一个方面既反映了金融市场的本质,也反映了投资大众市场判断的一个重要现实,那就是他们的认识经常是背离事实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市场本身,即金融市场有意义的信息或决定价格走势的信息经常以一种不对称形式存在,只有少数人能掌据那些至关重要的信息。罗伯特·希勒准确预测股市泡沫到来以及其破灭,关键在于他以独特的眼光和方法发现了不对称的重要信息。
运用行为金融学理论看中国期货市场
在上述分析中,“非理性繁荣”一直是理解罗伯特·希勒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关键。从所特指的对象即上个世纪末的美国股市状况看,这个词代表了市场宏观上的无效性。其实,不仅如此,市场的无效性还表现在微观方面。例如,个别股票上也存在无效率特征。因此,“非理性繁荣”也存在于个别股票甚至某个商品期货市场上。市场宏观、微观上的无效性是如何形成的呢?显然是投资者过度投机及市场内在的反馈机制形成的。受到人们过度追捧的股票有高估价值的一面,同时也有价值被低估的一面。有证据表明,受最多追捧的股票在第二年的投资回报率比那些受到最少追捧的股票低6?4%。这一重要发现引起了罗伯特·希勒的高度重视。他进一步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市场在微观上也是存在无效性的,从而使市场微观上的“非理性繁荣”也具备同样的理论基础。因此,行为金融学也适合于市场微观方面的分析。
以商品期货为例,由于有保证金制度、双向交易、投机功能、规避风险功能等方面的优势,其所表现出的市场无效性可能超出股票市场。正如市场宏观上的无效性为人们所忽视一样,市场微观上的无效性也为一般投资者和理论分析者忽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去年底发生的中航油事件,表面上是由公司决策层决策错误及风险防范失当造成的,但其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是对原油期货市场价格走势的判断错误。陈久霖及其智囊团以一个均衡观点认识市场,认为市场价格会在一个区间波动,40美元/桶是均衡区间的上限,不能接受原油价格在区间之外形成上涨趋势。先不说其区间认识是否符合实际,就其不能接受原油价格上涨本身就足以看到他们在市场分析方法上的落后。不可否认,原油价格上涨令许多消费商难以承受,但市场也不能仅因为此而出现回落,回落到所谓消费商愿意接受的水平。事实上,原油价格上涨有政治上的要求,最大的消费商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抵消了原油价格的影响。一方面是美国政府容忍了原油价的上涨,另一方面是对冲基金大量介入商品期货以回避美元贬值带来的风险,再加上中国等对原油的大量需求,进一步推高了原油价格水平。而且,这种推高超出了消费需求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市场无效性,也可以说,原油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繁荣”现象。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立即得出原油价格下跌的结论。
因为根据罗伯特·希勒关于“非理性繁荣”的定义,这种现象可以长期存在。与其它种类商品期货所不同的是,原油,也包括其它工业原料期货诸如铜期货在内,其特征更具宏观特征。尽管其仅是单个商品,但它与社会经济政治有太多的联系,它的上涨和下跌与经济发展周期密切联系在一起,它的所谓“非理性繁荣”维系的时间较其它商品期货更长。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