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传承与发展简介(道氏------爱略特-------葛南维------HUSJ348)
我们这个理念、想法,来自于何方?其实,股市中所有的理论的根都在道氏理论,道氏理论开技术分析之先河,是股市分析理论的鼻祖,其他理论则是分支。艾略特、葛南维和斐波纳兹进一步量化了道斯理论,本书量化到我们自己具体能够操作的结果为止,所以也很理想。
同样的书,人与人之间为什么看的结果不一样?因为没能量化到底。具体个股,人们一看,都是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那么,这本书就不会有用。从众心理导致了该标准的失败。
艾略特的8浪理论,对趋势作出了普遍的规律。但趋势理论就不一样,没法确定何时趋势结束,没法相对的提前确定,没有量化。尽管道斯理论也有很多方方面面原则和标准的,但还是不够量化,而艾略特就很好地进行了量化,向前迈出一大步,因此更具操作性。(但还不够)
葛南维给了我们一根均线,葛南维对艾略特理论又进行了量化,更进步了。
大家一般对葛南维的理论研究得不深。虽然葛南维的均线设为5、10、20、30、60、120、250,但没有说为什么。但在本书中,对均线的设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
葛南维的8大买卖法则也可推广为二个都是ABC的话,就是三买、三卖。(6大买卖方法)
葛南维理论,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可以围绕所有均线进行操作,
本书中,已经将三位前辈的理论的优点进行了融合,对三位前辈理论的模糊之处进行了组合(不是说前辈不知道这些内容,而是没有明说而巳),吸收了他们的优点,优化配置出更具操作性的理论。
这四个人(道,爱,葛,费)都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千秋。他们本人都会在操作中有所收获,但其他的人看他们的书,就不一定能做得很好,知识掌握得不全。
本书的核心----------收益要利基--------利基要资源-----------资源要错位----------错位要纠正-----纠正要供求-----供求要外力-----外力要共振------共振要结构-----结构要数浪-----数浪要时空-------时空要收益。。。。。。抱歉,不做解释。有缘人悟之。
有五个逻辑性。。。。。。
还有一个就是艺术性,就是波浪的鉴别、转化。
本书将里面的逻辑性内容增加,艺术性的内容减少,因此,变得更具操作性。(两块海绵------
逻辑性与艺术性的相互转换
作为一个人,介入一个陌生领域,是一个新手。有两块海绵,艺术性的海绵非常饱满,逻辑性的海绵干干的。进入这个领域后,将艺术海绵中的水挤进逻辑海绵之中,什么时倏两块海绵所吸收水的量的反了过来,那就说明,已经掌握了该领域的大部分的细节。)
理论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买和卖的具体方案?只要找到了逻辑性后,就学会了操作。可以发现买卖点,同时也更具前瞻性、针对性。
同时,即使本理论的公开,也不会使每一个操作趋于一致,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但是,可是,还是不能全面公开)!!!
逻辑性是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波动规律本质的、内在的关系,有各自的波动频率来决定。比如美国、香港、日经、沪深指数,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波动规律和频率,决定了每一个市场的内在关系。因此,我们的市场有我们的参数、其他的市场会有其他的参数,但分析方法是一样的。每一个行业,都可以用以前的行业景气度(因为可以对每一个行业进行K线描述),只要能描述,就能用本理论可以推断未来的波动规律。
同时,每个市场的要素(如体制,历法,会计制度、节假日、交易时间、政府的会议召开时间等等)基本上都处于不变的状态之中,就会影响到波浪理论的规律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动。
人性的弱点--贪欲是无法控制的。是人,就有本性,贪婪、恐惧等。股市的波动规律,也都是如此。这些规律被道氏的波趋势论给予了总结,又被哎氏和葛氏进行量化。理论其实反馈是人的心理的波动规律、反映的是大自然的规律。
所有的人进行研究,找规律,就是为了量化所研究的内容。经研究后,就有了量化的标准和依据,如果符合逻辑性、科学依据的,量化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是有操作价值的。如果研究后,还是不能找到量化的标准,那就说明,还没能找到普遍的规律,不能反映出市场的真正的规律,是无效的。
总之,原理是永久性的,参数不是永久性,是会变的。
如果解决了五个问题,就解决了知的问题,时机就是知行。
第二个大环境,什么样的背景,选择什么样的品种。人性变不了,方法也就不会变。市场是通用的,只是参数的不同而巳。
等量关系?其实大部分内容已经在论坛中发了,只是书中加了些桥樑、纽带,对那些内容进行了融会贯通。
,使理论更加丰满、连贯。
我们从前辈讲的原理、规律中,发现了根源性的规律,同时发现根源性的规律用于其他市场也是匹配的、吻合的。
本书中的理论是传承于其他的前辈,后人也有可能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经后人研究后,理论如果过于完善、具体,至善至美,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如果公开,被大众所掌握,规律就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但原理依然不变。
技术与心态的关系
技术到位,心态才会好,然后二者形成良性循环。技术不好,心态也会逐渐变坏。心态好,有一个学习的积极性,技术不好,心态慢慢也就不好了。什么层次的技术对应什么层次的心态。
个性化的成长过程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一个理念产生?不会是平白无故产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因素,理念的产生是一种悟性的爆炸。能量的储备是知识的积累。生活的阅历和家庭、社会的变化所承受的打击,然后是一开始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前没有这个环境,现在具备了,就可以大展宏图。
自己的内容自己来用,匹配是最好的,用的效果也最好。如果理念让别人来用,无法发挥出完整的、巨大的威力。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在别人的理论基础上在创造出自己东西来。
从那里来回那里去,无约无素。
理论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进入更高境界。
在我的理论思想中,已经开始慢慢淡化所有的理论的痕迹。最终要容为一体,在慢慢消失。有是无,无也是有,并不是刻意,而是熟能生巧顺其自然所致。正所谓无招生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