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
关于人民币是否会持续升值?关心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许多人的关心更多是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比如说,关心人民币升值后自己的存款是否购买力增加;已经购买的房产会不会增值;甚至手里的股票会不会涨等等。有个小插曲:有人写文章说,他有个朋友在美国工作,最近打电话回国劝他爸爸到股市开户,说自己已经从美国寄钱回来准备买中国股票,因为人民币最近会大幅度升值。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侧证,一方面说明美国那边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小,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多数人,包括外国人,对货币升值与股市(包括经济学中许多数据的关系)的关系没有搞懂。
为什么我一再指出,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大幅度升值的国际性大讨论可能引出全新的货币理论?就是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深深感觉到: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或货币理论做出的分析和得出的结论都是错误的。在人民币是否应该大幅度升值或实行浮动汇率的问题上,没有新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特别是没有能够使大多数人信服的新的理论,任何言论都是浮浅的,被这种言论左右的决策只能是“任人摆布”或“脚踩西瓜皮,滑到那里是那里”。
毋庸讳言,现在中国的主流舆论或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仍然是反对人民币升值或实行浮动汇率的。典型的言论就是:人民币升值是迫于西方国家压力,实行浮动汇率会使中国很多企业破产。他们经常使用的典型例子是:一九八五年美国和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一年半以内日元升值了40%,结果对以出口为主的日本经济造成致命打击,日本随后进入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危机和持续近20年之久的通货紧缩周期。根据这个推断,有经济学家预测: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到1:7.5,将有一半左右的外贸出口企业会面临生存危机。而且每个中国人都会有近四十元的国际购买力损失。而国家更会由于外汇储备的大幅度缩水,使中央银行的“财富”在一瞬间损失10%。
与中国人的抵制性言论完全相反的是,美国人抓住中美贸易逆差和中国的劳工状况大做文章,硬说中美巨大贸易逆差是因为人民币被低估和中国劳动力价值太低所造成。
以上两种认识都是浮浅的,就象我在文章开头引述准备从美国寄钱回来买中国股票的人一样浮浅。如果货币价值或汇率真象上述认识那样有这样简单的关联性或因果逻辑,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象1+1=2一样简单。
实际上,全世界的投资者都明白,汇率变化与一个国家的国内购买力增减(物价指数变化)和已经形成的财富值(各种资产价格)已经很少有直接的关联性。如果说,汇率上升股市会涨,去年美元对西方国家的货币大约上涨了10%,美国的股市怎么没有多大动静呢?相反的例子是,日元对主要西方国家的货币去年贬值了大约10%,而日本股市却上涨了40%。国际贸易也一样,日元的大幅度贬值,并没有进一步刺激日本的出口,相反的是,日元在汇率最低时,它的进出口贸易5年来却第一次出现了逆差(今天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海关统计的本土进出口数据已经没有多大意义,特别是对美国、日本这样的外向型国家以及中国这样的对外资依赖程度很深的国家(参见我2.15日在第一财经上的文章)。
作为研究货币的学者,我有责任告诉大家:当一种货币在全世界流动时,汇率的波动会使它的国内购买力与国际购买力之间产生“综合价差”、“分项价差”及“时间差”。
首先,我们必须将一个国家的国内购买力与国际购买力分开,这一点对决策汇率政策非常重要。举例看,去年,美元对日元最多时升值了19%,而美国人并没有觉得自己突然变得有钱或发了意外之财,美国人的国内购买力并没有因为美元对日元的大幅度升值而增加,或者说仅仅在购买个别日本商品时才有增加。相反的是,日本人也没有因为日元对美元大幅度贬值而出现财富缩水或购买力下降的情况,具体表现在日本的物价指数上,日元的大幅度波动对日本国内物价的影响非常有限。
当然,汇率的巨大波动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际购买力或进出口商品价格,但国际商品价格的变化并不是方向一致的,这就引出了“综合价差”与“分项价差”这两个新概念。“综合价差”对汇率变化所做出的反映敏感度低,而少数商品的价格或“分项价差” 对汇率变化所做出的反映敏感度虽高,但无碍大局!
比方说,黄金与石油等资源类和贵金属类商品的价格在去年大涨,但大多数国家的物价稳定。这是因为,虚拟金融的放大作用和平衡作用在同时发生影响。一方面,虚拟金融使货币流集中向少数商品(市场)流动,形成炒做,放大了泡沫;另一方面,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在对冲和平衡这种炒做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使少数(基础)商品的价格爆涨没有在大多数商品上蔓延(这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已经普遍使用),即经济学家常说的,没有出现第二轮通胀效应。虽然少数商品对汇率反映敏锐,但大多数商品对汇率的反映迟钝,“综合价差”与“分项价差”之间不同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格外重视核心物价指数的原因)。这就引出了第三个概念:汇率反映的“时间差”。
一般来说,一种货币的汇率变化往往与某种商品有极强的关联性,特别是当这种商品的国际结算是以这种货币计价时。比方说,美元与石油。在通常情况下,美元贬值会与原油价格上涨成反比,并且反映及时。但这种简单的关联性在去年也在经受着考验。去年的情况是,美元强劲反弹,原油也一涨再涨,美元汇率与石油价格成同方向运动!是不是货币规律又失效了,不能简单下结论。我上面已经指出,现在在虚拟金融市场,大多数国家和企业都在大量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原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可能并没有反映供求规律或反映的程度被衍生金融工具对冲了。所以我们要判断,原油价格的爆涨仅仅是炒做,还是反映了未来趋势,如果是在炒做,它的价格运行周期会使它渐渐回到平衡点的中区,如果是未来趋势的反映——原油价格会再创新高,形成新的、更高的运行轨道,那时,美元与石油的关联性一定会显现,并在美元汇率上反映出来,即美元一定会跌,而且会补跌,大跌!
由于有“综合价差”、“分项价差”及“时间差”等因素的出现,使汇率问题变得更复杂。
我在前不久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曾经指出:现在国际外汇市场每天的汇率波动幅度都在0.8——1.2%之间,每年的波动幅度也很可能超过15%(如去年美元兑欧元上涨了15%,对日元上涨了19%)。这对发达国家,特别是那些已经实现了金融自由化和货币自由化的国家已经习以为常,不仅不会随便干预,有的国家——如英国,甚至连央行都极少去评论——尽管英镑兑美元曾经在几天中波动了近千点。因为他们认为,汇率的波动可能仅仅是周期性的原因,不必大惊小怪,而且,对最复杂的经济现象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应对,那就是“不理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