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无论是企业、个人的外汇资产,还是国家的外汇资产都在超大规模增长,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已经转为“长期”储备。这个增长趋势在最近三年有加速迹象。数据显示,自2004年至2006年,全球各国央行每年新增的外汇储备规模均在7000亿美元左右,而在2000年至2002年,全球各国央行每年新增的外汇储备只有2000亿美元左右。必须指出,与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增长规模相比,企业和个人的外汇储备,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民间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更快,仅仅以美国和日本为例,规模已经达到6万亿美金和3万亿美金左右。由于外汇储备转移为投资的部分大举进入了虚拟金融市场——据最保守的估计,近两年的增长比例接近甚至超过30%。这个数据既与全世界新增的货币额(以20%的速度增长)大致相符,也与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量增长比例大致相符(以30%的速度增长)——使得传统的储备投资方式发生巨变。所谓鸡尾酒式的外汇储备投资理论应运而生。
鸡尾酒式的外汇储备投资方式既区别于以往那种“买了就拿着”的投资方式,也区别于所谓用不同的篮子装鸡蛋的简单分散方式。它是分散投资、混合投资、对冲投资、流动投资等先进投资方式的综合运用。而它的核心是流动,是靠不断地买卖和转移产生的流动,它顺应的是这样的潮流:不是为了持有而购买——这是过时的储备投资方式——而是为了卖出才购买,不好卖的投资品绝对不买——这才是现在世界最流行的储备投资方式。因此我曾经用这样一句话形容鸡尾酒式的储备投资理论:鸡尾酒就是不长久(流动),就是敢于做短线,敢于做“转战”,在混合中保持层次鲜明的动态平衡(鸡尾酒的特点)。
当然,对经营国家的巨额外汇储备而言,超短线的买卖不可取,来回倒则更不可取。用鸡尾酒式的投资方式来经营它,强调的是流动性优先,是动态平衡,是在保持“酒”的味道的同时不断地改变它的配比。而所谓“酒”的味道既是指在整个外汇资产中需要保持流动性最好(相对收益往往是第二位的)的货币资产的绝对占比,也是指在整个货币资产中要保持美元资产的绝对占比。在保持“酒”的味道相对稳定的同时,需要加快流动,更频繁地参与国际市场的趋势性(热点)买卖,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增加收益。
为什么必须强调鸡尾酒式的外汇储备投资方式?因为全世界“热钱”的流动性越来越强。这个流动性不仅是指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在众多的虚拟金融市场上转来转去——越来越远地脱离实体经济,通过炒做升值;更是指国际热钱的变现欲望越来越强——与变现难度成反比。这导致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常用语——流动性危机——的解释发生改变:流动性危机不仅是指基础货币发行远远地超过实体经济的增长量或承载程度,可能推升物价上涨;更是指越来越庞大的储备资产的变现困难——买了资产却很难再兑换成货币。由于全世界外汇流动性资产的迅速增长,不但实体经济承载不了,虚拟市场也承载不了,稍有风吹草动,就是巨幅震荡。而大国的储备(资产)比例调整往往正是导致国际虚拟金融市场出现大幅度震荡的“阴风”,市场大幅度震荡的结果不仅使大国的储备比例调整很难实现,更使变现难度增加,实现收益的难度也增加。
为什么必须强调鸡尾酒式的外汇储备投资方式?因为只有让大国的储备比例调整经常化,正常化,才不会使一点点储备(资产)的调整就成为惊动市场的“阴风”。一般来说,大国的外汇储备年调整比例不会超过5%,以中国为例,大约是500亿美金的规模。这一点点调整只是中国年外贸顺差的1/4左右,只相当于3个月的经常账顺差。但是,就是这一点点调整也不得了,也会使市场一惊一乍。与其大致相等的美国对冲基金规模也在一万亿美元左右,而有数据显示,美国的对冲基金若拿出1%的资金进行石油现货交易,可造成国际原油市场100多天的供需不平衡;若对冲基金拿出1%的资金用于石油期货交易,对石油市场的冲击会造成价格5%(几百点)以上的波动。更需要强调,相对对冲基金,大国的储备(资产)比例调整往往缺乏隐蔽性,一举一动都在国际资本和媒体的监视之下,因此,你动,市场更动,5%的调整往往会使市场的震荡放大数倍。从这个意义上讲,当经常化变为正常化,调整的隐蔽性自然增加,我们每天都在调整,随时都在调整,也就无所谓什么是调整。国际资本和媒体会被我们的经常性调整所迷惑,对较大幅度的调整也会摸不着头脑。经常调,快速调,小风不断,大风才不怪。这也是鸡尾酒式的外汇储备投资方式的又一好处。
为什么必须强调鸡尾酒式的外汇储备投资方式?因为国际虚拟金融市场的潮流变了。
100多年来,“只买不卖”(不动)往往被证明是最好的投资方式,比如美国的股票市场,平均年回报为7%,在 20世纪90年代的最后5年中,SP500股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攀升,使多数投资者固化了“只买不卖”的投资理念。传统的投资理论认为,大熊市只与经济大萧条相随,例如1929年经济危机时,道指曾经暴跌90%(它的最高点直到1954年才被重新突破)。而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经济仍然繁荣,道指却在1000点以下度过了16年。从1982年开始,股市加速上涨,18年之间翻了10倍多,于2000年初创下11750点的纪录,而两年多后的它又落到8500点以下。至今仍在10000点左右盘整。为什么在国际资本超大规模增长的时代,股市却倾向于调整呢?不是经济基本面不行了,而是虚拟金融市场膨胀了——传统的投资理论对虚拟金融的研究没有跟上。
本世纪开始,虚拟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首先是市场的增加,更便于大资金的选择和流动,除了传统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收藏品市场之外,房地产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也日益虚拟化,特别是外汇市场以及近年来兴起的资产买卖市场,它们已经成为宣泄巨大流动性的最佳场所;二是经济的全球化和货币的自由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成为虚拟金融市场的催化剂。国际热钱借助这一趋势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国家的虚拟金融市场进行炒做,真正成为到处乱串的热钱,也制造着不同虚拟金融市场的忽冷忽热;三是规模,现在的虚拟金融市场已经成为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市场,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流。仅举外汇市场为例,它的日成交量已经超过3万亿美金,而全世界2005年的贸易量才只有10万亿美金。
这么多样的市场,这么大规模的市场,加上它从未有过的自由度,导致了什么?短线炒做,以挣取差价为主。各路资金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得失,不是以长期持有来获取利润,而是通过短线炒做,高速流动,大范围的流动,全球市场的流动来挣取差价。通俗地说就是:挣了差价就跑,打一枪,赶紧换个地方。这种投资方式自然不容易出现连续十几年的趋势性行情,相反的是,大的趋势往往在短短的一年,甚至几个月中完成。综观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虚拟金融市场,20%以上的波动率非常正常;单个产品的波动率往往达到30%以上,而很多股票的年振幅都在50%以上。甚至象房子,这种每个家庭都要有的“消费品”也变成了投资品,年度的价格波动率也会达到20%以上。正是这种巨大的波动和大范围的转移,使利差交易如鱼得水。也为流动性管理增加了难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