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参战国实行黄金禁运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金本位制崩溃。战争结束后,人们重建了金本位制度。除了美国实行金本位制度外,英法等国家实行金块本位制,其它大多数国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金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并存阶段及金本位制的瓦解阶段。金汇兑本位是一种"虚金本位",使得本国对外贸易和财政金融受到金本位制国家的控制和影响,是一种附庸货币制度。1925年、1933年英、美先后放弃了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各国组成相对独立的货币集团,各货币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加强外汇管制,对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这一期间不存在统一的货币制度,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1944年7月,在美国布富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签订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了关于汇率安排和对成员国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但又与金本位完全不同,因为金本位与国内货币供应联系起来,这会引起货币紧缩、失业和萧条,现在这种联系割断了,逆差国可以得到基金组织的帮助而不必在国内实行货币紧缩。但这种体系的建立是英美货币主导权之争的结果,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国家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实质上使美国几乎独占了货币金融领域的游戏规则。更为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隐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即"特里芬两难";若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则国际金融市场美元短缺,势必影响全球经济的正常发展;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虽可满足国际间对美元作为支付手段和储备手段的增长性需求,但逆差的扩大意味着美元的泛滥,国际间对美元信心的下降乃至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必将动摇。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美元危机,并宣布放弃维持黄金和美元的比值的义务,其它国家纷纷宣布不再继续履行货币平价的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上是国际货币制度的一种"霸权合作",一切外围国家必须服从和维持美元,各国不能灵活运用汇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的工具,只能被动地在市场上输出入美元来抵消或平抑美元的过剩或供给的不足。当其它国家越来越不能从这样的制度安排中获益时,体系性崩溃就无可抑制地爆发了。
4.1976年的"牙买加协定"和"IMF章程第二次修正案"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也是后布雷森林体系的起点,其主要特点在于:一是货币的大量黄金化为既定事实,美元成为未制度化的主要本位货币;二是全球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汇率调节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三是大国之间缺乏制度化的货币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国际放任自由制度。
这种既无本位及其适度增长约束,也无国际收支协调机制的体系,通常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这一时期,世界性通货膨胀开始蔓延,各种区域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因此,欧盟开始了向货币联盟迈进的初步尝试,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了钉住单一货币或货币篮子,绝少任由汇率自由浮动。"无体系"的体系对国际收支和清偿力的适度增长两个核心问题不能给出较好的解决方案。它过分强调汇率的单边自主以及协调机制的非制度化,使协调变为逆效。同时,由于缺乏制度化的监督机制,各国在货币供给、财政政策等方面不能形成概括性的协同制约协议,造成了清偿力不能适度增长的软弱性。
5.全球化中的货币联盟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货币体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一是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世界上出现了一股货币集团化的潮流,产生了不少区域性货币组织,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但这些货币集团尚处于一体化程度较低的发展阶段,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不大。欧盟的建立及欧元的成功启动则将货币一体化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二是美国经济保持了长周期的景气,北美的南美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区域美元",即美元化现象。三是区域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各国都在寻求组建区域性货币联盟的有效途径,以维系世界金融的稳定。据估计,到2030年,世界将出现两个主要货币区--欧洲货币区和美洲货币区。
二、亚洲区域货币合作是全球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从外因来看,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将成为新的潮流,亚洲不可能一直孤立于潮流之外。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为避免金融动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区域性货币联盟,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将形成新的潮流。随着欧元影响力的扩大,可能会形成一个以欧洲货币联盟为中心,包括欧盟其它成员、中东欧法朗区、地中海以及洛美协定国家的欧元集团。新的世界货币体系中出现欧元与美元"二元化"现象,这使得亚洲各国(地区)产生了危机感,若不加强本地区的货币合作将被置于十分不利的境地。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的亚洲国家更深刻地认识到,弱小经济体的货币难以独自抵挡国际游资的冲击,要想同国际游资的冲击相抗衡,本地区货币不再作为某大国货币的附庸品,亚洲国家必然加强地区内的金融协调与合作,创立一个稳定的亚洲统一货币,从而稳定亚洲金融市场,促进亚洲经济健康发展。
从汇率制度来看,地分依赖美元的汇率安排威胁到了亚洲经济的稳定发展。亚洲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如港元、泰铢等。当大量国际游资对亚洲进行冲击时,亚洲国家货币对美元被迫大幅贬值,币值的突然下降带来了地区内的经济恐慌,股价巨幅下跌使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的打击。要消除与美元挂钩的汇率风险、降低经济交往的不确定性,唯一途径就是消除美元的影响,从过于依赖美元的汇率中解脱出来,创立亚洲统一货币。
从货币合作的成本和收益来看,区域内的货币合作和单一货币的实施会使成员国之间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还可以进一步稳定汇率,彻底消除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扩大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规模,促进经济的发展。货币合作的主要成本在于成员丧失了各自货币政策的主权,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一成本会变得相对较小。
三、亚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货币合作的可行性
1997年,日本提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并承诺为这一基础提供了1000亿美元的资金。2000年5月6日到8日,亚洲开发银行年会和中日韩及东盟共13国财长会议在泰国清辽召开,标志着亚洲货币合作已开始走向务实的阶段。但这些设想能否实现主要应考虑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以及实行单一货币的最优货币区标准是否已经具备。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