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1页。
[3]熊比特《经济分析史》第二卷,第489页。如若深究,桑顿是否属于此类亦值得怀疑,如下文所述,他是最早货币数量通过利率而影响价格水平的人,只不过他又强调了强迫储蓄的观点,从而大大削弱了货币数量对价格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可参阅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第272页)。其实唯一完全否定数量说的只有马克思,他称数量原理为“乏味的假说”。
[4]另一位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詹姆斯·穆勒。
[5]李嘉图甚至在讨论对外贸易的货币问题时,也只是比较本国和外国的个别商品的价格。
[6]转引自《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三卷,第198页。
[7]在这里李嘉图吸收了桑顿关于货币与价格通过利率发生间接联系的观点。
[8]李嘉图没有系统的利率理论,在运用利率这一术语时也比较混乱,经常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不分,在这里的“利率”显然是指短期利率,因为在长期中“我根本不认为利率为货币之丰富和稀少所制约,而认为利率为除货币以外的资本部分的丰富或稀少所制约。”他在运用价值这个词时也曾产生过同样的混乱,但是我认为这种混乱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时的经济学还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形成现在的具有确定含义的一整套术语,如果藉此而横加指责,这对一位开创者来说也似乎过于苛刻。
[9]在这里李嘉图实际上将利率视为企业的筹资成本,凯恩斯的关于利率与资本边际报酬率的关系的理论,可能便是源于此处。
[10]在这里李嘉图的市场利率指的是长期利率还是短期利率呢?看看下面一段话是有帮助的:“规定货币利息的不是银行贷款时的利率(不管是五厘、四厘还是三厘)而是与货币的数量或价值完全无关的、运用资金所能得到的利润率,无论银行贷出一百万,一千万还是一亿,都不能持久的改变货币利率,而只能改变这样发行出去的货币的价值。”(《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译本,1962年版,第311页)显然这里所说的市场利率是指短期利率(刘洁敖误将此处之利率视为长期利率。《国外货币金融学说》第467页。)
[11]《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311页。
[12]李嘉图认为货币价值的下降,使足额的金币成为最廉价的可出口商品,其大量输出,导致了贸易逆差,所以货币贬值不是贸易逆差的结果,而是原因。
[13]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假设,这里所说的一致是指各国均依照国际均衡时所确定的货币比例发行货币。
[14]《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64页。
[15]《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7页。
[16]其实李嘉图一直都在寻找这么一种不变的价值尺度而不可得,后来,斯拉法教授在这一问题上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17]《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21页。
[18]这里继承了斯密的看法,认为金银虽是必不可少的流通工具,但这种非生产性的流通费用代价高昂,“以纸币代替这项金银的大部分,使国家能把大部分这项死资财,变成活动的资财,变做有利于国的资财”。(《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295页,本文作者注。)
[19]《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308页。
[20]同上。
[21]同上,第一卷,302页
[22]转引自《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三卷,第200页。
[23]现代货币理论特别强调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甚至认为一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其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成正比。转贴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