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令欢:无须抗周期

2013-04-19 09:54:41

[导读]经济周期不是一两个企业能控制的,抗周期的工具是长期持有

弘毅投资持有一般5到10年,所以不适合投经济周期5到10年的行业。但中集、中联重科和苏宁所在行业都是3到5年一个周期。

【对话背景】2012年国际市场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与基础设施投资、国际贸易相关的航运、造船、机械制造等行业受到重创,甚至连零售业也陷入低迷。对于掌管450亿元资金的私募股权基金弘毅投资(下称弘毅),挑战前所未有。

弘毅有数个大型项目单笔投资超过10亿元——自2005年以来在中联重科(000157.SZ)累计投资近20亿元,2012年底在中集集团(000039.SZ,02039.HK)投资1.74亿美元,2012年在苏宁云商(002024.SZ)投资12亿元。这些项目目前都处于行业调整之中,尤其后两家公司去年利润下降约一半。上述投资给弘毅带来的盈亏在二级市场上一目了然,比如苏宁已使其账面浮亏近半,弘毅看准了吗?市场一片质疑。

弘毅总裁赵令欢自有解释。他在近日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称,经济情况不好时做投资未必悲观,而经济情况特别好的时候投资不要过于乐观。近来因经济低迷,在私募投资领域投资人与企业管理者纠纷时现,但弘毅仍选择支持管理层。赵令欢称他对合作伙伴詹纯新(中联重科董事长兼CEO)、张近东(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中集集团总裁)等人深信不疑,相信经济拐点过后,他们会将各自企业继续带向成功。但是,中国经济周期的拐点在何处?赵令欢的答案是,但凡弘毅确定的主打行业,即使看不清何时走出低谷也要投资,其抗周期的工具就是长期持有。他相信中国的城镇化与消费升级会使这些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他还就基建、航运、零售电商等多个行业的竞争态势和投资前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对话摘登】

财新记者:弘毅所投资的中集集团、中联重科和苏宁都处在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的强周期行业,在经济低谷期企业业绩受到冲击。你怎么看周期性的问题?

赵令欢:弘毅就是要投资和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联系紧密的公司。中短期持有策略的投资公司会觉得进入周期性行业很被动,因为经济周期不是一两个企业能控制的。而我们的理念不是要抗周期。作为中长期价值投资者,我们对了解的行业周期会善加利用,但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我们不会因有周期性就规避,我们把长期持有作为反周期的工具,投资持有一般5到10年,所以不适合投经济周期5到10年的行业。但你刚才提到的这些行业都是3到5年一个周期,它们和中国经济发展体制有密切契合,受政策影响比较大。未来中国重视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发展,这些行业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投的中联重科、中国建材投资回报不错,其中中联重科已经经历了两个周期。而苏宁正在转型,得给它调整的时间。

财新记者:如何判断企业是否进入行业低谷?何时走出?

赵令欢:我们会重点研究行业是否有周期性,对政策的敏感度等。当发现可以中长期投资,又恰逢行业低谷时,我们就会出手,中集就是一例。中集已经历了三四年低谷,企业自身也在调整,这是进入的大好时机。我们也看好企业搭的架子。一般人认为中集集装箱与航运、国际贸易联系紧密,但中集还另有海洋工程装备、能源化工装备等产业,经过几年积累和聚集,已具备快速发展可能,这些产业与航运是否恢复关系不大。

我们投资的每个大型企业,主业都有很大周期性,这些企业自身或在我们帮助下,可进行产业扩张以对冲周期。我们不愿投入一个纯粹受周期影响、处于风口浪尖的窄的行业,好比航运,它的周期5-10年甚至更长。但中集不是,它的业务很宽,而资本市场定价永远有偏差,所以我们选择进入。

财新记者:中远太平洋考虑出售中集21.8%的股权,你们是否有意增持?

赵令欢:对此我们特别关注。我们会长期持有已经持有的股份,也会寻找时机加大我们在这个企业的参与力度。我们已经对中集投了近2亿美元,和股东、管理层沟通得很好,不会为了增加话语权而增持。

如果有合适机会我们不介意增持,但现在的位置已经很不错。

财新记者:中联重科现在风险如何?2012年利润虽然只降了9%,但应收账款达189亿元,现在融资租赁客户违约风险已经出现,中联重科还计提了坏账准备。

赵令欢:首先,中联重科的数据肯定是真实的,审计师在那么大的舆论压力下翻了个底朝天,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对此我们深信不疑,这也是我们在公司治理上的要求。财务数字相对市场预期是很好的,詹纯新很多事情做在前面,比如产业化和城镇化的结合,如果他能排除干扰,能做得更好。

财新记者:阿里巴巴、京东商城都在准备上市,苏宁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还在整合,你对他们的竞争怎么看?

赵令欢:你说了两个问题,一是电商的竞争格局;二是苏宁所处的阶段和地位。阿里巴巴在 马云 领导下不断创新,在市场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上市成功将会是企业发展新的阶段,也是行业大事件。在电商这个行业,一个主要公司的动作会对其他公司的策略产生重要影响。我们投资苏宁时,苏宁还不算其中重量级的运动员,很多人认为我们投错了。但这仍然引发了行业内几乎所有大公司重新布局。阿里如果上市,对行业是有好处的,其他公司都会做出调整。

现在,苏宁最艰苦的日子可能还没过去。张近东想得特别清楚,中国的零售市场将是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但一个线下的领导型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不多走弯路、高效地把线上做好,这对任何企业都是挑战。张近东是主动选择,按照自己的步骤引入外力,以加快速度或少走弯路。我们认同张近东对今后发展的认识,我们也清楚做好线上谈何容易。现在基本按照优化速率与方式一步步做。我认为苏宁可以成为电商行业最重要的企业之一。

财新记者:如果京东商城收入做到千亿都不赚钱,PE还会继续支持吗?

赵令欢:投资人多数还是觉得有利润才投,但电商是新兴行业,所以大家会有不同看法。不同的投资人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和风险承受能力。

财新记者:你怎么看待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时间窗口?美国证监会起诉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华机构。

赵令欢:不是美国对中国企业开窗口的问题,而是中国企业应如何正确选择的问题。美国市场目前对中国公司总体比较谨慎甚至稍有偏见,这种态势的形成很不幸,有很多公司造假引起了担心。我们认为,除了极少数类别的公司,比如互联网、游戏这样极领先的概念才需要去美国上市——一是中国有限制;二是美国市场对怎么定价有更先进的认识,而对其他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讲,香港和内地市场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从技术层面看,现在 美国股市 比亚洲 股市 信心多得多,中国证监会还没有重启IPO ,而香港市场也比较弱,中国公司都担忧上市定价不好。

财新记者:近年来一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正在或打算进行私有化,对互联网企业来说, A股 和 港股 估值还不如美国,你觉得可操作性强吗?

赵令欢:上市是为了找到与公司匹配的市场。互联网公司已经找到了一个优化的市场,为什么要回来?我觉得它们未必真有私有化需求。我们正在操作先声药业(SCR.NYSE,弘毅投资的企业)的私有化,我觉得成功机会比较大。这类企业退市是出于无奈。先声是个好公司,被扔在中国概念股里面,成为孤儿股,价值发现功能丧失殆尽。另外,这些年发展中有重组需求,面对小股东做事更累更贵,非上市公司反而更容易重组,所以公司才有私有化需求。

财新记者:去年你们看了很长时间的欧洲德克夏 银行 ,最终没有投。为什么?

赵令欢:我们一直在看很多国外公司,但只做了很少的几个。

我们对国际上的一些公司继续保持高度的热度与关注,因为中国已经变成世界上最好、最大的消费市场,而很多国家的公司有很好的产品、服务、品牌,可以到中国来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是一个商机。但那些外国公司对怎么利用中国机会,如何治理与管理中国市场都不在行,所以我们热衷做inbound crossborder(内向的跨境收购),在做国企改制的基础上打造“外企改制”,把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运作本土化,这些是我们今后的增值点,这方面的交易会越来越多。

财新记者:大家都在观察城镇化带来的投资机会,你们怎么看?

赵令欢:城镇化是个总抓手,我们注意到有两方面影响:一是要搞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筑材料、机械工程行业会中长期看好,所以我们坚定地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周期来投资这些行业;二是城镇化有不同阶段。过去说城镇化仿佛就是城市化,农民工进城。下一阶段会不一样,可能尝试以乡镇和已经建好的交通要道为线路,串起来的分散式工业化及就近的城镇化,比如美国大公司的总部很少有在纽约、芝加哥这样的大城市的,很多大保险 公司总部在小乡村,我们觉得这可能是中国未来城镇化的趋势。

中联重科以前建工业园,一做就是600万平方米,一个地方几万工人,几乎是一个城。这几年詹纯新尝试沿着高速公路,把大工业园分散到乡镇县,虽然物流成本高一些,但人力成本会降低。未来这种以产业分散布局引发城镇就地就业的城镇化值得注意,会发生很多这样的机会,懂得这样做的公司会发展很好,政策也会十分支持。这是良性的东西,我对此很看好。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