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政治经济学几个常用概念下个新定义
新的政治经济学需要有新的理论框架,而最基础的是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定义决定了整个理论大厦的脉络和性质。政治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就这么几个:劳动、产品、商品、价值等,对这么几个概念下什么样的定义,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停留在现有的理论上还是与时俱进,对现有的理论有所创新。
劳动。我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切有益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不只是包括能够生产出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物质产品的活动,还包括没有能够生产出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产品的活动,即既包括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活动;不只包括上班时的劳动,还包括没有下班后的活动。一切为了满足、恢复和提高人的需要的活动都是劳动,只不过这样的劳动创造的成果可能不能直接用于交换,不能直接换成货币。比如逛街,这样的活动虽然看上去是单纯的消费性的活动,但是,它也是一种劳动,它虽然没有创造出什么可以转换为货币形态的产品,但是,它能够放松心智,恢复体能,满足了自己需要,特别是为社会创造了消费信息,这样的活动同样是有益于自己和社会的劳动。
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只包括物质产品、能够转换成货币形态的产品,还包括非物质产品,包括不能够被生产者占有的产品,包括不能够被生产者转换为货币的产品。如猎人打猎,既打得猎物,也在雪地里留下一串脚印。猎物既可以自己消费,也可能拿到集市上出售;而脚印则有可能被其他猎人和借鉴。这样一来,猎人打猎的劳动创造的产品就既包括猎物,也包括猎人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我们不能只看到猎物本身,认为猎人的劳动只创造猎物这个产品,却不能看到猎人留下的脚印也是劳动产品。脚印同样是猎人的劳动产品,只不过这样的劳动产品没有被猎人占有,也难以占有,更别拿到集市上去出售。
进一步看,脚印只是记录了猎人打猎的路线信息,属于信息类产品。信息是人类创造的劳动产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信息产品包括经验、知识等。任何人的活动都向社会提供信息,只不过这些信息没有被生产者占有,更没有拿到市场上去交换,但是,信息却是人类需要的产品。如果信息是人的劳动创造的,就像猎人留下的脚印,那么,信息的就具有作为劳动产品的充分和必要的条件。人每时每刻都为这个世界创造着信息,这些信息是人类社会劳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财富。
如果把信息、知识等划归精神产品,粮食、机器等划归物质产品,则在这样的范畴看,人类社会的劳动既创造物质产品,又创造精神产品。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总劳动产品。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一样,都是人的劳动产物,都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的全部财富。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必须严格地把商品定义在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范畴,不能超越这个范畴。但是,必须明确,商品只是劳动产品中的一部分,而且是相当小的一部分,因为,人类创造的劳动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又包括信息、知识等精神产品。人类社会有大量有产品没有进入交换领域,没有成为商品。大多数的精神产品不是商品,而只是非商品。我们每天看到、听到、读到甚至学到的信息产品,大多不是商品,而只是非商品,是通过非商品性的交流而不是通过商品性的交换取得的;我们一举一动又向社会发布着信息、知识,这些信息、知识一般不是商品。
价值。价值是能够被认同和接受的劳动。价值不是商品的专利,而是人对自己或他人全部劳动中可以认同和接受的部分。你接受了猎人留下的脚步印,你就认同和接受了猎人创造的脚步印的价值。价值成立的条件不是交换,而是认同和接受,这个认同和接受可以是双方以交换的形式完成的,也可以是单方面的认同和接受,是单方面的行为。认同和接受自己或者别人的劳动,可能不是全部地认同和接受,而可能是有舍有取的。中国有个成语,叫“买椟还珠”,就是买者只认同和接受“椟”的价值,而不认同、不接受“珠”的价值,就是有舍有取的价值认同和接受行为。猎人乙看到猎人甲留下的脚印,就沿着甲的脚印去找猎场,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乙对甲的劳动价值是有舍有取的,舍的是甲所得的猎物,取的是甲留下的脚印。但是,甲的劳动价值却由猎物和脚印等共同组成,而不只是单纯由猎物组成。猎物的价值被甲自己认同和接受,脚印的价值被他人认同和接受。人类社会创造的全部价值由商品价值和非商品价值共同组成,商品价值只是人类社会创造的全部价值中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一小部分。
财富。我们常说,那家好富,指的是他们家拥有很多能够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或价值物。富人的富,一般是指富人占有了较多的能够转换成货币或其它商品的价值物。我们说一个国家很富有,就可能是指该国拥有很多的可能转换成货币或其它商品的价值。但,如果我们说精神财富,则不一定是指可以转换成货币或其它商品的信息、知识等精神产品,这样的财富还可以包括一时还不能够转换成货币或其它商品的信息、知识等精神产品。
用“劳动-知识价值”理论解读王建国的《经济学研究的四个层次》
《人民日报》2006年6月12日第九版刊登了北京大学教授王建国的文章《经济学研究的四个层次》,学了之后,很有启发。下面就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研究的知识价值理论,在学习王教授的文章之后的一点心得。
“劳动-知识价值”理论认为,一切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没有劳动就没有价值。知识是劳动的产物,知识的价值就是劳动的价值。一切价值增长,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简单的人的直接劳动付出的增加带来的价值增加,如昨天放一条牛,创造一份的价值,今天放两条牛就创造两份的价值;另一种是通过知识的应用来提高价值的创造能力,增加创造的价值。
下面以“劳动-知识价值”理论的角度来解释经济学研究的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市场层次。其实就是研究劳动创造价值的层次,在这个层次中包含了价值交换关系。在这样的层次中,必须回答“是劳动还是别的什么创造了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政治经济学,别说是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们,就是马克思也没有解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样的层次中,仍然充斥着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自然价值论等鱼龙混杂、甚至相互矛盾的观点和理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对劳动创造价值理解不深不透,没有研究知识作为人类的劳动产物出现后对人和人的劳动本身产生的巨大影响。在这个层次上,现有的理论没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同物质产品的价值一样,是可以转化,也可以消失的。当知识的价值被转化时,其价值就随之转移到了新的产品中去了。而当知识不被利用时,知识的价值就会随着知识的失传而消失。知识价值的这种运动特性与物质产品价值的运动特性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知识是无形的产品,而物质产品是有形的产品。如果我们能够同等对待无形的知识产品和有形的物质产品,就会得到相同的结论,并在探索经济规律和经济学理论上产生突破。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