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制度之于政治,商业模式之于商业,交易系统之于交易,它们在决策链条中能对结果产生多大的影响?
什么制度才是好的制度?
什么模式才是好的模式?
什么系统才是好的系统?
有没有什么标准或者参照?
对于这些问题,我胡言几句,它们引发的一些哲学思考与互相之间的借鉴意义或许能对自己有所帮助。
先来看政治,亚里士多德说存在着三种好制度:最好的是君主制,较好的是贵族制,最后是共和制。此外,还有各自与之相对应的三种坏制度,君主制的蜕变形式是僭(jian)主制,这是最坏的政体,因为“最好的反面就是最坏的”;贵族制的变体是寡头制,共和制的变体是民主制,在三种坏政体中,民主制是最不坏的那一个,而在三种好政体中,共和制就是最不好的那一个了。
伟大社会只要有伟大的人就能实现,伟大的君主制社会,可能只需要一个有德明君作为领袖和核心,伟大的贵族制社会需要一个伟大的精英阶层,而伟大的民主社会却依赖于千千万万的公民,自发自觉地共同表现。
哪一种更现实?说白了,其实就是那些问题: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如何关照我们的灵魂?什么是公共利益?谁更适合当统治者?是由一个人来领导,由一个精英阶层或团体来决策,还是交由广大民众来举手表决?
如果这些性命攸关的重大问题只有神才知道最终的答案,那么政治生活的一切就只能托付给神以及最接近神的人去裁决,并且,只有通过确立绝对的、永恒的、惟一的神才有可能避免意见分歧,所以帝王们都要强调君权神授,皇帝都要以天子自居,君主制必须迷信人性中的神性,那么如何避免它的蜕变,如何避免无德昏君的出现,这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纵观历史,君主政治最后总是难免堕落为暴力专制,而且每一种制度都无法避免它们的堕落形式!既然如此,那么最不好的共和制的变体——最不坏的民主制,就可能成为人类社会的政治必然要抵达的命运终点?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设计,它的优点之一就是坦诚面对“人性是不完善的”这样一个事实。对于最好的民主社会,柏拉图曾经给我们描述过一个理想国,那是一幅在人类政治史上从未实现过的民主蓝图,它要求每一个公民都是贤人,都具有明智、审慎、节制和充满公益心,毫不夸张地说,那也许是一种妙到毫巅且相当脆弱的绝妙平衡,这种平衡就算出现并短暂地维持了一段时间(巴黎公社),即使在它处于最佳的时候也不是最完美的。
我觉得历史上有过不少伟大的社会,但那都是基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阶层的伟大,这些人的伟大是以大多数人的命若琴弦、微如草芥为代价的,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真正伟大的民主社会,美国能算吗?只要是别人在决策,当一个人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他就有可能觉得领导是不够“正派”的。
让所有人都放弃暴利思想,打掉大众的仇富对象,让大家都获得一个微利结果以实现和谐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虽然看起来卑微多了,但也更加难以实现多多了。
卑微的目标不等于就是容易的目标,特别是当我们把这些卑微的目标摊平给所有人的时候,也许恰恰成了一个相当困难的目标。理想主义可以非常麻利地统一人们的思想,形成高度一致的意识形态,反而是越下降到欲望的层面,它那种纷争,它那种纠葛,就越麻烦。
亚理士多德称,年轻人不适合学习政治学,因为他们缺少人生经验,而生活经验恰恰是进行(政治学)论证的主题和前提。又说,一个性格上稚嫩的人也不适合学习政治学,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和研究中太过纵情使气。
由此可见,学习政治学必须要懂得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类的局限性,而不能一味援引书本知识或者诉诸性情理想,妄图在人世建立一个空想的至善。
也正因为此,亚理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我们也许应该考虑“在没有任何外在障碍的时候,哪一类型的政府更能激发我们的热情,”但更必须考虑“哪一类型的政府更适合某一特定的国家。”
因为至关重要的是,不仅必须要知道“哪种形式的政府是最好的,而且还要知道哪种形式的政府是可能的。”而政治理论家们——也许暗指柏拉图——尽管“有着极棒的想法”,但“最好的总是无法企及的”,现实中的立法者“不仅应该熟知在抽象意义上哪一种形式是最好的,而且还要熟知在具体情境下那一种形式是与现实最贴近的,与我们最相关的。”
在最可欲的和最现实的政治制度之间,政治哲学家必须要做出判断和取舍。事实上,脱离了具体情境去抽象地谈论最可欲或者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反倒是容易的,难的是怎样在复杂条件约束下,思索最现实及较可欲的政治制度。
当今中国就是一个各种目标相互冲突的社会,其间的张力和复杂性无出其右。 如若见事太明,行事则失其勇。对于行动者而言,果敢或许是一种美德,但是对于思想者而言,却需要用更加谨慎的态度去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据说,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前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是没有良心的,到了三十岁之后仍旧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则是没有头脑的,这个判断过于简单了。
事实上,这个时代对于思想者的要求会更多,它要求我们不要做没有头脑的愤青,不要做浅薄的自由主义者,不要做没有心肝的保守主义者,不要做替既得利益说话的国家主义者,不要做不负责任的无政府主义者,不要做一个理想高蹈的空想主义者。在设定了如此之多的禁区之后,最后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每一个思想者细细斟酌。至少不必如某些人那样对社会太过焦虑,甚至绝望。
或许民主不是个好东西,那些拥护民主的人不要把民主想得那么美好,但民主也一定不是那个最坏的东西,那些反对民主的人不要把民主想得那么可怕,如果,拥护者少一些狂热,反对者少一点抵制,那么社会或许可以更平和地走向它必然要抵达的命运终点。
在我看来,民主有点类似交易中的机械客观系统,交易系统是由开仓、加减仓、平仓等等交易行为的决策链条综合而成的。从主观还是客观的维度,可以简单粗暴一点分成三大类:
1.主观
2.主客观
3.客观
如果所有决策链条都是凭感觉的,那就是主观派,纯粹乱来的赌博派也在此列;
如果所有决策链条都是由机械的量化或者程序化系统构成的,那就是客观派;
如果介于两种极端之间,其中有些部分是主观的,有些是客观的,那就是主客观派。
再从结果好坏加以区分排序如下:
1. 好的主观系统;
2. 好的主客观系统;
3. 好的客观系统;
4. 坏的客观系统;
5. 坏的主客观系统;
6. 坏的主观系统。
最成功的交易者,几乎都是主观独断派,他们的行为表面看上去跟十赌九输的赌徒无异,但长期结果却天差地别,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在他们的境界里解释都是多余的,所以大都是寡言少语的,然而那样的比例是极少的,可能只有千百万分之几。大多数最失败的交易者也都是主观派,其中包括很多盛极一时的流星。于是神仙们究竟是流星还是神话,也许只有他们永远离开市场之后,才能盖棺定论。
主客观系统采用的人也很多,只是估计结果中还是坏的居多,团队决策的模式也属此列。
那么不太坏,也不太好的客观系统,就成为了更多人可以抵达的命运终点。
关于交易系统的讨论暂且搁置一下,先聊聊商业模式:
有多少人是靠模式成功的呢?模式说到底,实际上是一种复杂商业逻辑的简化。很多人急着要用一种简单逻辑驾驭复杂世界,要知道成功的模式大多是事后总结出来的,当你自己真正动手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之前学过的模式和听过的故事几乎都帮不上忙。只有傻瓜或者一群傻瓜才会以为混进一个QQ群,或者关在家里、会议室里面闭门构思就能得到一个完美的模式。
先有足够的商业实践后,方能总结出适合你的成熟模式,这是一个不断试错,先不断做加法,后不断做减法的过程,一个从概念模糊到理念清晰的过程,一个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竞争性的市场,掌握一种你最顺手的方式来获取适当利润的过程。
任何一个最终被证明成功的模式,都是与企业家以及团队的出身秉赋,产业环境与大时代背景,企业对不同资源的掌握力度,竞争对手的实力分布,乃至运气,密不可分。就好像郭靖和杨过,个性心智不同,学的功夫就不同,成长路径、机缘巧合也就不一样,即便最后都是“大虾”,但此虾非彼虾。脱离了其产生背景学商业模式,只会像欧阳峰一样走火入魔,经脉逆行。
每个一夜成名的神话背后,都有创始人痛苦的自残和基本功历练。凡是太完美、太神奇、太复杂的模式,我都认为有问题,而问题暴露出来很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好的模式本身通常都很简单,往往优点和缺点同样显而易见。用一两页纸可能就可以讲清楚,而这个模式如何形成的过程却肯定要复杂得多,甚至连创造者都道不明白,有些是不想写,有些是写不出来,他们所写出来的,代表不了他们大脑所知的全部,而只是其中可以简化展示的一小部分。
每个人的情绪、感觉、想法和经验都是他脑海里的一幅只属于他的内在印象画,把它通过文字、语言、图片和视频,就算很用心地外化出来,就很可能有第一次扭曲,其他人再根据这些外化的描述去临摹和还原这些抽象画的本来面目,就很可能是第二次扭曲,你能领悟到多少精髓呢?普通的教育培训,无法教你真正懂得成功的“道”——因为,它只能靠你自已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悟透。
一切模式的设计,必须围绕你已经积累出的优势,当下所拥有的资源和现实可能获得的资源来考虑。也就是说你只有在充分了解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的前提下,才能对自己进行判断;判断之后就是取舍,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取舍之后是契合。契合就是一旦决定进入某个领域,采用什么模式配置什么资源,没有完美的商业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和适应环境的模式。
成功一定有方法和模式,商学院的教授们和媒体们在很多书里和互联网上都总结出来了,它们大都是有效的,这些方法不是“阴谋”,而是“阳谋”;这些模式不是秘密,而是常识。很多人正确用了,还不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无法坚持,此外无他。
一个创新的有效模式在被人大规模采用之前,你可以靠模式,然而一旦模式被证明是可行的,市面上就会出现众多的跟风模仿者。中国是一个山寨之国,又是一个管制之国,中国的商业是原始丛林商业。到处都是灰色地带,大家都在互相模仿,剩下的是比谁动作快、比谁能忍耐能熬、比谁更流氓。
所以,中国那些靠模式成功的创业者,通常都是在行业内积累了相当的资源和人脉的家伙,而且他们很清楚潜规则和模式的弊病。
就拿电子商务来说,一个在美国走红的电子商务模式×中国5亿网民的需求×风险投资商的银子×NB的执行团队=成功?
整个推理的链条很清晰,结果呢?倒闭潮就是现实……
当别人都在以同样的模式做的时候,你一定要有相持力,这个很重要,这是一个企业的硬功夫。总想走捷径,企业肯定要失败。创新是必要的,但基本的那些东西是永远都不能缺的,你必须扎扎实实的。真等到高手“华山论剑”的时候,个个身怀“独门武功”,彼此互较长短,也很难说谁比谁模式更高明了。这个时候,拼的就是内功、定力和谁少犯错误了。
根本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商业模式很重要,但执行更重要,生存更重要,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真正考验创业者的,不是你谈模式,写商业计划书忽悠钱的能力,而是你根据环境变化,不断改造、升级甚至推翻商业模式的能力。
最后再来看看交易系统:
信号,市场表现出来的客观状态;
想法,可以是天马行空且深思熟虑的假说,也可以是盲目冲动的下意识行为;
情绪,犹如脑海中的一道闪电,它是我们内心想法的一部分,它可以被一定程度地控制,但也可能出其不意地随时冒出来导致失控,人类的愚蠢在于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人性就是如此的任性;
行动,开仓、加仓、减仓、平仓等等行为中的一种;
你的每一步行动,都会有一条决策链,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你的每一组交易行为的闭环综合决定了你这一次资金小战斗或者这一场资金大战役的盈亏结果。
新手往往喜欢简单的直拳,凭主观感觉全进全出,老手通常会用复杂的组合拳,用客观系统进退有方。
对于多数人,特别是上班族的普通业余投资者,好好在一套客观机械系统上沉下心,至少花个两三年的功夫吃透它再说,盈利期望也调低一点,结果或许会不错。
对于有志于往职业投资者方向发展的,除了在量化或编程上有特别优势的,或许需要在客观系统使用得心应手之后,随着经验的提升与总结,逐步尝试一点点增加一些主观过滤,朝主客观系统的方向努力,主观权重可以从0加到100%,具体加到多少合适,你自己看着办,因为我对你一无所知,一般不建议加太多,当然我也不一定有资格给你建议。
我们认为,同一种交易行为背后,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想法,有的人做可能就是对的,另一些人做就可能是错的,交易的关键,不是你怎么做,而是你怎么想,后续准备如何应对。
准备和计划,这两项都是可选项,对新手来说,这两项很有价值,但到了一定程度,更丰富的知识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怀疑,思考过度会令直觉钝化,并将一些原本的快速决策变成了犹豫和迟疑。
所有的人为做法,与尺度、分寸、审慎、适度、明智和节制这些概念加总联系起来之后,其效果都会在对与错,好与坏之间来回摇摆,万事万物的背后,有一种必然性或者自然规律在永远地校正着这种平衡。
准备,技能的磨炼,策略的储备,多年成功与失败的实战经历等等积累,也包括对市场基本面与技术面等各种信息的搜集与预判性分析;
计划,在越短线的交易中,快速计算和经验直觉是越重要的,缜密的计划和战略目标则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忽略掉;
在中长线交易中,你就需要制订计划,连一个不好的计划也比没计划强。
但是最成功的交易者无论是在何种周期和时限下,都会将战略性计划作为计算的基础,当拥有指导战略时,最有效的分析和最快速的分析不仅不互相排斥,而且可以同时兼顾,实现最优组合。
你的准备和计划中可能只有10%会用于实战,但做好准备和计划,在关键时刻,能给你带来信心和果敢等等巨大的价值。
我们所作出的每一步动作都会给自己造成一个理论上的弱点和教条下的劣势,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评估自己的每一步行动,是否给积累和巩固自己的优势,或为之前的劣势寻求补偿,优势都不是无条件的,而劣势也未必都没有希望,只要不被其他人发现,并加以利用和攻击,那就完全没有问题。
战略家的最大敌人是时间,当没有时间进行充分评估时,情绪和直觉会遮住战略眼光。没有准确的计算,即使最完美的直觉也可能会犯低级错误,交易会突然变成错进错出的游戏。
我们经常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佳决策,花的时间越多,决策就会越好,但思考时,机会也将溜走。大多数时候,我们必须根据不完全的信息,对很多动态因素做出评估,不断地进行权衡、交换,在位置优势,时间优势,主动弹性优势等多个维度上,做出取舍,在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积累或扩大自己的优势,同时在另外一个或两个方面付出代价,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对自己更有利的整体局面优势。
我们应当综合考虑局面中所有利弊,然后对己方加以改进,我们希望在对手阵营中制造弱点,同时加强自己的阵营。如何弃子是最难学,也最关键的。大多数失误都是由于低估了时间和主动弹性这样的动态因素,因为贪小便宜从而落入对方的弃子抢攻陷阱。
在纯客观的计算中,电脑肯定比人类的能力强,那么我们的成功靠什么?答案是综合,将创造和计算、艺术和科学结合成一个整体,将分析和研究与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靠人的经验提炼和改进决策,这样的整体要比其任何单个部分都强大得多。
评估能力正是人类之所长,计算机之所短。如果你不理解你所看到的局面,那么向前看多少步都没有用。
最好的交易者能够快速发现并能够理解局势的特定不平衡性和关键因素,而且可以凭借这种快速理解,设计出相应战略。
下棋有开局、中局和残局三个阶段,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开仓视为开局,加、减仓视为中局,平仓视为残局的话,交易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你可能会考虑主观开仓,客观平仓……而且我们没有通用的方法来准确界定各阶段何时结束何时开始,但是毫无疑问,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而且每个阶段都有各种不同思维模式可用于解决其中的各个问题。
如果一定要在趋势不明朗的复杂情况下交易,开仓就是交易中最重要、最难把握的阶段,它远不是无足轻重的随手试单,它将确立未来的战斗类型,而且是将交易引入自己擅长领域的最早也是最佳的机会。
要注意很多交易者严重依赖自己所擅长的方面,这会限制他们的成长和最后的成功,因此必须发现偏见并努力去消除偏见。意识到不分时宜地热衷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只能带来反作用时,我们就必须按耐住这种冲动。
有时候,一开仓就发现错了,直接平仓,结束战斗,这也简单。
另外一些时候,我们入场了,并且加仓了,就进入中局,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地跟踪,请务必重新进行评估,小心来者不善,检查局面中的不平衡性,然后制定策略。
在制定战略之前,对多空双方的局面必须进行深入评估,还必须清楚所面临的所有迫在眉睫的威胁,我们能制造一个迫使对手被动防守且打乱其作战计划的威胁吗?我们是否需要更深入的策略思考来应对即将来临的危险?
在评估过程中,经验和直觉会起指导作用,但是无论你进行过多少训练,无论你多么相信直觉,分析和严格计算还是需要的。信任,但要核查,每个规则总有例外,在任何学科中都会出现反直觉情况,即使相对简单的数学也会令人吃惊。不论你对自己的结论多有把握,都必须用分析和盘面的现实来支持。
有人要说,一步一步地演算分析常常不如一时的灵机一动来得精准。如果过多地依赖于模式和既有逻辑推算,要想保持思维的开放会非常困难。
想象与纪律并不矛盾,创造力和秩序必须共同来指导计算,环境和直觉可以告诉我们何时需要打破常规。有时最好的一步行动可能会一目了然,无须花很多时间就可以算清细节,尤其是在时间很宝贵的时候。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常常是我们假定某些东西显而易见,从而匆忙做出情绪反应,招致大错……
摆脱教条式思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创思想的产生需要大量的工作和勇气。创造需要的是放弃确定性的勇气。我们珍惜自己熟知的事物,对其依赖并以之为荣。让知识更进一步成为原创性思维并解决问题需要我们稍稍放松对已知内容的依赖,使我们获得一个崭新的视角和观点。有了对于创造力的适当追求,在开始进行创新之前,我们还不应该忘记恰当地评估自身实力的重要性。
彻底消化了已有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自信地退后一步,使自己看到更大的画卷,看得更全面,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新的路径并创造新的联系,新的相关性会出现,旧的信息会焕发新的价值,于是创新就会成为正常现象,而不再是特例。
如果我们面对的交易对手越强,局面就越平衡,评估就越要注意最微小的细节,一些次要条件中的裂缝只有在重压之下才会显现,而能发现这些裂缝并加以利用正是卓越交易者所具有的特征,我们需要发现常规之外偶尔发生的例外,而发现和运用特例和陷阱的能力,正是优秀与卓越的区别所在。
在漫长的马拉松比赛中,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政治远比政治制度更诡异,商业远比商业模式更复杂,交易远比交易系统更邪门,制度、模式与系统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最关键的,它们最多就是一双最适合跑步者的跑鞋罢了,最关键的还是跑步者,跑到最后,都是一场与自己的本性进行的战斗,一个也许是永远都没有标准答案的“认识你自己”的追问,在这个漫长的的过程里面,你需要清算智识上的无明,更重要的是克服意志上的软弱。你当然可以选择向古人今人熟人亲人陌生人求助,但是归根结底,你没有任何人可以依傍,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