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储蓄战略改变
近年来由于美国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升,使居民金融名义资产大量增加,消费倾向迅速上升。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美国居民消费增长中的60%与其住房再融资有关。1991年,在美国居民的家庭资产中,有价证券占13%。2000年初,有价证券比例上升到35%。2003年底,房地产比重首次超过有价证券。目前美国家庭持有约14万亿美元的房地产净值,是有价证券的2倍多。美国以收入为基础的储蓄战略逐渐向以资产为基础的储蓄战略转移,表现为国内储蓄率不断下降和经济项目赤字不断扩大。
三、失衡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一)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失衡现象
由以上分析可知,引起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要解决由要素流动形成的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涉及到经济结构、经济制度、国际分工体系等深层问题,很难通过个别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在短期内改变。具体讲,在解决失衡问题上,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但其作用有限。也就是说通过宏观政策调整可以将经常账户差额限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但其作为总量政策很难从根本解决问题。
就调整储蓄率来看,虽然通过利率政策可以调整储蓄水平,但无论是美国提高储蓄率,还是亚洲国家降低储蓄率,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储蓄率不仅与利率水平有关,还涉及到一国的经济和文化传统,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任何政府都很难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或紧缩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改变一国的储蓄率。
实际上,无论何时、以何种方式对失衡进行调整,都会涉及三个广泛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美元实际汇率需要相对亚洲国家货币贬值,以减少亚洲国家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二是美国内需增长应逐步慢于产出增长,以使其净出口有增加的余地。同时,美国需要提高储蓄率,减少对外部储蓄的使用。三是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大内需,以减少净出口,并降低储蓄率(迈克尔·穆萨,2004)。很明显,这三个问题都不是短期内能够真正得到解决的。
从表面上看,利用汇率调整最容易,只要美元贬值(其他货币相对美元升值)就有可能减少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但实际上,美元相对于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贬值相对容易,而美元对亚洲国家货币贬值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它远远超过了宏观经济政策操作的范畴。亚洲金融危机冲垮了亚洲国家曾经普遍实行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然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由于“浮动恐惧”等原因,一些亚洲国家又重新回到了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上,其政府对本国外汇市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干预。2002-2004年,美元曾对欧元和日元大幅贬值,最高跌幅达到50%,但是,由于亚洲货币普遍钉住美元,因而亚洲国家和美国的贸易差额都没有能够得到充分调整。
即使亚洲国家的货币能够自由浮动,汇率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第一,单个亚洲国家的货币升值只会改变美国进口商对进口地的选择,不会改变整个亚洲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第二,亚洲国家的货币升值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亚洲地区的高储蓄传统和消费习惯。第三,亚洲国家需要贸易顺差。对于那些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国家来说,较快的出口增长意味着较高的经济增长。对于那些饱受亚洲金融危机之苦的国家来说,较高的出口增长率意味着较大的外汇储备规模。从某种意义上讲,亚洲国家的“顺差饥渴”和“外汇储备偏好”可能会伴随其整个赶超过程的始终。
(二)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可以将失衡限制在一定的限度内
世界各国正在为消除失衡进行着各种努力,正是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失衡状况,使世界经济能够在失衡中保持较快增长。也就是说,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和经济制度改革(包括汇率制度改革)可以将世界经济失衡问题限制在一定限度内,避免使其演化成为金融危机,从而为解决这一问题赢得时间。
就财政政策来说,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近年来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增加是由其储蓄率下降引起的,而其储蓄率的下降则与其财政赤字有关。2001-2005年,美国财政余额占GDP比重从+2.5%下降到-3.5%,使其储蓄占GDP的比重则从16.2%下降到13.7%,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比重从4%左右上升到7%以上。因此,要降低经常项目逆差,就必须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减少进口。有关数据表明,美国已经在减少预算赤字方面有所行动。在2005财政年度中,美国的财政预算赤字下降为3186亿美元,为2002年以来最少的一年。
从货币政策方面看。2004年6月份以来,美联储持续17次以同样的幅度提高基准利率,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经达到5.25%。对于储蓄短缺、资产依存度极高的美国经济来说,较高的利率水平有助于抑制过度消费。随着美元利率上升,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渐降温。美联储主席伯南科认为,房地产价格上涨速度趋缓可能提升未来两年美国的储蓄率。
在亚洲方面,亚洲国家经济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汇率制度的灵活性有所增加。许多亚洲国家正在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此外,近年来由于日本和欧洲经济持续低迷,亚洲国家的贸易顺差主要由美国市场吸收,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随着日本和欧洲经济复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四、目前的失衡是一种动态均衡
从理论上讲,不平衡是绝对的、常态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任何时间内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通常是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贸易顺差或经常账户顺差,在另一时期内出现贸易逆差或经常账户逆差。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赤字必然同时表现为另外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盈余;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顺差必然同时表现为另外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赤字。
从现实出发,就美国与亚洲国家的贸易关系看,失衡是存在的、也是严重的,在长期内不可能持续。但是,在短期内,由于这种失衡表现为一种动态均衡,因而呈现出一种相对的可持续性:
第一,亚洲国家储蓄多,美国消费多;亚洲地区的劳动力多,美国市场资本充裕。这些分开来看是不平衡,放在一起看则是相对平衡。
第二,在目前国际分工的新格局中,美国相对充裕的资本和技术与亚洲国家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组合,能够充分发挥各方比较优势,是一种较为现实的选择。
第三,目前亚洲国家以债券的形式积累了对美国的债权;美国以直接投资的形式积累了对亚洲国家的债权。这一不平衡根源于美国与亚洲国家金融市场效率的差异(目前美国的金融市场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市场之一),随着亚洲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这一失衡会自动得到纠正。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