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基於個人與客觀的理由,通常我們在改正對不具控制權股票投資的錯誤要比對具控制權的來得容易許多,這時候缺少控制權,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而就像去年我曾提到的,我們在不具控制權的股權投資依投資比例可分得之未分配盈餘其規模甚至超越我們公司本身的帳面盈餘,且我們預期這種情況將會持續下去,1982年光是其中四家(GEICO、GeneralFoods、R.J.Reynolds及華盛頓郵報)加起來就超過3,500萬美元,由於會計原則規定,使得我們在計算帳面股東權益報酬與單一年度獲利表現時,無法將這些未分配盈餘記入。
企業長期績效表現
在衡量一家公司長期的績效表現時,我們保險子公司所持有的股票會以市價(扣除預估應付所得稅),而若我們前面所作的推論正確的話,那些不具控制權的股權其未分配盈餘,雖然不規則但最後終究會反映在我們公司帳上,至少到目前為止情況確是如此。
當然嚴格來說,還必須把債券投資及非保險子公司所持有的股票以市價計算才更準確,然而GAAP(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並未如此規定,而且這樣做對我們來說其實影響也不大,當然若其影響大到一定程度,(就像目前很多保險同業便是如此),我一定會向各位報告。
在GAAP的基礎下,公司的帳面價值,自現有經營階層接手的17年以來,已從19.46美元增加到如今的526.02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為21.1%,只是這個比率在未來將會逐年下滑,但我們期望它至少能夠高於一般美國大企業的平均水準。
在1981年淨值增加的1億2,000萬美元中,約有一半要歸功於GEICO一家公司,總的來說,今年我們投資股票市值的增加要比其背後實際代表的實質價值增加數要大得多,而請注意股票市值的表現不會永遠比實質價值好。
過去我們曾解釋通貨膨脹是如何使我們的帳面表現比經濟實質要好看的多,我們對Fed(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Volcker先生所作的努力使得現在所有的物價指數能溫和的成長表示感謝,儘管如此,我們仍對未來的通膨趨勢感到悲觀,就像是童真一樣,穩定的物價只能維持現狀,卻沒有辦法使其恢復原狀。
儘管通膨對投資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但我不會再折磨你們把我們的觀點在複述一遍,因為通膨本身對大家的折磨就已足夠了(若誰有被虐狂可向我索取複本),但由於通膨間斷不止的使貨幣貶值,公司只能儘力的使你的皮夾滿滿,更勝於填飽你的肚子。
股權附加價值
另外一項因素可能使各位對公司投資報酬率的熱情再澆上一盆冷水,人們之所以要投資公司股權而非固定收益債券的理由,係在於公司經營階層可哂眠@筆資金來創造比固定利息收入更高的盈餘,從而人們才願意承擔萬一發生損失的風險,所以額外的風險貼水是理所當然的。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過去數十年來,一家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只要超過10%,便可以被歸類為一家優良企業,所以當我們把一塊錢投入到這家公司,其將來能產生的經濟效益將會大於一塊錢,(考量到當時長期債券殖利率約為5%,而免稅公債則約3%),因為即使考量稅負成本,實際到投資人手中仍能有6%-8%。
股票市場認同這種道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一家股東權益報酬率達到11%的公司,其市價約可以漲到淨值的1.5倍,他們之所以被認定為好公司的原因在於他們賺取的盈餘遠多於原先保留下來的部份,這些公司所產生的附加價值相當可觀。
然而這一切已成過去,但過去所得到的經驗法則卻很難拋棄,「當投資大眾與經營階層一腳踏進未來,他們的腦子與神經系統卻還深陷於過去。」投資大眾慣於利用歷史的本益比而經營階層則習慣用傳統企業評價標準,但卻不去深思其前提是否早已改變,但現狀的改變極其緩慢,那麼持續不斷地思考便變得相當必要,而一旦變化快速,則拘泥於昨日的假設將會付出極大的代價,而目前經濟步調的變動速度快到令人窒息。
去年長期債券殖利率超過16%,而免稅公債則約為14%,而這些收入直接落入投資人的口袋,在此同時,美國企業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卻只有14%,而且尚未考量落入投資人口袋前所須支付的稅負(視被投資公司的股利政策與投資人適用的所得稅率而定)。
以1981年的標準而言,投資一家美國公司一塊錢所產生的經濟價值還低於一塊錢,(當然若投資人是免稅的退休基金或慈善機構,則情況可能會好一點),假設投資人係適用於50%稅率級距,而公司把所有盈餘皆發放出來,則股東的投資報酬率約略等於投資7%的免稅債券,而這種情況若一直持續下去,投資人等於是套牢在一堆長期7%的免稅債券一樣,而它真正的價值可能連其原始投資額的一半還不到。
但如果把所有盈餘都保留起來,而報酬率維持不變,則盈餘每年會以14%的速度增加,又假設本益比不變,則公司的股價每年也會以14%的比例增加,但增加的部份卻不算是已落入股東的口袋,因為收回去的話需要付最高約20%的資本利得稅,所以不管怎麼說,還是比最基本的免稅公債14%低。
因此除非基本報酬率降低,否則即使公司盈餘每年以14%成長,對從未能收到半毛錢股利的投資人而言,等於是一無所獲,這對股東與經營階層都是不怎麼愉快的經驗,而更是後者希望掩飾過去的,但不論如何,事實就是事實。
多數的美國公司都把大部份的盈餘分配出去,所以算是介於兩個極端的例子之間,而大部份美國公司目前的稅後投資報酬率卻都比投資免稅債券還差,當然也有少數例外,但如今總的來說,美國公司並未為投資人貢獻任何附加的價值。
但要強調的是,我並不是說所有美國公司表現的比以往差,事實上,反而是比以前還要好一點,只是最低門檻比以前提高了許多,而遺憾的是,大部分的企業對此皆束手無策,只能祈求門檻能夠大幅降低,極少有產業能為股東賺取高投資報酬的。
過去的通膨經驗與對未來通膨的預期將會是影響未來通膨指數的最主要(但非惟一)因素,如果長期性通膨的形成原因能有效被抑制,則門檻自然會降低,美國企業的存在價值將因此大幅改善,原本被歸類為不良的企業也能轉為優良的企業。
而通貨膨脹對於體質不佳的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為了要維持既有的營業規模,這類低投資報酬率的公司往往必須保留住大部分的盈餘,不管對於股東的權益有多大的損害也莫可奈何。
當然理智會導引人們採取不同的方法,以一個個人套牢在殖利率5%的債券來說,就不可能將好不容易拿回的5%利息,以票面價格重新投入到原有的債券,因為類似的債券在市場上可能以四折的價格就能買到,而通常的情況下,如果果真要投資,他應該會再尋找更好的投資標的,良幣是不會追逐劣幣的。
這種債券投資的道理也適用於股票投資之上,理論上如果說這家公司報酬率相對較高,那麼把盈餘留在公司繼續投資下去,但若這家公司報酬率差,那麼為何不把賺的盈餘分配給股東,讓股東自己去尋找其他報酬率較高投資機會呢??(古經文亦贊同:有個三個僕人的寓言,老天爺讓其中二個會賺錢的僕人,保留他們所賺的錢並鼓勵他們擴大營業,而另外一個懶惰不會賺錢的僕人,則被嚴厲得逞罰並叫他把錢交給前面二個僕人管理/馬修第25章。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