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层次的风险----身处风险的包围之中却对风险本身缺乏“自觉”:其实市场中人没谁把股市视为“纯粹”的赌场(如果真那么做我们面对的风险反而会更小些),我们没有发现有谁凭感觉或靠飞膘来选股的,我们选股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五花八门的消息或各类分析(基本面分析或技术面分析),我们每时每刻都处于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风险之中,但最极端的风险(我将其视为风险中的最高境界)是身处风险的包围之中却对风险本身缺乏“自觉”。
看完上面的分析我自己都目瞪口呆:这股市简直就是一个大坟场。其实我并没有如此悲观,做为股市之人毕竟还能通过“有所作为”来改变自己的处境,首先要明确自己对市场的认识永远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把对“全知全解”的渴望视为一个远期的目标,并在对这一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反思自我、把握机会。
处境
市场中人认清自己在市场中的“处境”无能怎么强调都不过份
那么何为“处境”呢?---我将其定义为投资人在市场之中的“相对”位置,这种“相对”位置是通过对自己与自己的“交易对手”和“交易对象”之间的关系来定义的。
1:“交易对手”:在市场中我们总是有高估自己能力的趋向,不仅仅是大量的投资人相信市场是可以战胜的,很多人还真正相信自己能取得了这一业绩(那些仅有一、二年好运气的人得出这一结论过于仓促了),我们何时认真的分析过我们的“交易对手”呢?只要我们还呆在市场之中就意味着我们将要与专业从事这一工作的证券交易商和一流的金融分析家们竞争,这是一个明显不利于一般投资人的游戏,为了战胜市场我们挖空心思的发明了很多工具比如技术、理念或某种黑箱(计算机程序或公式),但不管我们怎么努力市场的最终结局总是“一赢二平七亏”,我们非常热衷于这种小概率游戏就是基于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战胜自己的“交易对手”,或者轻易的低估了“交易对手”的智商,其实这个市场的参与者没谁会跟自己的金钱开玩笑、每个人都很努力(包括那些失败者),事实上不管我们有多努力、多聪明或信息多么灵通,在任何时点上我们所拥有的都只是整个市场(交易对手的总和)可以利用的一个非常微小的部分---这就是我们的真实“处境”之一。
2:“交易对象”:投资人总是对自己的选择对象情有独衷,基于对自己这个选择过程的迷信(其中包含投资人自以为是独特的某些技术或理念)我们总是趋向于相信能够通过对“交易对象”的个人选择或某些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战胜市场获得暴利,问题在于市场中很多人都非常努力也足够聪明,这就意味着未发现的宝物寥寥无几(所有会上涨的股票都被聪明的投资人买光了),在市场中具有高等学位的分析家或卓越的理财家已经人满为患了,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通道而且能力非凡,都在挖空心思想在股市挣大钱,我们“买卖”的交易对象也许正是他们的“卖买”的交易对象,我们真的比他们更懂行、更聪明吗?---这就是我们的又一真实“处境”。
认清自己在市场中的“处境”其实就是“知己知彼”,但这并不容易。
我们都知道在对抗中“知己知彼”是多么的重要,而其重要性正来源于“知己知彼”的艰难性。
榜样
股市是一个制造“传奇”的地方,而传奇的故事都是通过“榜样”的示范来演绎的,风光了10年的扬百万依然风光,N年翻N倍的某个老太或老头的奇迹每年都有新的翻版,大洋彼岸的芭菲特和索罗斯更是引得无数英雄竟折腰,那么“榜样”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到底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股市中的所谓“榜样”都是用超常规的财富增长(或毁灭)而脱颖而出的,而人对财富增长的渴望与贪婪很容易与榜样的辉煌产生共鸣,榜样的力量因此而得到强化并被无限的延伸与膨胀(榜样的神话或异化大多也因此而来),人们往往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来理解榜样,在榜样与追随者之间的互动中如果我们过于自以为是很容易被榜样的力量牵引到错误的方向.当然榜样之所以成为榜样自有不平凡的经历,技巧或理念,但大多数人都被榜样的辉煌成功所迷惑而忽视了这其间点点滴滴的每一个过程(特别是那些失败的经历),这也是对榜样的简单模仿总是失效的根源之所在(榜样们的成功经历,背景,环境,甚至某些运气是无法模仿的).
对榜样们的漠视或简单否定也是无知的一种表现,但我们对榜样要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值得学习的是他们的精神和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次升华.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榜样根本就是不能复制的否则他们又怎么能够脱颖而出而成为榜样呢?
榜样的力量或影响取决于我们自身对榜样的理解,态度,及认知程度,归根到底就是取决与自我本身.总之榜样的力量或影响是有限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其实我更看重某些另类的榜样(或者说某些负面的榜样),那些极端失败与萧条的案例我也把它们视为榜样比如网络泡沫的破灭就是泡沫破灭的榜样,我特别把1929年的大萧条视为榜样中的最高境界,虽然没有亲身感受但在梦中在思考中在想象中我不断的从中吸取教训与理性,这样的榜样我愿意与之相拌一生.
洗脑
洗脑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带有批判意味的词汇,洗脑通常被认为是通过控制舆论或刻意营造某种氛围来扭曲人的意识以达到和权力者保持一致局面的过程.这通常是政治家们玩弄政治手腕的工具,有人把它归结为以下这些内容:
(1)权力者有控制和改造民众思想的意图.
(2)权力者有把控制和改民众思想的意图付诸行动.
(3)权力者己经用控制讯息和强行推销特定观点的方法去达到其控制和改民众思想的的目的.
(4)权力者控制和改造民众思想的目的是期求达到用其预设的思维模式和观点作出和自己相同的结论,以达到和权力者保持一致的局面.
在这里我不想谈论政治问题,如果我们把上面内容中的“权力者”改为“资本”或“资本与权利的某种结合”并以此来重新审视中国市场是非常有意思的:在证券市场中周期性的会出现“一致性”比如对政策依赖的普遍性,对重组或网络在某一时段的高度认同等等,这种市场特征的“一致性”体现了参与者意识的某种“一致性”,那么这种意识的“一致性”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在我看来就是通过“洗脑”过程来实现并通过某些财富增长的奇迹来强化,或者说意识的“一致性”是“洗脑”的结果,当然这一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资本”或“权利”对自身利益的贪婪.
当代人用现代的眼光审视“文革”会觉得那是一个荒诞与愚昧的岁月而根本不能体会到身处其中的虔诚与无畏,“文革”后期我几乎还是一个不太懂事的孩子,但有些事情至今还影响深刻比如当在放电影的时候出现“毛主席”的画面我和我身边所有的人(有孩子也有老人)都自觉的站起来情不自禁的鼓掌当然还有人掉眼泪(那是何等幸福的泪水啊!),也就是说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的意识已经被某种力量模式化了,这种力量是不是就来源于“洗脑”的结果呢?---我想是的.其实在市场同样的故事不是还在重复吗?----回顾过去我们都有后悔的错误,但在你犯错误的“当时”为什么会认为自己是多么的正确呢?我们是否怀疑过我们的意识在“当时”被某种力量扭曲了呢?在被“洗脑”后我们多多少少都会丧失一部分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2/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