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要有政治家的视野(6)

2014-08-08 14:26:40

    30年来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李兰:改革开放30年,财税改革为中国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您作为亲自参与这方面改革的领导和专家,请您从财税改革角度和我们回顾总结一下中国改革30年?许善达:我们国家现在的财税制度,基本上是1993年设计、1994年出台的,这个制度已经运行了15年。总的看来,对于1994年的财税改革,社会的认同度很高。曾经出现过的认为改革不对或者改革方案正确但实施失败的看法,已经基本消失了。现在回顾这个改革,实际上很多人可能对改革中更深层的东西还没有看得很清楚。从我自己的经历看,例如税制改革针对的对象是谁、要改什么、搞分税制要替代什么等方面,不少人还不是很清楚。赵小刚:我记得在分税制之前,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讨价还价的财政包干制。许善达:为什么采取包干制呢?当时,国家从农村承包开始改革并取得了很大成功。很多人就主张,既然农村能够成功,城市也搞承包。于是,就主张中央与地方之间承包,也就是财政承包。国家和企业承包,即每个企业跟政府签承包合同,在承包合同上规定交多少税。李兰:当时为什么会提出在财税制度上采取承包制?许善达:提出承包制不是没有原因的,它确实针对了我们过去税制里很多不合理的制度。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税收负担重。在计划经济下,税收制度和企业分配制度是学前苏联的经验,即政府多集中,然后政府拿钱投资。这种制度对企业发展本身有很大的遏制作用。市场化改革是让企业在市场里自我发展,自己做决策。原来的制度跟市场机制改革方向是矛盾的。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有很多种办法。当时有一部分经济学家、一部分企业家主张搞承包,政府与企业谈判,谈好每个月交多少增值税,一年交多少所得税,各企业包下来。对于企业来说,一年交多少税固定了,如果自身发展得好,税收负担非常低,对企业就有好处。承包的内容不仅是税收,还包括贷款、利率甚至有的出口企业承包外汇、汇率。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承包的条件一定比政策规定对企业有好处,否则企业何必承包呢?在这种情况下,从1987年决定全面推进承包制开始,就意味着各项宏观政策通过一个一个企业承包合同在放宽。所有国家管的政策都放宽。1988年、1989年就出现了通货膨胀。我听到一个经济学家指出,导致那次通货膨胀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承包制。我很赞同这个主张。放宽而不能调控,国家失去了宏观调控这样的工具,通货膨胀是必然结果。在国家和企业的分配上,在政府宏观调控这个领域,是不能用承包制的。李兰:也就是说,在农村改革中成功的承包制,不太适合成为财政和税收的主要制度框架?许善达:当时很多地方领导人主张,由当地省政府和中央财政签一个承包合同,定好上交的税收,财政收入多少都不改变上交数额。各个省都要这样做,这对于中央财政有两个影响:第一,获得的资源减少;第二,对整个财政总收入的控制能力下降。这对于调动企业积极性,对于调动地方政府经营有没有好处呢?有好处。过去统筹管理,地方政府花一分钱也要报批,这个政策肯定不适应了。但承包制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呢?实践证明不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时候人们就要思考怎么才能落实“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不是还要继续搞承包制?赵小刚:但在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除了这个方案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调动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呢?如果不是采用财政包干制,分税制会不会在当时启动?许善达:税收负担重可以降低,税收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改革。作为一个基本制度,全社会要统一税制,在此基础上大家再竞争。企业要靠统一基本制度下的市场竞争,而不能靠企业同政府签合同竞争。有的企业承包交的税少,有的企业承包交的税多,相互能公平竞争吗?这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当时并不是没有替代方案的,只是农村承包制改革的成功确确实实让很多人容易产生这样的想象,即在城市里也搞承包,当时的领导人也接受了。李兰:农村领域改革的成功放大了承包制的作用。许善达:对,确实放大了承包制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1992年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除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外,承包制不是一个好制度。

本文摘自《2009·中国企业外部环境》


   跟踪调查与实证分析研究,了解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经济政策、改革热点及企业外部环境的认识以及担忧,反映企业家眼中的中国企业外部环境,同时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邀请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管理学家、心理学家等,帮助企业家深入地把握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从不同的角度为企业家应对危机提出了非常及时和重要的建议,有助于企业家理清在当前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真正机遇和挑战,更好地进行企业战略决策。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