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按“苏宁节奏”跳舞(4)

2014-08-13 17:58:38

    真正让苏宁一战成名的是张近东与传统销售渠道的一次公开对峙。

    为了避开与大商场的“进货”之争,张近东提出了淡季打款的新理念,即改变夏季空调市场即将启动时才去工厂订购提货的行规,而是利用工厂淡季生产线闲置获得了更优惠的价格。1993年元月空调市场刚启动,苏宁就投入大量广告费,很多媒体上出现了“买空调只需到一家”的广告,上面详细列出了各厂家的产品型号、批发价、零售价,低进低出的策略和诱人的让利酬宾,让张近东占领了南京空调市场70%的份额。

    然而,这种此后为中国企业广泛使用的“价格战”在当时却引起了激烈的反弹。5月15日,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中央商场、南京商厦等八家南京主要的国有商场联手成立“南京家电拓展协调委员会”,向全国空调制造商们发出公开信,直指“个别商家单方面压价倾销商品”,并表示将采取统一压价和停销等经济手段对损害大多数同行利益的商家展开反击。

    “这场空调大战是在价格之争背后的适销产品货源之争。”张近东事后总结这场战役时说。而无论性质如何,对于张近东而言,这无疑是一段艰难的日子。面对商场的步步紧逼,张近东几乎是以一种大无畏的气势选择对抗到底,他宣布将所有空调商品价格再度下调20%~50%,并发动了大规模的媒体战和广告战。几个月后,正如张近东所预见的,媒体的报道让苏宁的知名度直线上升,也让其低价策略深入人心。由于不断向媒体解释,与商家辩论,张近东的嗓子在这场大战中变得沙哑,后遗症持续到了今天。

    危机中确定连锁模式

    苏宁曾经创下一天开店56家的扩张纪录,渠道的力量让今天的连锁巨头们面对制造商的“膜拜”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在张近东的帝国征程中,“渠道为王”的最初发端却更多地带有“生产自救”的色彩,“每一次选择背后都是一场危机”。

    1995年以后,中国家电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态势,许多制造商直接向回报丰厚的零售市场渗透,与分销环节争抢利润,厂商之间原本亲密无间的战友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制造商开始限制渠道的销售返利,致使很多渠道出现了一年销售几个亿,利润却是负数的怪现象。在这场变革中,亚细亚、郑百文等流通明星企业纷纷落马。渠道面对大制造商的劣势,第一次让张近东感到了不安。

本文摘自《商道中人自我对照的心灵读本》


   何谓中国式成功?这又是一个更加关乎中国创业者心理潜能的设问——
  是什么样的动机才激发了他们创业的冲动?又是什么样的心理势能在持续支撑他们跋涉于激流险滩?马云说:“真正的企业家,既要审时度势对宏观大局洞悉把握,也需要关键时刻撸起袖子跟人家拼刺刀。”毋庸置疑,这一代企业家几乎都是“马背上的一代”,可运筹帷幄,能身先士卒,是强烈的自我意识支撑着他们强大的独立人格,他们的睿智与勇气完全满足马云所诠释的这种“企业家素质”。
  但是,仅仅如此就足够了吗?
  本书所记录的人们虽各自有着长度不同的创业历史,所面临的艰难与压力也不尽相同,但每每面临关键抉择,他们总能镇定清醒,押对筹码,涉险过关。是什么样的心理因素起到了神奇的作用?当事业面临转折,甚至命运即将倾覆,他们依然有着惊人的心理调节和自愈能力,那么这种从容淡定、处变不惊的神经与气质又是如何修炼而来?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