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力强大的“国企军团”(2)

2014-08-16 17:13:19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基础下,中国的国有企业有了通过并购来实现企业扩张的愿望,进而开始了在国内和国外两条线进行大举并购的举动。2006年和2007年是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密集对外并购的两年,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许多地方企业被中央企业收购整合,像中国建材集团和中钢集团这样的处于竞争性市场领域、原本规模并不大的中央企业,两年内仅是通过并购就使得自身资产规模翻了数倍,一举成为国内市场中的“巨无霸”。

    在外界看来,这种国有企业迅速扩张的局势,与几年前的国有经济战线收缩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说当年如果是“国退民进”,那么此时便是“国进民退”了。

    正是因为国有企业有如此好的发展局面,使得它们具备了出海并购的底气;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日益紧张,技术与市场渠道等短板也逐渐凸显,这些压力进一步刺激了国有企业出海并购的行为,由此,国有企业开始扬起风帆,大规模出海。

    2. 有得有失的海外并购

    参加海外并购“远征队”的国有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制造类国企、资源类国企和服务类国企。

    制造类国企即以制造业为主营业务的国有企业,如汽车、机械制造、IT制造等领域的国企,这些企业并购时所关注的是目标企业的技术、渠道和品牌,例如上海汽车收购韩国双龙、南汽收购英国罗孚汽车、上海电气收购日本秋山印刷机械公司、上工股份收购德国FAG子公司、京东方并购韩国现代LCD业务等事例,就是基于这样的并购目的。

    中国的制造类国企,严格说来还应细分成两类:“竞争性国企”和“不完全竞争性国企”。前者是指在家电、食品、房地产等处于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行业性质使得这些国企完全“暴露”在市场风雨中,与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同台竞技,没有任何的政策保护措施;而“不完全竞争性国企”是指在汽车、钢铁、电力设备等处于不完全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这些行业中的国企虽然也面临着来自市场对手的挑战,但由于政府设有一定的行业门槛,客观上为行业内的国企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因而它们的竞争可视作一种“不完全竞争”。

    从海外并购的实际效果来看,国有企业在竞争性行业中的跨国并购较为成功,如缝纫机行业中的上工申贝股份公司对德国FAG子公司股权的收购,该并购极大扩张了上工申贝在全球工业缝制机械设备领域的市场份额,提升了公司在世界中的地位排名;再如上海电器对日本秋山印刷机械公司的收购,并购使得秋山机械这样一个已经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的日本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上海电器也跻身世界印刷设备制造领域的先进行列。

本文摘自《改变中外企业博弈的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围棋选手首创一种新型布局方法,由于在对弈中利于抢占实地、获得先机而闻名国际棋坛,遂被命名为“中国流”。
  在中国与西方企业激烈博弈的今天,处于劣势的中国企业要想突破困局,必须形成并购上的“中国流”,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发展制造业所需的技术、品牌和渠道,让中国的要素资源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上合理分布,中国的企业得以在未来的产业链博弈中占据主动。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试图出海并购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百年一遇”的机会,欧美不少实体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国企业的并购门槛和收购价格,由“各路军团”组成的中国“远征队”开始乘风起航,海外并购的“中国流”正在展开……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