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可阻挡的潮流(2)

2014-08-16 20:57:33

    李东生曾说:“我知道国际化风险很大,当投资顾问告诉我国际上并购案的成功率不高,我好多天都睡不着觉。但理智告诉我,国际化的风险固然大,不抓住机遇走国际化之路的风险更大。”联想在决定收购IBM公司PC事业部的时候,柳传志也曾感叹过说:“不冒险怎么办?窝在中国这个地方是不行的,不突破慢慢就只有萎缩。”

    西方专家学者在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现象时的态度较为中肯。他们认为当年日韩企业的“走出去”是为了扩大市场,为取得企业更大的发展而进行的突破之举;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机更像是为了“生存”,为了取得生存权而进行的突围之路。

    所以尽管中国的出海并购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依然会有前仆后继的人义无反顾地出去。当联想与TCL正在并购大路上各自演绎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时,国内其他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它们中既有像万向并购美国UAI、京东方并购韩国现代LCD,南汽集团并购英国罗孚这样的以海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品牌或渠道为目标进行的并购;也有像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中石化收购BP石油公司在俄的合资公司股权这样的为获得国外能源或资源展开的并购。

    在并购历程中,有在并购后对目标企业经营运作十分成功的,如中国化工连续收购法国安迪苏、澳大利亚凯诺斯、法国罗地亚三家国际知名企业案例,北京第一机床厂全资收购德国科堡龙门铣公司案例等;也有并购后运作失败,被购对象发生破产的,比如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案例;还有在中途就因为各种原因退出并购的,比如华为并购英国马可尼、海尔并购美泰公司、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等等。

    即使是在并购以来首次遭遇危机的联想,正当人们还在探讨三年来它是否成功消化了IBM的PC业务时,联想又向媒体透露,将提高收购价格,继续并购巴西最大的电脑制造商Positivo Informatica。也就是说,业绩的下滑不但没有让联想去“反省”海外并购给自己带来的问题,反而促使它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

    2. 历史性工程

    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行为,客观上说是企业基于对自身状况的认识而做出的一种必要的市场决策行为,是环境使然,市场使然。

    中国的企业,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直接受益者,也是“中国式困局”的最大受害者。无论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是中国经济的微观组成主体,都一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成长,TCL在出海前之所以能够保持连续12年快速增长,联想之所以能一度占据中国个人电脑市场40%的销售份额,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大环境的支持。而TCL与联想的“走出去”之举,也是中国这个市场大环境已发生变化的一种信号。

本文摘自《改变中外企业博弈的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围棋选手首创一种新型布局方法,由于在对弈中利于抢占实地、获得先机而闻名国际棋坛,遂被命名为“中国流”。
  在中国与西方企业激烈博弈的今天,处于劣势的中国企业要想突破困局,必须形成并购上的“中国流”,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发展制造业所需的技术、品牌和渠道,让中国的要素资源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上合理分布,中国的企业得以在未来的产业链博弈中占据主动。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试图出海并购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百年一遇”的机会,欧美不少实体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国企业的并购门槛和收购价格,由“各路军团”组成的中国“远征队”开始乘风起航,海外并购的“中国流”正在展开……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