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第三章 冬天来了,春天依然遥远(1)

2014-08-18 21:28:15



  第三章 冬天来了,春天依然遥远

  2008年1月,时间迈进新的一年,新年新气象,然而,这句话对房地产却极不适用,甚至只是一种奢望。

  雪莱问:"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房地产市场回答:"冬天来了,春天依然遥远。"对于很多房地产企业,当踏着2007年的地产尾巴时,冬天还只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到了2008年,政府的调控重拳、市场的每况愈下等因素,一再挤压房地产市场里并不厚实的泡沫,曾经光鲜的房地产行业就此陷入十面埋伏,春天成了压在箱底的愿望。

  又一根"致"命稻草:"残酷"的地产调控

  经过了2007年房地产的是是非非,中国房地产市场尚不明朗的走势,让许多人对2008年充满疑问与期待:2008年的房价会是何种走势?

  未来之所以让人兴奋,正是因为充满了未知和猜测,同时也裹挟着些许希望。无论是扬言"2008年后房价不仅会涨,而且涨得很快"的任志强,还是标榜"房价进入拐点,会理性回归"的王石都有不少拥趸,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大胆言论,购房者的判断力再次受到挑战,也许静观其变是最好的选择。

  购房者的观望是因为自己的无计可施,但握有权力、肩负发展大计的政府肯定不会坐山观虎斗,就在时间的脚步刚刚迈入2008年,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就已出台。只是这次,土地由配角转为主角之一,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这个思路已得到管理层首肯。让土地重点参与宏观调控已成为事实。

  2008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强闲置土地的清查工作,对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土地征收20%的闲置费,而土地闲置满两年的应当依法无偿收回。直接指向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囤地待沽"现象。

  手中有地,心里不慌,秉承这一原则,地产界"囤地"现象成为一道暗流汹涌的"潜规则"。

  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2007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中披露:上半年全国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仅占待开发土地面积的40%。另据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撰写的《中国房地产土地囤积及资金沉淀评估报告》估测,到2007年底,全国房地产开发商囤地约10亿平方米。以此推算,开发商当时的囤地规模大约可支持开发商静态开发4年或者动态开发3年,即可支撑一个完整的开发周期。

  建设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2001年初至2007年5月,房地产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面积21.62亿平方米,而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囤地"数量近10亿平方米。牵动中国老百姓神经的房价在2007年出现"井喷"式狂涨,在一片遏制房价上扬的呼声中,房地产开发商的"囤地"行为被视为罪魁祸首之一。

  在房价不断上升时,房地产开发商的捂盘惜售固然可以趁机多赚一笔,但另外一条敛财捷径也不可忽视,即低价大规模囤积土地,待价而沽,土地的集中导致人为哄抬地价的出现,同时用于开发的土地减少,房源自然供不应求,房价的持续疯涨就再自然不过了。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发布,明确将重点放在对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监管,把精力集中于查处严重破坏、浪费、闲置土地资源等违法违规案件上,并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值得一提的是,还要将企业违法用地、闲置土地等信息纳入有关部门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要求2008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情况向国务院做出专题报告。



本文摘自《楼市的震荡与洗牌》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资本市场惨淡、银根紧缩、原材料涨跌互见……在内忧外患的双重重担之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困难辐射到各个角落,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的调整自然也在所难免。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房地产就由辉煌走到了迷茫,国家政策招招有力、银行关起敞开的大门、土地变成拖累、购房者持币观望……于是,招架不住的企业纷纷退出市场,实力与野心兼具的企业“阴谋”、“阳谋”一起发,外资趁机流入。市场上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房地产的悲喜剧,每天都是竞争日,每月都是淘汰月,一年都是洗牌年。在这场还未结束的房地产震荡与洗牌中,无论是失败者,还是继续抗争者,或是政府、购房者,都留下了一串串自己的足迹。这些或深或浅的足迹组合起来,就勾勒出此书的大致轮廓。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