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第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3)

2014-08-18 22:57:03



  是策划一场房地产"阳谋"也好,是房地产商中最有良心者也好,王石发布"拐点论"和万科降价之后,不争的事实是2008年,各地房价断断续续地普遍回落。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形容当今中国的房地产:"房地产业曾经像太阳一样充满了希望。不过,即使是太阳也有落山的那一天。"与其说万科的行为影响了市场,不如说是市场环境的变化对所有企业都产生了影响,万科只是追随市场顺势而为,做出有利于自身的调整。

  "回光返照":房价涨幅加速

  事情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或直来直往的,往往经过几次反复或迂回,被"拐点论"搅乱一池春水的房地产市场也是如此。

  "最近有人说房地产的拐点已经到来,但我2007年10月看中的楼盘却还在涨,真不知道究竟该不该买房。"北京某传媒公司的田先生发出抱怨,本来就犹豫不决,后来是更加举棋不定。

  事实上,在2007年末,持币观望、期待降价的购房者并不在少数,毋庸置疑,房价超过购房者的承受能力是主要原因,但 "唱空"房地产的"拐点论"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遭到部分同行及专家的"围追堵截"之后,王石对"拐点"做出一番新的解释:"我的拐点不是大起大落,而是这种亢奋的、非理性的疯狂的上涨是不正常的状况,应进行理性的回归。"但这并不能消除此起彼伏的反对声音。

  当然,王石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拐点论":"珠江三角洲首先'地震'的是房地产中介,中天置业的老板关门卷款跑了,接着广州、北京、上海的房地产中介都开始出现大量关闭门店的类似问题。以往交易火爆的场面已是明日黄花,二手房的购买力大大锐减,一手房一定会跟着受牵连的。"

  房价退烧是购房者朝思暮想的美好愿望,但也不是一夜就能实现的美梦,仅凭个别地方的房价涨势趋缓就得出"房地产遭遇冬季",恐怕更多的是一厢情愿。作为一种刚性需求,房子的重要性毕竟不是一般商品所能比,它承载着人们在城市立足的所有梦想,也是对"家"最直观、最深刻的体验。要想房价下降,必须经过一系列"攻坚战"不可。目前,虽然在一些城市出现了有价无市、成交量萎缩的"空涨"情景,但从全国形势来看,房价高烧症状不会轻易减轻,高价之剑依旧悬在买房者头顶。

  紧随其后的是,"拐点论"并未被普遍证实,也遭到一组官方数据的驳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6%,涨幅比2006年提高2.1个百分点。而珠江三角洲及北京、上海等个别城市房价的涨幅,甚至高达40%以上,多个城市的商品房均价攀升至万元以上。2007年,全国共有7家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是历年来突破百亿元的房地产企业出现最多的一年。



本文摘自《楼市的震荡与洗牌》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资本市场惨淡、银根紧缩、原材料涨跌互见……在内忧外患的双重重担之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困难辐射到各个角落,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的调整自然也在所难免。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房地产就由辉煌走到了迷茫,国家政策招招有力、银行关起敞开的大门、土地变成拖累、购房者持币观望……于是,招架不住的企业纷纷退出市场,实力与野心兼具的企业“阴谋”、“阳谋”一起发,外资趁机流入。市场上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房地产的悲喜剧,每天都是竞争日,每月都是淘汰月,一年都是洗牌年。在这场还未结束的房地产震荡与洗牌中,无论是失败者,还是继续抗争者,或是政府、购房者,都留下了一串串自己的足迹。这些或深或浅的足迹组合起来,就勾勒出此书的大致轮廓。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