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科研成果
这部分内容一般不用特别关注,但在职位专业性要求较强时可关注一下。
根据招聘策略,如要求一流的学生,那么可以关注一下。
例如,一般我们在做应届毕业生招聘时,对科研成果并不是很在意,即使是对硕士研究生。原因在于国内目前的教育体制下,绝大多数研究生的论文,其实学术水平也就那么回事,好学校的还好点,差一点的学校的学生就更一般了。况且真正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这种研究能力也不是我们最在意的。但是在我们找做研究的人员时,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在筛选简历时,就会看应聘者发表文章的多少,有多少是第一作者,大概都是什么题目,研究方向是什么。虽然这并不一定代表了应聘者的学术水平,但至少发的论文多,表明了应聘者在研究方面所花的精力要多,做研究的兴趣可能会相对更浓一些。因此,是否要看应聘者的科研成果,一定要和职位的要求结合起来。
(十三)薪酬期望
由于简历中,往往不太涉及薪酬期望,另外,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时,对人的要求本身有一定弹性,薪酬上因此也有一定弹性,所以在快速筛选简历时,对这部分一般不做特别关注。但如应聘者的薪酬期望明显与职位薪酬水平相差较大时,则不予优先考虑。
薪酬期望,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应聘者对自我的一种认知。例如,有一次我们在招聘财务职位时,应聘者中有一个来自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小伙子,北京的一所重点高校本科毕业后直接去的事务所,工作不到两年,准备换工作了。当时我们招的是一个助理职位,因此工作经验的要求是三年左右的。薪酬水平大概是年收入5万~6万。客观地说,这个数字在市场上不算高,也不算太低。这个小伙子在填写我们的应聘申请表的时候,在"薪酬期望值"那一栏里,写上了"月收入最低8千(税后)"。按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薪酬结构,他对年收入的期望值应该在11万左右,还是税后。根据我对市场上薪酬水平的了解和此人现在的职位,他的这个期望值不会低于他现有的收入水平。
这就是典型的自我认知过高的表现。不可否认,四大的工资水平,对刚工作几年的人来说,是不低的,在市场上也属于较高水平,但这个收入的背后,是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和巨大的工作压力-虽然在这种环境中也会让员工快速成长。所以,我们就能看到很多在四大才工作了几年的年轻人会选择离开,明知道离开之后,薪酬收入有可能下降。但此人仅仅工作不到两年,从一个压力很大,一年到头没几个休息日的职位,到一个工作负荷明显降低,至少周末不用加班的公司工作,还希望收入有所提高,其自我认知的客观程度,或者说人的成熟程度,是令人怀疑的。类似这样的应聘者,在简历筛选的时候,基本上就可以淘汰-除非此人确实很优秀,市场上难以找到,而且公司也有可能在薪酬上做出较大的让步。
的标准,这会让我们错过很多优秀人选。
本文摘自《面试读心术》
本书为面试官提供了系统的面试方法和思路的介绍,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帮助面试官有效提升面试水平。同时,由于本书的内容来自于作者丰富的实践积累,介绍深入浅出,对于求职者来说,也是一本很好的面试辅导书,有利于应聘者了解面试官提出问题的背后所隐藏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