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人:首先,恭喜您这本新书的出版,叫《什么改变中国》,我想知道为什么给新书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张维迎:我们中国改革到今天其实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在过去10年里好多改革都是停滞的,今天人们对改革,包括中国面临的很多社会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只有认清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知道未来应该怎么走。这本书取这样一个名字让我们反思过去,我们改革的成就究竟是如何取得的,这些问题是怎么出现的,然后我们才能认识到未来应该用什么样的理念、用什么样的政策推动我们的经济改革。
访谈人:我看到您序言的题目叫“理念决定未来”,这是您这本书想传达的一个核心意思吗?
张维迎:是的。其实我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理念,二是领导力。理念,就是我们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我们过去30年的改革,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80年代、90年代,都是新的理念战胜旧的理念,理念战胜利益。我们现在想到改革,就想到利益集团、阻力。其实,任何改革都有利益集团的阻碍,中国过去的改革也不例外。我们怎么突破这些阻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当时的领导人,比如邓小平,有一种理念,就是这个国家必须给人民更多创造性,更多自由,我们必须引进市场机制。当时农村改革的时候,争论是非常激烈的。万里已经到了非常动情的程度,他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但是你不要把我的独木桥给砍掉了。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我们当时什么都是按照利益计算,改革是不可能的。从古到今都是这样的,任何伟大的变革都一定有先进的理念,只有这些理念能够战胜当时体制下的既得利益,才可以往前走。
访谈人:您觉得过去这10年的理念是什么?有理念吗?
张维迎:我觉得过去这10年理念倒退了,或者我们失去了理念。结果,我们好多政府政策是利益主导了理念,也就是不谈是非,只谈利害。尤其如果上面没有很好的理念,下面的政府部门和官僚就变得一味追求更大的权力。现在有很多政府部门名义上打着改革的旗号,其实是做着反改革的事情。总结改革30年,什么时候我们有好的理念,有坚定的领导力,改革就会往前走,我们就会沿着市场化的方向前进。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个理念,改革就会倒退,而不是仅仅停滞了。你只要不往前走就会倒退。
访谈人:能不能在这里给我们准确地描述一下您所说的理念决定未来,这个理念到底是什么?
张维迎:理念最重要的一点是相信人的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一个自由、竞争的社会中才能迸发出来,相信市场是推动人类幸福、技术变革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制度安排。这一理念是最重要的,如果对市场本身没有信心,我们就会把出现的好多问题归咎于市场本身。但是我在书里面提到,如果看一下我们改革的过程,你会发现,我们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恰恰是由于我们市场化的推进受到了阻碍,特别是在过去的10年里,为什么腐败越来越严重?因为没有了这种理念,就没有一种威慑的力量,好多人就会以改革的名义追求不正当的私利。如果有一种正确的理念威慑他,他做这些事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不正当的感觉。但是如果没有这种理念,他做这些事觉得是很正当的。现在好像要改革反倒有点儿不正当,名不正则言不顺。而恢复过去体制的做法,给政府增加权力的措施,则可以大张旗鼓地去做,好像非常正当。
访谈人:所以上面的理念非常重要。
张维迎:这也是我说的理念和领导力。普通人的理念也重要,但是它的影响是长远的。领导人本身负有责任,也就是让人们接受一种新的理念。再回到包产到户。当时一些农民都不一定接受它,但是因为有上面这些领导人的理念,最后大家都接受了。城市改革也是这样的,一开始好多个体户或小老板被抓起来了。最典型的就是芜湖的年广久,他就是雇人炒瓜子。在我们过去的观念里,雇人就是剥削,就是资本主义,就是违法的。由于有邓小平保护他,他才没有被抓。但是邓小平保护他,不是说邓小平对他这个人有什么感情,邓小平对他没有什么感情,邓小平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那邓小平为什么保护他?他是想告诉人们一个方向,就是给社会一个信号,我们这个社会将会往哪儿走。
本文摘自《思想市场驱动中国变革》
这两年,中国改革风起云涌,重启改革、全面改革的呼声一波高过一波。但是,改革怎样才能成功呢?在《改革新启蒙》一书中,张维迎教授坚信,中国的未来取决于理念和领导力。他认为,没有好的、正确的理念,以及强有力的领导力,中国的未来就会问题重重。
自出版《什么改变中国》之后,时隔两年,张维迎教授再次系统谈论中国的改革和未来。在《改革新启蒙》中,作者针对当下中国严峻的现实,以及全面重启改革的迫切性,从理念的力量、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国企改革、民主和法治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观点。
借新书《改革新启蒙》,作者呼吁中国需要更多的思想碰撞和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