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淼:一周订阅过万的自媒体实验

2015-01-30 14:28:11

  “山寨发布会”的微信公众号在2013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当时设定的目标是100天粉丝过万。最后在2013年5月份达成目标,用了不到70天。后来仿照网游里“练小号”的方式开了第二个自媒体“如是淼闻”,出于验证“山寨发布会”运营经验的想法,挑战了一下极限,实现了开号后单篇文章一周内过万的目标。

  自媒体人的运营动机无外乎三种:记录个人工作生活、寻找看法与爱好相似的群体、媒体化运营。“山寨发布会”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媒体,运营目标也是依据这个定位而制定。这就是我们运营自媒体时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定位。很多人习惯把定位说出来而不是做出来(等到做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定位形同虚设),所以要有一个可以量化的目标来不断地“校准和纠偏”。

  所以像“山寨发布会”这样不依托任何现有媒体、微博大号的自媒体公众号,运营初期定位“破万”是一个合适的指标,而在多长时间内破万就是量化运营的依据。作为一个聚焦在互联网科技与商业领域的严肃媒体,我们的读者群体画像是关注事实、关注逻辑、会动脑思考、不盲目追逐、相信热点的理性人群,这个群体基本上只认优质内容,所以扩散效应会比较弱,关系链传播比较平稳,需要取得价值观的共鸣后才能获得认同。所以,我们设定了平均一天增加100订阅者(粉丝)的初始目标。

  实际开始运营后发现情况比我们设想的乐观,因为有一篇独家猛料,第二天订阅者就突破了500(这个初始用户往往是最难的,因为从零开始时传播网络效应最弱)。所以这是我们要说的第二点:有预期的爆发。

  自媒体也是媒体,媒体的价值核心在于“认可”而不是规模。而要让用户认可一个媒体,需要根据记忆力模型施以持续、密集和集中的内容覆盖,只有反复出现才会强化读者对一个媒体品牌的认知,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品牌认知和认同。所以,无论是新创一个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第一步的工作都差不多,就是积累一部分能一炮打响的稿件;在媒体面世初期,持续、定时地释放这批稿件,最快地在用户群中树立起品牌认知,迅速而清晰地给自己“贴标签”,建立起认可度和区隔度。对这一批稿件认可的用户就是新媒体的种子用户,他们将成为影响媒体走向、决定传播路径的主要群体。

  “山寨发布会”的成员全部是职业记者,所以在这种“预期爆发”的工作上具有先天优势,我们当时每天监测会员发布的稿件,随后根据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特点进行重新编辑(尤其是重起标题),有必要时还请作者进行补充和改写,在达到一万粉丝之前,坚持每日更新、每天有一个有关注度的头条,从而实现了这个快速积累的过程。

  有些人可能觉得一天100订阅用户的增速有点慢。但这是“山寨发布会”这类“机构”自媒体号的弱点。一直有人说,“山寨发布会”好运营,因为不缺内容,300多个专业记者,每天随便找找谁的稿件就能发一条了。但其实这不是自媒体的玩法。自媒体要强调个体性,强调“主观”,用这些来拉近读者的距离,变“报道”为“对话”,只有这样,自媒体才能用亲和力来获得黏性。而机构类自媒体每天发布不同作者的稿件,很容易磨灭掉个性,给读者以“报纸搬上网”的印象。

  克服这一点的做法是我要说的第三点:突出作者个体权益。在运营自媒体时,时时让用户感觉到,这是跟一个具体的作者、活生生的人在交流,而不是一个机构、一群面目模糊的“意见”。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在把内容编辑得口语化、日常化、第一人称化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将作者的名字置入标题。

  自创建第一天起,“山寨发布会”的所有文章标题都采用“标题 by 作者”的命名方式。这种做法,对内,可以团结作者,让每一位为“山寨发布会”供稿的记者,都知道他们的个人品牌可以最大化;对外,则可以鲜明地向读者传递信息,这是某人的作品,他最近的文章你可能还有印象。无论是向好友分享还是转发朋友圈,作者都会作为标题的一部分同步传播。这是“山寨发布会”在内容制作上的最高原则,后来,又发展出文首介绍作者的个人自媒体等补充措施,以此来突出“自”媒体的特性。

  我想介绍的第四点与一开始说的那个实验有关。玩过网络游戏的人一般都有体会,就是“练小号”,在自己原来的游戏人物之外,再重新注册一个人物玩儿。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一开始对游戏系统不熟悉,所以难免有很多环节和选择做得不那么到位,不那么尽善尽美。如果一切都重来,能达到怎样的成就与高峰?这种好奇和至善论就是练小号的最大动力。

  在“山寨发布会”提前一个月完成一万订阅用户目标后,我也总结了一些自媒体运营的经验心得,所以想挑战一下记录,同时验证一下自己的这些心得。我也去练了个小号,开了一个完全由我个人作品组成的自媒体——“如是淼闻”。

  首先是定位与数字化目标。定位嘛,我个人写,题材不妨多元,内容上着眼于给读者送去信息就好,能好玩就更好。数量目标呢?疯狂一点,就定一周内粉丝到一万吧。

  要做到这一点,按照我们上面说的经验,要准备一批传播率高的稿子,要用完全个人化的视角与口吻和读者沟通。我准备的稿件与互联网上永恒的热点——“性”有关(当然一定要安全),就是流传最广的那篇《AV与愤怒》。除了这篇主打文章,还准备了它的写作手记、一些与题材类似的男女周边,和一些批评性报道(批评报道的关注度和传阅率远高于一般的商业报道)。除了主文外,其他文章都提前更新在公众号里,让读者订阅前能够看到历史记录,确定这个号的风格。

  这些都准备好之后,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我们要谈到的第四点经验:社交化运营。

  在《AV与愤怒》上线的当日也就是2013年7月4日,我分别联系了几位题材不同但是在各自领域内都拔尖的自媒体人,请他们帮我在公众号中推荐“如是淼闻”。这种自媒体间常见的“互推”有几个原则:一是不一定找同题材的,但一定要找用户群调性相近的;二是推荐要在主文后附加,最好还能有两条转文推荐(这样可以用标题吸引到读者);三是提前做好自己公众号的目录、自动回复和转发设置,让新用户尽快了解该自媒体的调性与内容风格,并自愿转发。

  上线当日,美食类自媒体“艾格吃饱了”、历史类自媒体“甘德霜讲故事”和泛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科技、媒体和通信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第一个开头)类自媒体“小道消息”都进行了推荐,同时,还有一些社交超级链接者在自己的朋友圈进行了转发,引起了刷屏(后来达到了微信的转发上限)。两天内,订阅用户超过了7000,在第三天没有更新的情况下,突破了一万订阅用户。加上上线前的几天内容更新,正好是一周。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挑战只是一种实验,不应该用来作为自媒体运营的硬性指标。订阅数量是衡量目标达成的一个数据指标,但它从来不是唯一或者最重要的指标。我在这篇文章中谈了定位、预期爆发、突出作者个体权益和用社交关系运营社交媒体这四点经验,没有谈内容制作精品化,因为这应该是媒体运营的默认前提。限于篇幅,这四点肯定不是自媒体运营的全部,仅仅希望能让更多的运营自媒体的朋友得到一点有益的参考。

  阳淼:原《新京报》资深互联网记者。2012年7月离职后加入《商业价值》杂志任移动阅读主编一职。不久,又顺应新媒体风潮,加入虎嗅网供职。2013年第二季度加盟人人游戏出任公关总监一职,同时运营IT媒体组织“山寨发布会”,被认为系公关、媒体界的重大创新,以身处媒体的姿态做企业公关,提供双向视角促进舆情引导工作。微信公众号:山寨发布会。

  

本文摘自《自媒体红利》


   自媒体时代来了,一大批媒体人或者企业借助自媒体这股“东风”从幕后走向了前台,变成了意见领袖,变成了媒体明星!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根据独立获得的资讯对事物做出判断。新兴的自媒体使得原来处于新闻制造边缘的受众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成为很多有追求的人考虑的问题。
这本书就是基于这种需求,从自媒体一线人士手中收搜集到自媒体运营的独门秘籍并将其汇总,观点独到,言之有物、案例丰富,兼具可读性与可操作性,一册在手,即可快速了解自媒体并且玩转自媒体。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