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切入精益创业的一些具体的方法论之前,我们先对硅谷创业思维 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硅谷是全球创业大本营,是全球创业思维的发动机。硅谷起步于 1910 年左右,最早是从真 空管开始,然后切入到测试仪器。20 世纪 40-50 年代,由于二战的需要,跟国防相关的行业对硅谷的发展起了极大的 推动作用。“硅谷”这个名字源于 60、70 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兴起。
从大规模集成电路一直到互联网,硅谷主流的创业思维是依靠天才 人物的天才设想:某个具有天赋的创业人物,有一个好点子,风险 投资资源跟入,之后封闭开发,投放市场,最终进行大规模地复制。 在这三四十年内,硅谷主流的创业思维用三个字可以概括:GBF(Get Big Fast,快速扩大),而这三个字背后的主要的推动力就是当时的 风险投资家。
有一个风险投资家对 GBF 创业思维画过一张很有意思的对比图,左边是一个日本盆栽,右边是加州红木公园里边的一棵参天大树,这位风险投资家用这张图来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他说,我们 VC 要支 持的企业不是这些小的盆栽,而是右边这些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树 苗。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GBF 创业思维的背后,风投起到非常 强大的资源支撑的作用。而这种 GBF 的思维,或者说我所定义的“火箭发射式”的思维,在互联网时期达到顶峰。
本文摘自《新创企业的成长模式》
短短三年间诺基亚陨落,
摩托罗拉区区29亿美元出售给联想,
芯片业霸主英特尔在移动芯片领域份额几乎为零,
风光无限的巨头转眼成为被颠覆的恐龙,
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战成名迅速崛起,
令人瞠目结舌的现象几乎都被“颠覆式创新”法则所解释。
颠覆式创新教你在新的商业竞争中“换操作系统”而不是“打补丁”,
小公司用破坏性思维可以“以小博大”占领新兴市场。
大公司进行自我攻击,才是唯一活下去的机会,
今天,全人类都面临一个在新“价值网”中生存的大悬难,
本书从哲学、物理、思维、管理多个维度,探索已知世界的边界,
透过费解的现象,揭示商业社会中令人惊悚的真相。
不确定的世界里,探索比结论重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见识比知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