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除此之外便是与之存在一定距离的所谓第三世界,但是三大阵营之间的界限,并非像刀切一般界限分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间存在着激烈的经济和政治竞争。这个说法很妙,一个世界如何分割成多个世界呢?一种说法是两大联盟属于第一世界;还有一种说法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属于第一世界,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属于第二世界。
如今,时代已经改变。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家属于第一世界,这种说法已经被广泛接受,随着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联盟分崩离析,第二世界走向衰亡,而第一世界国家却变得更加强大。不过,如今的第二世界已经今非昔比了,主要体现在经济运行质量方面。中国和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了世界出口总量的1/4。与此同时,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也被贴上了“新兴市场”的标签。这种划分不再明显,很多国家和地区无法清楚地被划分到第一、第二或第三世界,比如亚洲的哈萨克斯坦、非洲的坦桑尼亚、美洲的阿根廷。还有一些国家十分乐意加入第一世界的行列,认为那是西方世界的理想国,比如欧洲的捷克共和国、美洲的智利、亚洲的马来西亚。面对这些来自之前第二和第三世界的国家,西方世界表现得不太礼貌,把它们归到了次要经济团体中。这些国家要多久才能脱颖而出,脱颖而出的又会是谁呢?这是下一个要思考的问题。
根据前面的规律,我们可以进一步划分出第四世界国家。那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还无法达到第三世界水平的国家可以加入这个行列。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中大部分并没有表现出“脱颖而出”的态势,反而不断下行,走到了全球经济的边缘。大部分国家都在下滑,它们的社会制度问题不断,经济无法增长,所有这一切又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人道主义危机。在这种经济情况下,谈论社会边缘化问题毫无意义,很多族群无法享有优质的基础公共服务,被排斥在教育、卫生保健和文化体系之外。我们随便就可以列举出一些国家,比如索马里(地处北部的索马里兰除外,这一地区的经济实际上是独立的,算是半独立国家,各种机构相对健全)、乍得、也门、海地、几内亚比绍、科特迪瓦。当然也不能忘了阿富汗,虽然西方国家花了不少力气企图改善它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但结果不容乐观。被占领之后,伊拉克的状况也没有就此明朗。由于国家分裂,津巴布韦和南苏丹新近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后来加入的是叙利亚。它们并不属于经济暴涨背景下的新兴市场。还有一些大国的状况也在持续恶化,墨西哥的(人口约118 000 000)集团犯罪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尼日利亚(人口约171 000 000)宗教冲突、社会分化,巴基斯坦(人口约197 000 000)国内冲突不断。
尽管如此,也是有好消息的,很多地区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近期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个曾经非常贫困的地区——缅甸,这个国家正朝着自由民主化的方向前进,敞开了对外交流的大门,进步的速度远超过大家在不久之前做出的预期。尼泊尔、斯里兰卡以及一些中美洲国家和非洲国家的状况也在改善。
对国际社会来说,每个经济衰退或陷入崩溃状态的国家都可能成为危害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索马里、阿富汗,以及最近的叙利亚、马里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如何才能为21 世纪勾绘出明确的蓝图呢?哪些地区的轮廓会更清晰,哪些地区会逐渐模糊?地理意义上的边界又会如何改变?这一切能否会在我们的有效控制之下和平过渡?少数发达和落后的经济体会持续发展,还是其中一些会走向衰落?国际社会认可了苏丹的分裂;马里境内有势力通过武装斗争企图独立,自封“阿扎瓦德伊斯兰共和国”,但并未被国际社会认可。国家分裂事件的爆发会变得更频繁吗?不只是科索沃,阿伯卡茨共和国(格鲁吉亚西北一自治共和国)是否也有独立的空间?自由资本主义市场制度和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对价值观和社会机制各有所好,世界两大组成部分会再次爆发冷战吗?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一方面我们必须先掌握实现全球化的潜在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认清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这个现实。未来它们会变得相似吗?或者进一步发展,最终统一?如果不是,哪一种制度会变得更加盛行?
似曾相识?是的,有点这个意思,类似的事情好像曾经发生过。我们要再次面对这个问题,当共存的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和经济体系要发生变化时,我们应该选择哪种过渡理论?分道扬镳还是携手前行?抑或是会产生一种超越其他制度的霸权系统?之前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似乎得到了解决。有些人认为,我们已经到达了历史的尽头,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场取得了胜利而且胜利还会持续,其他什么也没留下7。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历史是没有尽头的。就像以前一样,历史的车轮只会滚到下一个十字路口,以后也会如此。多亏了这个华丽的题目,美国政治学者弗兰西斯·福山在活着的时候就被载入了史册。
虽然对立的体系之间和平共处了多年,尽管各有短处,但是我们避免了可能会发生的巨大灾难,它们之间实际上一直在对立抗争。卡斯帕·温伯格是里根时期的国防部长,对这个现实持开放态度,他认为如何打击社会主义是美国面临的巨大挑战。里根总统的政策走向,是尽可能地实现全球化。很多人很感激他的努力,甚至为他树立了纪念碑,比如华沙就有里根总统铜像。在冷战藩篱的另一端,有一段时期,尤其是20 世纪70 年代,很多苏联思想家和政治家却坚定地认为世界会按照他们的方向发展前进8。如今,没人会再给他们树立铜像了。
结果已经明朗,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取得了胜利,全球化已经席卷全球。也就是说,世界不会跟随着各个主义各奔东西,反而会在那些本质上对立的体系之间找到平衡;同时,各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也无法合二为一,只是不同的价值观、社会制度和政治体系会逐渐变得相似,在不远的将来,通过互相吸收各自的特点,差异性会逐渐消减。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大家已经趋于相似,现实的资本主义——不是书本上的描述和政治表现形式——接管了很多社会主义,不管他们是否承认。反之亦然,真正的社会主义,尤其是一些国家根据市场导向进行了颠覆性的重组,从资本主义制度借鉴了很多解决方案。在20 世纪70、80 年代很明显,主要以前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为代表,中国和越南在90 年代和21 世纪伊始也做出了改变。
以此类推,接下来的几十年占据统治地位的会是谁?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将一种体系独霸天下的可能性排除掉,不去说将来会变成自由资本主义的世界还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世界,接下来会如何发展?要想知道“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就意味着要通过各种推理,寻求一个理智的答案,其中涉及的不只是经济和政治,还有文化。接下来一定会发生的是什么?可能发生什么?我们会面临什么?世界的不同地区、不同宗教和国家、不同的社会和经济体系会继续往相近的方向发展吗?如果是这样,会发展到哪种程度,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经济方面又会出现哪些起伏?或者,世界会像现在一样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有足够的空间让各种形态和平共处,但是在初始阶段它们之间只能为了争夺生存空间激烈对抗。未来的世界能容纳多少种多元的经济体系,具体会是哪些呢?
这些问题必须要在全球化现象的背景之下加以考量,因为这正是这个时代的大趋势。我们再重申一下全球化的定义,从这里开始思考才能摸清门路。这个宏大的过程包含很多侧面,通过各个领域加以展现。全球化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这也难怪,各个社会科学学科出于各自不同的考量,会用自己领域的词汇下定义。下定义的时候,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政治学家与人类学家的关注点也是不同的。只要用词得当、严谨精准,他们都可以各自给出定义。可惜,并不是每位经济学家都能做到。
各个学科的杰出人才多少会有些赘述。换句话说,谈及“世界经济全球化”或“全球化的世界”时,他们会用一个概念去定义另一个概念。比如“奶油色的奶油”或“散发着花香的鲜花”。“全球化”和“世界化”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某件事物变成世界性的,遍及全球或全世界。从定义上来讲,全球指的就是世界,世界指的就是全球。在某些语言中,比如法语,全球化用的是“全球化(la mondialisation)”,他们不会说“全球化世界(la mondialisation du monde)”。在英语中,即便是诺贝尔奖得主也会不小心从嘴里冒出“全球化世界(globalized world)”这个词,这类权威杂志也会出现这样的词组搭配。他们辩解说(虽然没有这个必要),他们有时要表达的是“世界化”的意思,描述的是那种全世界彼此相关的现象或发展过程;有时,他们是要表达“综合化”的意思,是想描述将很多工序融入到一个超级进程中的概念。后来,全球化又发展成“一切主义”,很多东西集合在一起,将多种多样的学科、方向、力量和节奏放到一起,糅合成统一的整体。
如果不是实现全球化,那么接下来会怎么样呢?因为从定义上来看,世界的定义本来就是全球的概念,是一个整体。全球化就意味着已经世界化了吗?从经济层面上来讲,确实如此。在经济关系中也是如此。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活动也是如此。劳工的转移也已经实现了全球化,虽然因明文规定的限制这方面的发展有些延迟。当然,信息和技术也在转换。环境保护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各种理念、价值观、品位和流行时尚也是全球化大军中的一员。还有就是文化,虽然不能说地域性已经完全消失,但是至少已经部分实现了全球化,有些人会被说成“麦当劳居民”,但是世界并未因此大同,也有人反对文化的全球化,比如Lady Gaga 在雅加达举办的音乐会被迫取消,因为那里还无法接纳这种文化风格,或者说这种文化风格无法融入当地。在瑞士是不可以修建清真寺尖塔的,印度尼西亚禁止国际流行歌星进行表演。包容也在逐渐变成全球化的品质,只是发展脚步稍缓。恐怖主义和犯罪也是一样。
这一次,我们应该避免走极端,很多人都表现出了这种趋势。毕竟,传统意义上以国家为单位的经济发展,无论是国家边界还是区域分割,现在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明显。但是,美国只有1% 的企业在发展国外业务,对别国市场进行研究的人只有2%,世界范围内在非出生国家居住的人只有3%,在标准普尔500 指数名单上的公司中担任总经理的外国人不超过7%,国外投资占投资总数的9%,股票交易市场中只有20% 的投资者来自国外,跨国互联网访问也仅有20%(我的Facebook 地址是www.facebook.com/kolodko,其中22% 的粉丝来自波兰以外的其他50 多个国家)。
本文摘自《21世纪政治经济学》
这不是一本预言书,而是运用经验和智慧去探索人类正在面对的重要挑战。作者以曾经的政治经济领导者的高度审视未来的政治经济走势,探讨了包括未来的蓝图、全球一体化、全球化时代的市场与政府、经济的价值、国际间的一致意见和分歧、限制增长的社会和生态因素、未来人口问题、贫富差距的演变、未来科技发展、未来面临的战争与和平以及可能到来的亚洲时代、未来将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结合精确的数据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对人类及世界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科学的预测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为经济迷途中的人们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