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情绪的方法

2015-05-09 20:06:48

  我们讲过,不公平产生情绪。如果要消解情绪,保持心态的平和与稳定,自然是从“公平”入手,理解和运用“公平”的原则。

1.“不望报”与“不忘报”

  中国有句俗话“施恩不望报”,帮了别人的忙,就不要指望他的回报。这种做法,有助于减少自己的情绪。如果指望着对方的回报而回报又不及时或者不到位,难免不爽,心情受到影响。网络上曾经讨论过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者让座的事,有的年轻人并不缺乏公德心,见老人在旁一般不会故意转过脸或者低下头,权当没看见,多会起身相让。后来让的人少了,是因为很多老人受让后一句感谢的话都不说,视为当然。这种反应让让座者寒心。其实,这就是“望报”的心态在作祟了,一旦没有产生回报,帮人的美意顿时变成恶劣的情绪,不堪忍受。实际上,这是用经济交换的公平性不自觉地来要求和规范情感的交换。所以,所求情感不得,变成了“情绪”。

  还有更典型的例子。前些年,某个明星捐助过一个贫困大学生,最后结果不太圆满,该学生被捐助人视作忘恩负义,闹得不欢而散,很可惜。媒体在报道此事时,特别谈到该明星并没有把这学生看成一个单纯的捐助对象,更当作家人。可想而知,正因为她作如此对待,所以当受捐者的回报不如期待,她的情绪落差是如何之大,会感觉一片好心付之流水,可能还有慈善不可为的念头。其实,情绪来自于自我期待的不恰当。施恩者与受惠者的关系事实上是不平等的,受惠者的自尊与自卑处在微妙而脆弱的平衡状态,很容易被打破。当受惠者的自尊心在某种条件下占据上风,对施恩者就造成不知感恩的印象;而施恩者的优势地位以及她的情感关怀、甚至自加的责任意识自然而然地又构成对受惠者的心理挤压……情绪便在此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

  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有个同学在北京一家饭店办酒类展销会,说好请我和另一个朋友帮忙。我们三人齐动手,展销会办得比较成功,他赚了不少钱。事情完结后,他只是把展销剩下的一点产品送给我们,再无其余表示。我老婆在家里嘀咕、抱怨,说出了这多力,却连一点实惠也没捞上。而我当时,也的确抱有期待,认为他应该适当回报一下。后来转念一想,事前明明说好是请我们帮忙,没说是合伙共事。因此,这事儿纯是情感的性质,而非利益关系。有念于此,安然释怀,觉得为朋友做了件挺好的事。但另外那个同学没想通,找他牵扯了几回,结果关系搞僵了,互有情绪,直到现在还未化解。后来我下海,找这个同学借钱,他二话没说,当即借我108万,连借条也没让我打,我两年才还清。这个同学叫闵正道。

  施恩不望报,是预先调整和降低自己的期待,尽量把施恩的事处理得单纯些,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情绪,把好事变成了坏事,甚至错事。

  至于受惠者,则不可忘记回报。人在困难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寻求或者接受他人帮助,这意味着一份情感的重负,是很难承担的。但既然接受了恩惠,那就要在合适的时候有所回报,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情绪。

  高阳的历史小说《红顶商人》有段写胡雪岩报恩的故事,颇为动人。胡雪岩因擅自资助王有龄,被钱庄辞退,生活困顿,落魄不堪。某次急需用钱,不得已向钱庄掌柜张胖子的妻子开口借五两银子。胡雪岩事先申明境况不佳,不知什么时候能够还钱,所以用他娘的风藤镯子作为抵押,虽然镯子不值钱,却是他娘所用之物,作为抵押表示不忘这个情。等胡雪岩发达起来,还了五两银子,另备精致水礼,以表谢意。张夫人要还镯子,胡雪岩拒绝了,他说此时的五两银子绝没有他在落难时的五两银子那样重要的意义,所以欠的情还未还,镯子仍放在她手里。后来张胖子有难,他妻子私下请胡雪岩帮忙,顺便要还镯子。胡雪岩帮了忙,但仍拒绝收回镯子。他的理由是帮张胖子的忙出于同行的义气,男人在外做生意与女人无关,所以欠的情不能简单“划账”。胡雪岩要张夫人把镯子仍旧收着,表示将来一定做件令她称心如意的事,才算是把情补上。胡雪岩这个人有人情味,从他报恩的这段小故事,即表露无遗。

2.少做承诺,但比承诺做得好一点

  少做承诺,是与人打交道时减少对方情绪的法子。个人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首先申明,少做承诺,不等于规避责任,缺乏担当精神。这是两回事。有的人少做或者不作承诺,是担心后果无法面对,无法收拾。我所说的少做承诺,乃着眼于减少情绪。

  凡对人做出承诺,对方心理上有意或者无意必将产生一定期待。世事繁复,变数极多,很多因素、条件都在当初预料之外,非人力所能揣测和控制。一旦做出承诺,完成不了,不仅让自己信誉受损,更让人的期待落空,情绪由此产生;如果对方是一个缺乏宽谅心态的人,不能设身处地着想,激烈的情绪落差进一步损害彼此的关系。这种伤害是很难进行事后补救的。

  还有,少做承诺,对方期待值则不高。我根据实际情况,秉承诚意,为对方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不求对方的回报;反而更能取信于对方,令他刮目相看,生出情感来。

  清代人石成金编过一本叫《传家宝》的书,其内容都是些为人处事的格言,颇多经验之谈。其中有条讲的是承诺之道,有可采处。他讲:“凡说话行事,或有他人求教者,我虽能得十分,止当谦应五分,到后行出多来,彼人自加敬悦。切莫预先满口允诺,倘若行不践言,非独自己惭愧,且又贻笑招怨。”能做十分,却只谦应五分,留下余地,从容展效,对方自生出许多情感来。如果满口承诺,到时候做不到,自己惭愧是小,还招来对方的怨恨。但要注意,承诺留有余地,绝非为了易于更改。承诺,意味着坚守。石成金特意强调:“言不可轻说,亦不可轻诺。但一说一诺之后,就不可更改。若说话更改,不如不说。若应诺更改,不如不诺。”

  这样的经历我是很多的。最初我们企业没有多少经验,在西安开发高山流水别墅其间,售楼时为吸引更多的业主,我们做了很多不切实际或者以为切合实际而没有深入、细致评估自身能力、条件的承诺。当时皆大欢喜,没有问题。但业主对承诺是在意的,是放在心里的。待楼盘交付,很多承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兑现,业主找上门来,一一对照,有的我们自觉理亏不好多说,有的又怨业主吹毛求疵、锱铢必较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即使情况顺利解决,业主依然不乐意,有情绪,抱怨我们解决不及时、不到位,非得他们硬催,增加时间和沟通上的成本。双方的隔阂犹在,潜伏着。经过多次教训后,我们很认真地对待承诺了。

  我们的原则是少说、多做,尽量超出业主的期待。我们开发“高山流水•幸福快车”楼盘,交付后,发觉景观不尽如人意,还有调整和改善的余地,我们又花了很大代价来完善景观。这已经超出了对业主的承诺,因而增加了情感。小区景观完成后,非但让本小区的业主惊叹称美,对我们公司更加认同,邻近小区的业主们也喜欢来此休憩。

  少做承诺,不是为少做事寻找借口,而是让多做的事让人认同,产生更好的效果,增进彼此情感,减少不必要的情绪。

3.“破窗效应”:不把情绪放大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在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相同的汽车,一辆停在秩序井然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则停在相对杂乱的贫民区。后者,车牌被摘掉,顶棚被打开,并于当天被偷走;前者,过了一星期,还是安然无恙。辛巴杜又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共同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的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有可能受到示范性的纵容而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现象得以滋生、猖獗。常能从新闻报道里看到的,一些热点地区,如中东出现的打、砸、抢之类的现象,即是如此。

  “破窗效应”同样可以解释情绪的蔓延。情绪,假如得不到及时的注意和控制、化解,将如种子,暗存于心中,只要适合情绪发生的环境、条件没有解除,它将逐渐滋长,直至矛盾激化,再也控制不住的时候,突然爆发出来。甚至在爆发后,转念寻思,连自己都大惑不解,不明白为什么会发如此大的火,生这么大的气,以至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所以,对于情绪,切勿等闲视之。它具有自发的放大的趋向,我们要能够自觉控制住。

  我们讲“不公平产生情绪”,情绪是在对比而倍觉不公的情形下产生的。因此,与他人的比较,往往是自觉不公平而把情绪放大的原因。我们常说,有时候“越想越气”,那就是在反复比较中,觉得人有我无,人多我少,极不公平,从而放大、加剧了情绪。

  鲁迅《阿Q正传》里,阿Q去摸小尼姑的头,受到训斥,阿Q说“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阿Q的逻辑是:既然和尚能动尼姑,那么他也有权动。这个逻辑是荒谬的,其前提不具备真实性,其推论也毫无道理。但阿Q振振有词,堂而皇之,显然是建立在某种“公平”的逻辑基础之上。利益均沾是公平的,见者有份,和尚能动,大家也就都能动。反过来,如果不让阿Q动,他还闹情绪,因为这也太不“公平”了。革命的风潮卷入阿Q所在的未庄后,阿Q率先打出了革命党的旗号,令他洋洋得意于一时,而他素来瞧不起的小D也盘起了辫子“闹革命”,阿Q又有情绪了,小D怎能与他并列呢?这不“公平”!当阿Q动小尼姑而无情绪的时候,是他自觉有资格与和尚比较;当阿Q见小D也闹革命而有情绪的时候,是他自觉小D没资格与他比较。

  阿Q的形象很典型,他的逻辑主宰着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的情绪。比如挤公共汽车,有人使劲往上挤,即使车上的人喊没位置挤不上去了他也不理会,他觉得既然前面的人能上去他也应该上去;等他上了车,后面的人挤他,他对人喊没位置、挤不上去了。如果不让他上车,他有情绪,“凭什么不让上”;等上了车,后面的人再来挤他,他同样有情绪,“这么拥挤了还上个什么上”。如果再分析一下,情绪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个人的利益这一核心要素。他要上车,是他的个人利益必须得到保障;反感后面的人上车,是他已得到的个人利益不容侵犯。公平与否,都是以此为判断标准的。

  

本文摘自《情商中国》


   “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情商”虽是外来概念,但中国传统自古就十分重视。在本书中,作者沿文化脉络,结合个人阅历和管理经验,对情商做出全新的阐释:融“情商”于商业运作之中,提醒人们必须保持情感和利益的平衡,成全利益和情义。 作者揭示了情商的两条运作规则——不平等产生情感和不公平产生情绪。这两条规则渗入人的意识,支配人的心态和行为,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中均可见其作用的轨迹。 这本书兼有“大文化”和“泛管理”特点,追古抚今,包罗宏富,必能给不同层次的读者以不同的启发和共鸣,从而更好的依照情商的逻辑来解决实际问题。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