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作为互联网的最本质属性,在不断聚合中形成不同的关系组合,这些关系组合形成社群。
社群,是指具有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较一致的群体意识的特定社交群体。社群成员有一致的行为规范、持续的互动关系;成员间分工协作,具有一致的行动能力。传统的社群,依靠的是地域或者工作领域等关系。而在互联网时代,社群基于网络而存在,其范围显著拓展,摆脱地域的限制,社群组织的关系形态得以充分展现。
形成社群的基础是什么?克莱·舍基在《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一书中曾经指出,社群形成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共同的目标,二是高效率的协同工具,三是一致的行动。社群形成后,其扩展的规模会呈指数级增长,社群内部人员之间的信任度也会随着交互行为的增加而增强。推荐和信任构成未来互联网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态,交流成本比单纯的线下方式低得多。社群以其扩散速度快、影响力广、成本低的特点使得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媒体、自组织。当社群的组织活力不断被激发,从而最终上升为社会正式组织时,便会发挥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在互联网时代,社群组织由网站论坛发端,如百度贴吧、天涯社区、猫扑网等。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米聊、微博、来往、QQ(腾讯公司开发的即时通信软件)、Twitter(推特网)、Facebook(脸谱网)等社交软件,有利于产生线上的各种不同关系特征的社群。各种各样的微信群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群组织。群里每个人也许远隔千里,但基本上属于朋友或间接认识的朋友范畴,彼此之间是通过某种关系纽带而联结在一起的。使用2014年推出的微信企业号,企业可以进行内部的员工管理、沟通与服务,每一个企业实际上就是一个社群。Ap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传播的有效工具,社会化分享已经成为App开发的标准配置。据《TopDigital数字创新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上排名前100 的App,已有65%具备社交元素(包括社会化媒体账号登录和向社交平台分享内容),在排名前100 的游戏中,这个比例则为33%。”
在现代社会体系下,移动互联网及其搭载的社交App已经成为人类社交的重要模式。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利益的社交人群,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社群组织。微信、微博、Facebook 等社交平台已不仅仅是聊天软件,更是一种对商业模式与消费者行为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交易媒介和社群平台。即时通信功能让成千上万的人彼此联结,不仅连通了人们的社交生活,也促成了庞大的社会经济形态转变,改变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模式。未来社会将会延续并扩大社群组织的趋势性演变。社会基础将从地域上的相关性转变为互联网上的相关性。在原有组织体系的内外,全社会将由大大小小的社群组织构建出很多新型社会组织。社群将会成为上层建筑与市民社会的社会纤维组织,是去中心化的关键节点,是移动互联网社交的自链接平台,将演化为社群金融的有效载体。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社交领域影响逐渐深化,开始是在PC端,人们在网上参与组成具有特定目的和特点的交流平台,比如网上社区、论坛,或者是通过网络进行即时通信,例如QQ。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以及Wi-Fi 覆盖面的扩大、通信速度加快,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人们的社交行为从PC端转向移动端。
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App的兴起,可以使用户24 小时保持在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社交快速向移动端转移,产生了具备新的关系、平台和市场属性的社群。具体而言,一个社交软件最初的基因既决定了它的成功,也决定了它的死亡。以微信和微博为例,微博是第一阶段的社交功能,它主要针对PC端客户,主要特点是:
1. 信息即时发布;
2. 信息字数限制在140 字;
3. 信息发送之后,全网进行交流,只要关注即可看到;
4. 在双方相互关注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私信进行私密通信。
从它的特点上看,我们可以发现微博最初定位于社交媒体,这是它成功的地方,同时也是限制其发展的地方,如果微博仅具备社交功能,就只处于第一阶段。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了微信,微信充分地吸收了微博的优势,而且做了进一步的深化改进,从而发展到第二阶段,这时便产生了社群功能。微信相比微博的特点主要有:
1. 创造了圈子文化,增强用户的黏性;
2. 首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取消了字数限制;
3. 微信强调私密性,不同于微博的信息完全公开,仅有限公开信息(非好友关系只能看到部分信息);
4. 最为重要的功能是相互之间形成连接关系,对于圈内人讲是公开的,拉圈子就是拉起关系。建起的微信群是微信最具价值的功能,特定微信群的建立是基于信任、基于私密,具有特定功能或者目的属性的。有了信任,有了私密,微信群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腾讯推出的微信是社交关系的网络化。它通过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的App来满足现代社会的社交需求,其背后的各种关系或关系组合实际上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微信5.0 推出支付功能之后,潜在的价值得以实现,各种商业模式都得以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商业运行,比如微信金融、微信电商、微信电视等,开放式的微信平台附加了支付功能,打通了互联网通向金融的大门,极具想象空间。当2015 年春节发红包时,当微信具备钱包和零钱功能时,无卡金融时代到来了。微信自身具备了虚拟账户支付功能。
社群金融是指基于社交关系形成的、在社群组织基础上集成金融服务的创新金融模式。社群金融的雏形正在形成,表现在互联网金融机构已经开始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各类社群组织连接金融机构和用户,并以社群组织为对象来销售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以社群组织为目标销售金融产品,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金融机构与顾客的关系,实现顾客与金融机构的实时对话。平等交流对话机会越多,信息共享也就越多,金融机构就越能准确判断客户的需求。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社交网络平台的数据流、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社交关系,得出一些更有针对性的“软”信息;同时,使社群成员享受到在金融机构柜台上的贵宾服务。
从社交方式的动态演进过程分析来看,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为金融提供了一种基于社交发展的新路径:社交—社群—社群组织—社群金融。微信等社交工具演进为社群工具后,每个群组就是一个具备特定关系的人群组成的微型社群。当一个个微型社群逐渐扩大规模,这种社群关系就变成去中介化、去中心化的社群组织,当这个社群组织寻求金融服务并相互提供服务时,微信群便具有了社群金融属性;当社群具有力量的时候,社群已经具有某一方面的金融价值。社群价值通过金融的形式得以实现,形成社群金融行为。社交网络产生价值属性,通过交易支付功能,进而衍生出金融属性,拥有价值属性就会在某个维度具备金融属性。基于网络的社交方式实现了P2P、P2N(个人对多个人或机构)等信息交互方式,成为信息和信用的“媒婆”,这是互联网能做金融的最根本原因。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新趋势来看,征信、众筹、P2P等新型金融模式都在借助社交网络效应,实现“病毒式”传播营销,实现信用关系显性化。
畅想一下未来社群金融的场景:你需要借钱,可直接在朋友圈发布一个理财计划或者P2P进行筹资;你有好的投资项目,直接拉起特定的微信群发起众筹;你也可以在某个特定的兴趣小组中,开展理财等相关信息咨询活动。所谓“熟人好办事”,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因此它是开展社群金融最有效的工具,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群金融表现出自身的特点。首先,金融一定是基于信任和私密的。当微信群变成社群时,由于微信群具有一定的私密关系和相互信任的特征,私密加信任的结合决定了它能促成金融活动。但是有了微信群不等于拥有金融功能,它要满足做金融的条件还需要加上支付功能,才能成为金融社群。如此,兼具了私密、信任和支付特性的微信发展出社群金融功能。社群金融突破时空限制,方便快捷,可以预料未来通过移动终端就能实现银行网点的所有功能,银行网点未来可能成为体验店和服务台。一个移动终端就是一个移动金融网点,银行网点和券商营业部可能会被替代。现在各大银行都建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开展业务,微信银行的推出已是必然趋势,实际上很多银行已经推出微信银行。其次,社群金融具有功能聚合的特性,有助于推动混业经营,在微信上不存在分业的限制,既可以进行银行业务,也可以进行证券业务,不同机构的业务可以无缝对接,至少在技术上已不存在障碍。最后,社群金融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可以进行互助金融即自金融,包括互助贷款、互助保险,基于微信群也可以开展P2P和众筹等金融功能。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社群金融,我们从生态圈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腾讯构建业务体系的过程。1996 年三个以色列人发明了即时通信工具的“始祖”ICQ,腾讯在拓展游戏功能过程中以此为基础打造了OICQ,即QQ的前身。不曾想QQ打败了所有的同类对手,包括微软的同类产品MSN,成为国内最大的即时通信运营商。QQ积累的庞大用户群,构成人与人之间多维度的活跃关系网,这是腾讯最核心的竞争力。为了方便游戏玩家进行充值,腾讯开发了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财付通,又开发出微信支付,甚至创造了自己的虚拟货币(Q币)。
腾讯的发展充满了偶然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成为重要的入口,微信支付是其构建生态圈至关重要的一步。微信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升为主流的社交模式、公开的社交平台、免费的信息传递渠道。微信群成为讨论组和学习群,甚至成为办公通信平台和商业交流、交易、谈判的虚拟平台,远远超越了当年黑莓手机的办公功能,成为社交类软件中爆发性增长的平台。微信成为腾讯生态系统的集中反映,在这个生态系统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或是基于个人应用,或是基于企业需求。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它本身就是一个媒体,可以传播新闻,可以交换信息。如果未来微信公众号与微信支付相连接,将形成无数包罗万象的应用场景,衣食住行皆可融入其中。
最终,微信被打造成为一个集社交功能、信息功能、学习功能、展示功能、办公功能、组织功能以及场景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基于关系的社交功能是其基础的、本质的功能,它通过不断完善、强化用户体验,以免费服务等手段来获取更多客户。在社交功能的基础上,它演化出展示功能,通过微信平台展示自己的生活和风采。朋友圈成为相互分享有价值信息和知识的平台,成为相互学习的虚拟学习组织,成为群体相互影响的能量因子。微信群功能使得办公得以在微信上进行,这就将传统的线下办公或者是网上办公转向移动办公。这一方面提高了办公效率,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工作流程的扁平化。在微信群里,参与主体更加平等和民主,组织层级得到很大程度的减少甚至消除。即使在行政系统内组建的部门微信群(小组),也没有了高高在上的领导,体现出亲民与民主、和谐的形象,从而促进了尊重、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微信的组织功能涉及的范围更大,不仅仅是办公,只要是以特定目的构建的微信群都能发挥组织功能。比如要组织一场活动,活动的组织者会组建一个微信群,在群里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高效率而且透明地处理问题,大大降低了组织成本和沟通成本,甚至某些不需要当面紧急沟通的会议,我们只要在微信群里组织讨论或者翻看之前的聊天记录即可。场景功能是所有功能的融合。所谓场景就是一个特定的状态空间,场景的多样性就决定了腾讯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决定了腾讯生态系统的创造性、稳定性和竞争力。
本文摘自《新金融,新生态》
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金融发展的必然方向。本书作者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专家以及互联网金融浪潮的亲历者,从历史视角剖析金融的本质,解读国内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并辅以大量案例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多种模式:从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的生态系统再到国外的Lending Club、PayPal……
传统金融如何加速转型、突破瓶颈不被淘汰?互联网金融如何规避金融风险,真正做到安全、便民、普惠?作者在书中给予了详尽的解答,并创新性地总结出了互联网金融的两种金融业态、三个属性、四维空间、五种核心竞争力、六大发展趋势和七个公式。此外,还对构建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更是将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上升到哲学层面,极具参考价值。它将帮助建立起互联网金融新的分析框架和创新范式。
“互联网+”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而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国家金融实力与大国崛起密切相关。国家竞争力的世纪转换过程,实际上是金融强国的地位转换过程,也是金融强国之路的实现过程,更是新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过程。作者认为在产业转型与经济升级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