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市场和平台经济理论表明,互联网市场属性是基于点对点供求匹配与交易支付来创造出巨大价值的。淘宝网的店主利用电商平台与客户建立起一种新型交易关系。为扩大交易、创造信任、保证质量,阿里巴巴针对店主引入大众点评机制。若服务不好,客户会给出差评;若服务得好,给予好评,这相当于一种网络评价机制,方便客户了解店家的信誉及产品质量,对店家也形成一种约束机制。
这种大众点评式的评价,实际上代表了基于交易和信任产生的一种新型社交关系。这种社交方式以阿里巴巴为主要代表,阿里巴巴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提供社交联系,并且增强这种联系以发挥信用中介的职能作用。信用中介使得供求双方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产生信任,促进市场形成和交易的完成。在淘宝上存在大量的买家和卖家,他们之间就存在各种关系。复杂的关系通过平台提供的规则有秩序地进行信息的搜集与匹配,买家找到合适的卖家,就产生了交易的意向,但是交易的实际完成,离不开支付环节。
所以,支付宝是淘宝商业模式中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功能提供了信用担保功能,解决了陌生人之间的弱信任关系的问题,而且支付快捷便利,打破时空限制,相比传统的银行卡支付来说,用户体验更好。另一方面,支付宝掌握了客户的账户体系,账户背后是客户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因此,它可以开发出新的金融功能。有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阿里巴巴能从事金融活动的核心条件。当然,网络不同于线下,商品的质量以及商家服务好坏的辨别难度更高,要使得平台能良性循环,对信息不对称性问题的解决以及相应的约束机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引入对商家的客户评价功能,让关系之间产生交叉验证。针对一级评价机制容易被利用的问题,比如雇人“刷评论”,评论造假等现象,可以采用多重评价机制,根据评价被认可的程度来排序,让认可程度高的评价显示在前面,自动淘汰造假的评论,这就是去中心化的力量,关系的复杂程度反而使得信息更充分、更有效,对参与者和销售者产生约束。但是商家自己销售商品的质量,仅靠客户评价机制是难以确保的,还需要建立商品质量保障机制,这是阿里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经过多年发展,阿里巴巴的生态圈逐渐由简入繁,生态系统也逐渐完善。梳理阿里巴巴的业务体系,可以发现阿里巴巴的基础业务还是电子商务,核心支持是金融。以支付宝为基础的金融,为商务参与主体提供支付支撑服务,还有其他基于平台的本地生活服务、健康医疗、在线教育、泛娱乐,及包含文化传媒内容的平台,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平台,当然还有种类繁多的流量导入工具,包括新浪微博、阿里旺旺以及移动端UC浏览器(一款主流智能手机浏览器)等。确实,阿里巴巴为构建生态体系,落实平台、数据和金融三大战略,在近年实施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根据公开资料统计,2013 年1 月至2014 年8 月,阿里巴巴就有42 起投资和收购行为,其中有高达数十亿元的交易,投资方向包括物流、金融、O2O、移动社交,甚至是文化创意产业、健康产业等传统产业。这些并购本质上都是在拓展平台的关系属性,增加了平台厚度,提升了市场的深度,极大拓展了市场的连接性。
播集团公司,并将其更名为阿里影业,这些举措无不表明阿里巴巴在拓展文化娱乐关系链;2014 年6 月,入股广州恒大,进军体育产业。阿里巴巴也不乏关于移动端的布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原有关系也会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阿里收购高德地图和UC浏览器便是基于这一趋势的考量。所以,不管收购的企业是什么,形式多么复杂,本质上是在拓展关系链的数量与维度。网络价值约等于关系链的平方,关系使形成生产和价值实现成为潜在可能,支付功能将促使交易变为现实。关系增长导致的价值增值是指数级的。不仅关系的数量增加符合这种规律,关系的复杂程度也是如此,即维度越多,价值越大。所以,阿里意图建立的复杂关系,表现为以电子商务生态体系为基础和核心,重点布局移动互联网,围绕用户在生活基本需求、医疗健康需求、教育文化创意等更高的精神生活需求方面打造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和立体化的服务体系,构建一个具备高度黏性的商业生态系统。
在复杂关系形成的基础上,阿里巴巴在金融方面大有可为。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互联网使得人的活动在线化,移动互联网更是加速了这种趋势,在线基本涵盖了人的各种关系,包括社交关系、经济交易关系、医疗服务关系、娱乐关系等,拥有的关系越复杂,就越能清晰准确地判断一个人,而且能自动排除错误、造假等行为,至少可以减少虚假信息的影响。而金融的核心在风险控制,解决了风险控制问题,才能做好金融。传统的金融机构通过一系列制度以及指标,依据不完全信息来控制风险,实际上在执行过程中专家的意见非常重要,经验、感觉等无法量化的因素在信贷决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在互联网,复杂关系让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风险控制成为可能,即大数据风险控制。实际上,阿里巴巴已经成功尝试,从2007 年开始,阿里巴巴就利用积累的数据与银行合作,为平台上的商户获得信用贷款提供支持,比如它与建设银行合作推出企业信用贷款服务,即阿里巴巴平台的“诚信通”以及“中国供应商”的会员可以申请信用贷款,以其在平台上的信用度作为放贷依据。后来,阿里巴巴自己成立小额信贷公司来发放贷款,以自己生态系统里的复杂关系产生的数据为基础,利用大数据风险控制技术来授信。根据《国家财经周刊》调查的数据,截至2014 年上半年,阿里小贷所发放的贷款总额超过2 000 亿元,贷款余额已达几百亿元的规模,户均贷款余额和户均授信分别仅约为4 万元和18 万元,但贷款余额不良率在1.5% 左右。能有这个成绩还是比较不错的。阿里巴巴的数据风险控制模式还存在局限性,主要原因在于数据的主要来源集中在淘宝、天猫这种功能相近的平台所积累起来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属性具有高度相关性,而金融的风险分散的基本理论就是尽量降低资产组合中资产之间的相关性。由于数据来源于闭环的体系,阿里巴巴生态圈里的关系维度越少,风险越难分散。相反,阿里巴巴越不断拓展其关系链,越有利于获得有价值的多维数据,以加强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分散风险。
不过,随着阿里巴巴将越来越多不同性质的关系加入生态系统之后,阿里巴巴的数据来源越来越分散,风险无法分散的情况就可以得到缓解。通过基于教育产生的关系,可以了解用户的知识偏好与知识水平,进而更真实地辨别用户的素质;通过医疗健康关系,可以判断用户的健康水平,以及是否拥有保证未来健康的习惯,或者对健康问题非常关心的用户可能拥有更高的信用水平;其他的关系,比如娱乐、本地生活服务,也有助于了解用户的生活习惯和爱好。总之,这些多维度的关系比单纯依靠淘宝上的交易关系更能精准地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以及后期的风险监控。
本文摘自《新金融,新生态》
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金融发展的必然方向。本书作者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专家以及互联网金融浪潮的亲历者,从历史视角剖析金融的本质,解读国内外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并辅以大量案例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多种模式:从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的生态系统再到国外的Lending Club、PayPal……
传统金融如何加速转型、突破瓶颈不被淘汰?互联网金融如何规避金融风险,真正做到安全、便民、普惠?作者在书中给予了详尽的解答,并创新性地总结出了互联网金融的两种金融业态、三个属性、四维空间、五种核心竞争力、六大发展趋势和七个公式。此外,还对构建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更是将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上升到哲学层面,极具参考价值。它将帮助建立起互联网金融新的分析框架和创新范式。
“互联网+”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而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国家金融实力与大国崛起密切相关。国家竞争力的世纪转换过程,实际上是金融强国的地位转换过程,也是金融强国之路的实现过程,更是新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过程。作者认为在产业转型与经济升级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