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参观考察腾讯公司时指出,“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
互联网时代业已流行,互联网+时代触手可及。全面透彻理解互联网+的精髓,除了要把握它本身是什么,还有必要站在这个时代的角度去考察、去解析,研摩互联网+和当今这个时代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匹配?互联网+将居于怎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为什么现在要提互联网+,现在要确立互联网+行动计划?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洞悉目前与未来,进而在学习、实践、决策时进退裕如。
互联网+时代有以下六个方面核心的特质值得关注。
第一、 跨界融合
如果看互联网+的特质,用最简洁的方式来表述,应是八个字:跨界融合,连接一切。如果说连接一切更加代表了互联网+和这个时代的未来,那么,跨界融合是互联网+现在真真切切要发生的事情。
+本身就是一种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一种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基础就更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融合就会提高开放度,就会增强适应性,就不会排斥、排异;互联网如果能够融合到每个行业里,无论对于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应该都是一件好事情。腾讯做连接器,开放了平台,可以让很多的人、物、服务、机构嵌入在连接器中,带来连接的价值,影响了我们智慧生活的方式、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植物嫁接往往会带来惊人的变化。据研究,影响植物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亲和力,其次是嫁接的技术和嫁接后的管理。亲合力呢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生理和遗传上,彼此相同或相近,从而能互相结合在一起的能力。亲和力高,嫁接成活率高。反之,则成活率低。这种机理和互联网+X何其相似,+要求双方而不是单方的亲和力,我们可以看作各自的融合性、连接性、契合性、开放性、生态性。
互联网之于其它产业,带来冲击是必然的,而且是不可逆的。融合是一种气度,融合是一种力量,融合是一种勇气,融合是一种追求。融合让你适者生存,融合让你掌控能量。产业的冲击会很普遍,产业的颠覆会少有发生,产业的融合会成为流行。
跨界思维是一种“普适智慧”,不是只有创新时,才需要跨界;也不是需要跨界了,才去做跨界的准备。跨界,首先必须跨越思维观念之“界”;跨界,应该成为一种行为方式。组织内部一定要动态化、柔性化、协同化,形成灵动可变的柔性组织,才能齐力推动外部的跨界。乐视的超级电视为人称道,现在居然出手机、汽车。曾经炮轰苹果生态性差的乐视负责人贾跃亭认为,过去十年乐视的发展,就是基于用户不断进行跨界创新,这也是乐视生态最为核心的优势。
第二、创新驱动
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人称之为信息经济、数据经济,甚至有人说创客经济、连接经济来了。这一方面说明时代处于动态变化中,另外,表明这些因素在这个特定阶段愈发表现出其重要性和主导性。
驱动要素的选择不能再停留在被GDP推动、被利益集团携裹、被失速风险制约的传统模式了,需要逐步形成新范式。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同时,要敢于打破垄断格局与条框自我设限,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建立可跨界、可协作、可融合的环境与条件。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居于什么位置?国家刚刚颁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旗帜鲜明地做出了回答: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政府的一些信号、政策已经足够明确,国家现在处于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未来是创意创新创业创造驱动型发展,发展是靠打破机制的藩篱,是靠更多的个人发挥创造精神,是靠协同创新、跨界创新、融合创新,这就是最不应被忽视的“新常态”!
第三、重塑结构
重塑结构不仅是互联网+所要带来的,而是从互联网这个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关系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结构被重塑的同时带来很多要素如权力、关系、连接、规则和对话方式的转变。
互联网变迁了关系结构,摧毁了固有身份,如用户、伙伴、股东、服务者等身份在一定条件下?以自由切换。互联网改写了地理边界,也摧毁了原有的游戏规则以及管控模式(信息传播规律完全被改写)。
商业模式不断被创新,管理的逻辑也发生了长足的变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重心发生重大迁移,连接、关系越来越成为企业追求的要素之一。监管与控制,流量与屏蔽,都有了新的涵义与操作思路。
互联网打破了固有的边界,减弱了信息不对称性,信息的民主化、参与的民主化、创造的民主化盛行,个性化、屌丝精神、屌丝思维越来越流行。互联网让社会结构随时面对不确定性,社群、分享大行其道,接触点设计,卷进方式设计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而注意力、引爆点成为商业运营和品牌传播中重点关注的要素。
互联网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全社会的运营效率。如购票原来要跑到售票点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不到一分钟就随时随地随需可以在移动端完成。移动互联网催生了持续在线,移动终端成为人的智能器官,随时被连接。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移动互联网上,如通信的需求、信息的需求、传播的需求、娱乐的需求、购物的需求等等。
互联网可以把选择权交给用户,哇哦,这个太棒了。原来是一个黑箱,信息完全不对称。现在呢,信息足够丰富,把主动性还给人,让他们获得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个性化定制借助互联网大大流行,像海尔建立的互联工厂,可以按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空调。
互联网还集成了大众智慧,用户参与设计,用户参与创新,用户参与传播,用户参与内容创造,用户对于物流、菜品的评价实际上是在参与管理。互联网基于个体发端了“众”经济,众包、众筹、众创、众挖,既是社会的新结构,是商业的新格局,又是生活的新方式,是经济的新范式。
第四、尊重人性
百度百科云,人性,即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基本人性的映射。简单讲,人性即人的本性,如对于胜利的渴望,对尊重的重视,对与人相处的要求,对新鲜的好奇。当然,懒、追求惬意随性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人性的光辉是推动进步的首要力量
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尊重人性是互联网最本质的文化。互联网除却冷冰冰的技术性,其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用户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例如UGC,例如卷入式营销,例如分享经济,都是透视人性、尊重人性的产物。
人性即体验,人性即敬畏,人性即驱动,人性即方向,人性即市场,人性即需求,人性即合作。人性是连接的最小单元、最佳协议、最后逻辑;人性化是连接的归宿,是融合的起点,是存在的理由。小到一次互动,大到一个平台,都要基于人性思考、开发、设计、运营、创新和改进。
人性是检验的标尺,人性是关系的核心。重视人性、尊崇人性的机构,可以为服务增值。君不见,海底捞、外婆家为什么每天有那么多的人排队、等一个小时也无悔?传统的行业、过去的服务谈转型、讲升级,最根本的出发点不要忘记初心——基于人性!
发现人力资本的力量:高手在民间,破茧可出蚕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指出,国家繁荣发展的新动能,就蕴涵于万众创新的伟力之中。在达沃斯2015世界经济论坛上,克强总理在阐述“双引擎”时强调,“万众创新,要让中国经济的每一个细胞都动起来,”以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今年两会结束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李总理说,“我到过许多咖啡屋、众创空间,看到那里年轻人有许多奇思妙想,他们研发的产品可以说能够带动市场的需求。真是高手在民间啊,破茧就可以出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从“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其才”到“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再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谓一脉相承,表明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已将着眼点放在了人人、大众、万众这些“细胞”上,是要尊重人性,拓展“众”经济、创客经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驱动,既是机制的改革,又是体制的重构,必定重塑创新生态、协作生态、创业生态、价值实现规则,是基于人性、另外一层意义上的“开放”----由过去的对外开放为主转向对内开放为主,激发内生活力和每一个个体的创造性,从而推动整体开放生态的塑造。所以,克强总理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
尊重人性、激活创造力、人力资本化、尊重创新劳动、重视知识产权的价值才会给创新驱动发展带来支撑,才能倒逼教育与社会治理、运营管理。尊重人性才能发挥互联网+的威力。在这个由宏大叙事到具体而微的过程中,个体的角色更加多元化,可能不是创客,就是达人,就是大拿,就是合伙人、伙伴;个体的人力资本会更公平地参与到配置、分配和价值实现中去(这本身就是“中国梦”的一部分),甚至游戏规则的制定也更加“民主”化,我称之为“价值正义”。而互联网去中心化,互联网+就像一种新的机制、新的动态协议、新的议事规则,会激励这些智慧个体放大人力资本,并产生交互、跨界与协同,获得智慧化生存的体验。因而,权力向传统的消费者让渡,客户参与创造、产销融合、圈子社群化、分享创造价值、责任约束加大,这些将大行其道。
对于个人来讲也这样,可能我们会迈入这样一个时代----能够让我们自己拥有的知识、资源、关系、人力资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游戏规则的设计、制订,以及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过程中去。
第五、开放生态
依靠创新、创意、创新驱动,同时要跨界融合、做协同,一定要优化生态。对企业、行业应优化内部生态,并和外部生态做好接口,形成生态的融合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创新的生态,如技术和金融结合的生态,如产业和研发进行连接的生态等等。好的生态激活创造性,放大创造力,孕育创意,促进转化,带来社会价值创新;坏的环境、阻碍的规制、欠缺的生态则会扼杀创新于襁褓。
“开放度”决定行业、企业命运
未来的商业是无边界的世界。在这个重要前提下,衡量企业跨界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开放性、生态性够不够。假如颠覆性创新,只是在一个封闭的自我系统里进行,那么创新则很难实现。不能以开放的心态去对自己所做的跨界战略进行深刻的洞察,自然无法去思考和设计新的商业模式。
只有开放才能融合,实际上也是跨界思维的核心体现之一。因为在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里,跨界才能找到一些和外界其他要素之间的共通点。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去寻找到跨界合作的规则。未来的跨界,一定要把企业的内部生态圈延伸出去,去和外部的生态系统进行协同、交互、融合,跨界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
创意、创新、创业,生态为上
当创意创新被条件所困、被环境制约,创新的努力只会变成一个个悲伤的故事。创意、创新是生态的一个要素,生态既要有种子,还需要土壤、空气、水分。国家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的就是孵化培育一大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并从中成长出能够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而达到目的的最重要条件就是创意创新创业的生态。构建生态既需要精心设计,又需要发挥要素的连接性和能动性;生态内外必须形成有机信息交换,而不是封闭的自我构筑;要素间交互、分享、融合、协作随时自由发生,同时还要保持独立、个性与尊重。深圳曾经被称为“山寨之都”,现在却在打造“创客之城”,他们更大的野心是希望成为全球“创客梦工厂”。
当前创新创业特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呈现出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发力,从小众主体到大众群体,从创新能力内部组织到开放协同创新,从供给导向到需求导向转变等许多新特点。一大批像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创客空间为代表的新型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产生,这些创新型孵化器充分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相结合、实现创新和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等优势,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构成了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全要素的众创空间初步形态。
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是生态计划,要重塑教育生态、创新生态、协作生态、创业生态、虚拟空间生态、资源配置和价值实现机制、价值分配规则。这的确将引发一场越来越深化的改革。我们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来驱动,让创业并努力者有机会实现价值。
创新文化是创新创业生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克强总理在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言时强调,“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和尊重个性、尊重创造的环境,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贵州甚至提出要做“容错之父”。
第六、连接一切
小马哥在互联网+建议上最终落脚是建设一个连接一切的生态,这个定义非常人性化,当然也更体现了互联网未来将如何对这个社会、世界施加影响。理解“互联网+”,一定要把握它和“连接”之间的关系。跨界需要连接,融合需要连接,创新需要连接,连接是一种对话方式、一种存在形态,没有连接就没有互联网+;连接的方式、效果、质量、机制决定了连接的广度、深度与持续性。
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从连接的层次看,可以概括为三个“tion”:Connection(连接),Interaction(交互),Relationship(关系)。三层次的连接方式、连接内容与连接质量都不相同。第一层“连接”很多机构和服务都可以做到。第二层“交互”很关键,它承上启下,没有交互,就很难分流、导流,建立信任和依赖。研究者汪小帆先生认为如果用一个词来概况社会物理学,那就是“交互”。最后一层,是“关系”,是连接的目的、创新的驱动、商业的核心,沉淀下信任性关系是连接的归宿,是商业的阶段性目标,是社会价值创新的基础。
连接一切有一些基本要素,包括技术(如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等)、场景、参与者(人、物、机构、平台、行业、系统)、协议与交互、信任等。这里,“信任”作为一个要素很多人未必理解或认同,但它的确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互联网让信息不对称降低,连接节点的可替代性更高,只有“信任”是选择节点或“连接器”的最好判别因素,信任让“+”成立,让连接的其它要素与信息不会阻塞、迟滞,让某些节点不会被屏蔽。
欲在“互联网+”中如鱼得水,积淀信任性关系变得非常重要,那些忘记责任、生态、开放、分享的人、机构、平台,必然难塑信任。有信任,别人才愿意通过你来进行连接,或者愿意连接你,所以,失去信任几乎就相当于“失连”,未来企业的生死、成长快与慢、发展是否持续还是昙花一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任”的含金量。人也是情同此理。因此互联网+会形成一种倒逼,让诚信、信任重建,这是人性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好证据。
华为每年发布“全球连接指数”,把“连接”作为一个最核心的要素去评估、分析、判断企业和一个区域未来的价值和发展的可能性。不仅于此,华为还把“连接”和土地、资本、劳动力等量齐观,作为一种生产的要素来看待。再如像海尔,现在已经推出互联工厂,他们现在有四个地方在做这个事情,也有与用户间的协议和对话平台,进行用户定制,他们第一台用户定制的空调已经下线。
众创空间就是一个连接器,是创新创业生态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由创新价值到商业价值的转化器、放大器。一个没有创意的世界是令人恐惧的,而有创意没有试错纠错的平台,没有研发、创新到产品、产业转化的生态催化是可悲的。众创空间一是实现了产业聚集甚至集群,形成溢出效应;二是让创意创新创业的力量有可能跨界融合,产生协同效应;三是有些创客空间可以就互联网+展开更有深度、更有针对性的创新,让创新驱动发展走得更坚实、更加富有成效。
本文摘自《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
中国进入新常态,李克强总理制定国家级“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并认为站在“互联网+”风口顺势而为,可以使经济飞起来。
《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由“互联网+”理念的提出者于扬、最强有力推动者马化腾等创作。书稿从理论层面、实践经验等多个角度,结合当下各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全方位进行阐述,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将这一经济发展新引擎呈现出来,并对读者如何抓住新时期的机遇有切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