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之妙
IBM在20世纪上半叶声名鹊起,享誉美国。IBM前CEO小沃森(T. Wastson Jr.)谈到这段历程,描述IBM的环境时说,公司像“教派一样的气氛”。这种气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4年。当时他父亲老沃森(Thomas Watson Sr)接任一家挣扎求活的小公司(计算印表纪录公司,IBM前身)CEO时,开始刻意创造一个由坚贞之士组成的组织。老沃森在墙上贴了一些口号,如“失去的时间永远不能找回来”,“停止不动绝不可能”,“我们卖的是服务”,“员工代表公司的形象”等。他们制定了严格的个人行为准则:要求业务代表注意仪容,身着黑色西装;鼓励结婚(他认为结过婚的人因为要养家糊口,会比较努力工作,比较忠心);劝阻员工吸烟,禁止喝酒。他还制定培训计划,以便系统地把公司哲学灌输给新进人员;他招募可塑性年轻人,并且严格遵守内部提升做法;后来,他又创设了IBM经营的乡村俱乐部,鼓励IBM人员内部交往,而不鼓励和外界的人来往。[ 吉姆·科林斯.基业长青.第4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甚至在安德里尼奥·奥利维蒂之前,IBM公司就已经设计出一种特殊的标记,并把它印在自己的产品、出版物上,以此来创造公司形象。奥利维蒂在意大利北部继承一家小型打字机公司,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老沃森提出了“思考(think)”这个口号,并把成千上万印有这个口号的标签和贴纸分发给员工和顾客。
IBM和诺斯通一样,设法为最能体现公司理念的员工创造英雄式的神话,并且把他们的名字、相片和英雄事迹刊登在公司的刊物上,少数典范甚至拥有公司献给他们的歌。另外,IBM也像诺斯通一样,强调在集体努力的架构下,个人努力和首创精神极为重要。台塑和IBM一样,采用适合公司文化特征的价值符号,凝聚员工共识。
殊途同归
成功的商业故事总会得出相似的结论:优秀的企业家都是“神、行”相通的,无论处于何时、何地、何业,高瞻远瞩的公司都会“神通”而“行通”。成功之路分为两段,前段为“实然”之路,后段为“应然”之道。优秀的企业都是从实然之路起步,朝着应然之道前行,不管中间过程如何,终将殊途同归。而那些迟迟未在应然之道出现的公司,不是行路方式有误就是方向有偏差,其中企业文化得失生死攸关。
商界已经形成一个基本共识:大企业管理靠文化。王永庆一生以小喻大的文化符号统御手法,平稳地驾驭着台塑这艘石化航母。IBM公司每两年对全球上千家公司CEO调查显示,优秀的企业高管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朝着思想型企业家演进。IBM则以“思考型”公司自许,并以此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王永庆在传统文化中不断探索企业管理思想,无疑是思考型企业家的集大成者。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哲人王掌控这个世界。而现在,公司掌控着这里,他们让“我们在文化符号的掩护下生活着”,这就是“公司的力量”。
坚守根本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从最小的PVC厂跃升为世界级石化航母,台塑集团经历了无数风浪和暗礁,王永庆始终展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王者”风范。经营之神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捧着那本老旧的《大学·中庸》,气韵平和地念着“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轻松”地让公司在大风大浪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当欧美企业风行“除了老婆和孩子不能变之外,其他的都要变”的企业管理口号时,奉行“行胜于言”的王永庆早已在默默耕耘自己的“沧海桑田”,以不变应万变。王永庆一生坚持“低成本”和“高质量”为企业管理永恒不变的“根本”,以此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同样,每次遇到危机时,西门子公司都要进行价值观回归之旅:除了企业家精神的回归,1847年维尔纳·冯·西门子建立这家企业时,还有3项重要的价值观,即卓越、创新和责任。
2008年经济危机让企业界再次把成本和质量奉为企业管理圭臬,很多被危机折腾得苦不堪言的公司,终于明白经营之神为何一生笃定“本、质”(即成本与质量)思想。
王永庆追求“止于至善”的理念,形塑了子弟兵对外界信息变化的条件反射本能,让公司随时调整经营策略予以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征兆初现之际,台塑集团率先清理库存,并果断停止两条乙烯生产线,在油价飙涨到每桶130美元时,公司已经全部放空库存。当油价跌落到每桶30美元左右时,台塑全仓吃进。危机之中,反应敏锐的台塑集团在油价涨跌中不赔反赚。
台塑集团副总裁王瑞华回忆父亲王永庆时说:“创办人(王永庆)从来不在乎股市行情变化,他认为单个企业对经济大势波动无能为力,所以公司只能在‘止于至善’的管理中苦练内功,才能在危机中不那么害怕。”
王永庆一直认为,经济景气循环变化是必然的,对于企业经营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经营?对于经济环境的好坏无能为力。因此,最应该担心的是:有没有足够应对恶劣经济环境的“能力”,而应对能力的来源就是平时努力推动管理的改善工作,不断强化企业经营“体质”。不可否认,面对任何一种情况,我们都可以考虑采取某种策略加以应对,策略的好坏也会影响处理效果。但是无论如何,策略只是一种技巧,如果缺乏坚强实力作后盾,策略的选择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效力也将难以充分发挥。这就是台塑企业长期以来,不惜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投注于追求管理合理化的理由。
外部环境波动加剧,让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视公司竞争优势的塑造。迈克尔·波特(Michal Porter)呼吁,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都应当将注意力放在能够促进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基本面上。
对经营者而言,股价高低是短期现象,一家公司如何进行永续经营才是长期的挑战。“追根究底、止于至善”是王永庆每日应对挑战的武器。尽管身处传统产业,王永庆的“竞争术”同样得到技术新贵的赞同。比尔·盖茨(Bill Gates)常常告诫同仁:微软(Microsoft)离破产只有一天之遥,公司要在无形压力之下不断改善创新。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有一句名言:“The most important business of every business is to stay in business.”[ 意为:最重要的是在商言商。]对于所有企业经营者来说,这句话是很好的警示。王永庆在自己的小抄本上清晰写着同样力透纸背的心得:“管理无国界和业界之分,只有用心与不用心之别”。
“哪怕经济危机使市场缩小了一半,台塑还会站在另一半市场上,我们一定会是最后倒下的那家。”王永庆和他的台塑员工信心满满,公司底气十足来自数万台塑人几十年“止于至善”的“本、质”(成本与质量)追求。
本文摘自《“王者”心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企业快速茁壮成长,为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学习国际企业先进管理经验成了必要的共同选择。台湾台塑集团作为汇集中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华人企业,无疑是学习的榜样,特别是经营之神王永庆作为台塑集团创始人,其一生心血所淬炼的管理思想更是大陆企业追赶国际同行的捷径。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台塑集团实地调研,采访了上百位台塑集团中高层及王永庆先生的众多亲朋好友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全书参考了近千万字的台塑相关资料,其中很多都是独家秘闻。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台塑王永庆管理经营理念对企业永续经营所产生的影响;下篇侧重于阐述台塑王永庆管理理念所包含的企业社会责任思想。
本书融理论性与故事性为一体,是一本适合企业管理专业人士与一般读者的企业管理类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