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列车驶出恒河平原,经过坎普尔、博帕尔和坎德瓦进入酒乡纳西克,然后朝孟买方向驶去,肥沃的田园中透露出不幸的痕迹。田野变得越来越绿,田块的面积在增大,小麦等农作物被葡萄和其他经济作物代替。偶尔经过的田间豪宅,富人们的周末别墅提前让旅客们窥到了孟买的一点点影子。不久之后,我们到了城市边沿的一个车站,城市的面貌一下子展现在眼前。每分钟都有火车呼啸而过,因为车轮接触铁轨的咔嗒咔嗒声一直不断。然后是贫民窟,外面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最后是可怕而令人振奋的孟买人群。
4 年前,我就被卷入了这个人群。我记得从麦肯锡旅舍的窗户里向外张望,惊奇地看着下面这个生机勃勃又让人可怕的城市,几乎不敢去碰它。我还记得头一次在拥挤的街道上穿行时的迷惘感觉,胳膊上都是汗,心里则充满了希望和恐惧不安。那天晚上普斯帕克列车缓缓进站时,我重新找到了那种初来乍到的感觉。我想知道那趟列车上的其他乘客是什么感受。他们从小在公鸡的打鸣声中醒来,在十几个亲人的庇护中生活,现在突然投身到这片由混凝土、玻璃和海水组成的旋涡中,而在他们到来之前,孟买已经有了1 900 万居民,这会是一种什么心情呢?
到了孟买,迪帕克根本没找到来接他的朋友们。我们到处寻找,站台上、候车室、出发区都没有。有些绝望的移民在这种情况下会不知不觉进入这个城市肮脏的最下层,这样的故事我听得太多了。所以我带他去见车站管理员,询问附近的便宜旅店。我把电话号码留给迪帕克,并给他几百卢比付房费。那天晚上我一直没开机,但是我想象他总有办法融入这个城市的急流,我根本没指望再听到他的消息。
第二天早上快9 点的时候,我的电话响了,是迪帕克打来的。他说第二天早晨他在火车站外面找到了朋友们。他们是当天晚上来的,但没看到他,第二天早晨又过来了。迪帕克感谢我为他付了房费,现在他的孟买探险之旅就要开始了。这次我又希望他消失掉,但是第二天他又打电话来了,几天后又打来电话,然后我们就这么一次次地保持联系。
刚到孟买的很多天里,迪帕克都是和朋友们一起在城市里游荡,想找一份电工的活儿。工作很难找,因为想快点找到工作,所以他感到压力巨大。他决定做一个有工资的更稳定的工作,在一个食堂里叠外卖包。他在一个幽暗狭小的房间里租了一张床位,这间房子里还住了其他的外来人员。距离我们一起乘火车6 周后,我带他到利奥波德餐馆(Leopold Café )吃饭,得知他到孟买不久就买了英语课本,现在每天晚上下班后会学习一两个小时。他对旅游产生了兴趣,已经参观了一些著名景点,比如象岛(Elephanta Island)。我虽然已经来了4 年,但还从没去过那儿。
我可以根据迪帕克手机号码的变动情况了解他的近况。如果他工作顺利,定期能拿到薪水,他的手机号不会变;如果境况不佳,手机号就变了,因为只有按时充值手机号码才能保留,如果几周没充值,号码就不能用了。他一度过得不错,他辞去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座富裕的公寓楼里找了一份内部电工的活儿。他的电话号码一直没变,但几个月后他每次打电话来都是一个新号码。现在我的手机通讯录里已经有6 个迪帕克的号码:刚开始,我给这些号码命名为“迪帕克新”和“迪帕克新新”;后来我变聪明了,开始用“迪帕克9 月”,“迪帕克10 月”来命名。有一次他跟我说他被迫辞去了电工的工作,可能连房子都要租不起了。自从在车站那晚以来,我头一次听出他的声音很绝望。我感到左右为难,我应该帮助他吗,像我希望的那样?还是应该提供指导和建议,让他自己找到孟买的生存之道?我的资助是帮
他还是害他?
在印度,一个令人不解的普遍现象是工人找不到工作,雇主又招不到工人。我给经商的朋友们发了电子邮件,问他们是否需要人手。我收到了几条回复,于是迪帕克很快在一家时尚家居装饰店上班了。我很久没见过他了,后来又在一起吃饭时,距离我们第一次相遇已经有一年时间,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在咖啡馆,他伸开胳膊大方地搭在旁边的椅子上,懒懒地靠在座位上。他似乎太过自信,但积极向上。那时在火车上对我的敬重和服从,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他已经存了几千卢比,这个数字比很多印度人的储蓄都多。他自学了英语口语,并且坚持用他正在学习的新语言回答我用印地语提的问题。他说他已经找了个女朋友,并吹嘘她正就读的学校是孟买最好的大学之一,她父亲是个商人,在孟买一条豪华的大道上有一栋房子(但我有些怀疑,因为他没能让她出来见面,虽然我要求了好几次)。迪帕克有自己的计划:他要去提高英语水平,找一份体面的白领工作。那个女孩现在可能会因为爱上他而脸红,但迪帕克知道必须更强大才能配得上她。
我很为他骄傲。他身上似乎集中体现了现在席卷印度的希望感。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我去他上班?商店买东西。头几次去我没看到他,这次就向经理打听他的情况。经理把我拉到一边,小心翼翼地权衡着自己的措辞,告诉我迪帕克因为盗窃被解雇了。他从商店拿了一些开瓶器藏在附近,被一个经理发现了。他们警告了他,但是他故伎重演,于是他被开除了。
事后看来,直到此时迪帕克的故事才能代表新印度的全貌,直到此时它才涵盖了全方位的现实。这里面有抱负、自信和天大的发展机会,过犹不及的趋势,自我完善的信念,不讲背景、孑然一身的观念,流向令人困惑的大都市,那些城市里的该死的希望,日益萎缩的家庭和新的漂泊不定的生活,为爱而爱、反抗和打破界限……而在进一步的梦想当中,没有东西对那些梦想进行约束,没有人、礼节和信仰来限制迪帕克,让他扪心自问这样做到底是否值得。
过去我对印度的印象都是在心中描摹出来的,现在我必须正视这个现实中的国家。它是一片兴旺喧嚣的土地,让人更容易憧憬未来而不是怀念过去,充满希望、极度渴望,明智、天真、跃跃欲试,充满了梦想。正是我和印度人以及他们梦想的碰撞,让我心目中的老印度渐渐成了一个想象中的国度。
本文摘自《亚洲崛起与壮大的见证》
本书作者和奈保尔相似,是移民海外的印度后裔,作者受到印度文化和美国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他是印度经济、社会变革的亲历者。他以一个局内人的外界观察家身份,对审视印度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做出了客观的全新思考。每一个他笔下的印度故事的观察和评论都非常透彻、精辟。
作为新兴市场之一,印度的高速发展令世人瞩目。本书从从梦想、抱负、自豪、自由等六个层面讲述印度社会发展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思想境界的变迁,讲述了印度这片古老的土地极度渴望激情、民主、热烈的思想注入,打破它的阶层束缚,迅速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作者采访了诸多当事人,以独特而深刻的笔触,向您呈现了一个所有东西方媒介眼中不曾看到过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