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渔民的走私成为一种暴利的"商业行为"之时,打鱼就成了背景和铺垫;而现在实业成为铺垫,用大量资本投机追逐更高的利润,在他们看来才是真正的"商业行为"。
20世纪80年代,温州几乎所有家庭都以个体经营形式,从事加工制造业;到20世纪90年代末,在个体加工的基础上,温州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生产的打火机、眼镜、小五金、阀门和皮鞋等产品,占据了全国甚至世界市场的重要份额。当制造业的利润逐步降低到5%左右时,不满足如此薄利的温州资金便开始向房地产等利润增长超过25%的行业倾斜。 资本的天性就是追逐高额利润。
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资本。温州资本马不停蹄地寻找新的投资空间,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正是资本的趋利性。
温州资本总是具备一种气场,能够将所到之处、所投入的领域,搅动得风生水起,令人侧目。这种威力,最初是从"家门口"开始的:1998年到2001年,温州民间资本进入当地房地产市场,促使房地产价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温州市区房价从2000元/平方米快速飙升到7000元/平方米以上。
1999年,温州民间资本开始进驻上海、杭州等地房地产市场。2001年,温州资本兵分两路,第一支购房团前往上海,另一支前往杭州。仅此一年,投资在房地产的温州资本就高达2000亿元。
"温州炒房团"就这样诞生,从此,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便一路飙升。
2002年,全国能源紧缺,煤炭价格更是飞涨。面对煤炭这个高投入产业,山西煤老板自有资金有限,温州资本找到了用武之地,浩浩荡荡涌向山西煤矿。当时,"在山西任何一个产煤县市,都活跃着温州炒煤团的身影",山西省60%左右的煤矿被温州人收购。根据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山西由温州籍投资者经营的中小煤矿有300多座,累计投入资金约30亿元,年产总量约2000万吨,占山西煤炭年产量的4?5%。
2003年,由于棉花减产,全国棉价上涨,温州30亿元资本进入产棉大区新疆,收购新疆棉花,新疆棉花价格一路飙升,温州资本在第二年获利退出;2003年,全国普遍出现"电荒",几十亿元温州资本轻松进入四川、重庆等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带,刮起阵阵"红色热浪";2006年,商品期货呈现牛市,温州资本开始将触角伸向有色金属矿产;2007年,石油价格上涨,50亿元温州资本涌向西部,大量收购油井……"炒房团"、"炒煤团"、"炒车团"等一系列符号,让温州陷入新一轮社会與论指责的困境。正如浙江一家企业老总表示:"温州民间资本带有一定的邪恶性,每隔三五年时间换一个投资领域,过分追求暴利;每到一处风生水起。他们进入北京、上海楼市,房价应声而起;涉足新疆棉花、延安油田、山西煤矿,市场如大军压境。"
本文摘自《温州资本干的就是和你不一样》
解读温州资本:温州资本干的就是和你不一样
2011年的温州资本跑路潮和破产潮,引发了人们的恐慌。无往不利的温州资本怎么了?出了什么问题?30多年来,温州资本从国内杀到国外,从小商品做到房地产,温州资本缘何有如此大的魔力?这一群金钱玩家温州人是如何所思所想?他们的哪些做法让他们的财富如雪球般越滚越大?他们的未来又何处去,如何在逆境之中寻找到下一次的暴发性增长机会?所有一切,尽在本书!请看被温总理亲口评价为“温州最有权威的发言人”如何解读温州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