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成就伟大境界的城市不再继续按照那种比例增长。
--(意大利)乔万尼·波特罗《论城市伟大至尊之因由》
一座城市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区位特点、引资环境、财政状况、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福利待遇以及就业情况等诸多要素,无一例外地和这个城市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许多城市都纷纷将城市的改革开放、市政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发展、环境改造等与城市竞争力的锻造和城市品牌的打造紧密结合在一起,但纵观中国内地城市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路径,存在着诸多的难题和困惑。
首先是发展定位之困。多年来,很多城市的发展定位存在严重的偏差。有的城市很长时间"找不着北",不知道城市究竟应该走向何方。其次是发展路径之困。同样是特区,深圳和汕头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发展路径。还有,同样是资源型城市,有的能可持续发展,有的却早已陷入困境。第三是机遇之困。面对同样的改革开放环境这一政策机遇,有的城市抓住了,有的城市却痛失良机。第四是GDP之困。随着城市竞争的激烈化,GDP成为衡量城市竞争水平最权威的经济指标。要不要GDP,要什么样的GDP,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几乎成为中国城市一道无法破解的难题。
其他还有诸如产业之困、文化之困、资源之困、环境之困,等等,不一而足。
珠海:失去机遇之痛
·珠海特区成立25周年时,有媒体提出了尖锐而又系统的批判,让珠海人好不尴尬。
·与深圳同时起步的珠海,居然在珠江三角洲9个地级以上市排名倒数第二!
·多少年来,珠海的城市定位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2010年,正值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珠海《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一年后,珠海的横琴开发再一次受到舆论的诘难与批评。
·面对"比特区更特区"的优惠政策,珠海人当然喜不自胜。人们不禁要问:难道这次珠海真的要借此机会超越深圳了吗?
2011年8月初,媒体传来消息,珠海横琴新区的政策已正式获批,国家层面已批复同意珠海横琴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并要求加快横琴开发,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新载体。按照获批的政策,毗邻港澳的横琴岛相当于一个类似于香港的"自由贸易区",从境外进入横琴与生产有关的货物实行备案管理,给予免税或保税,而设在横琴的企业之间货物交易将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无疑,这是一个"比特区更特区"的优惠政策,珠海人当然喜不自胜。
众所周知,横琴新区的基石就是港澳珠大桥。2008年,港澳珠大桥经过多年论证后终于尘埃落定。因此,粤港澳三地的深度融合,成为这一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
这也让翘首企盼多年的珠海人不禁松了一口气。作为跨境大桥在内地的唯一落脚点,这座大桥即将给珠海带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它将在三地扮演"一国两制交汇点"、"粤港澳合作结合点"的重要角色。珠海将调整规划,以便交通、产业布局和旅游等方面能够与港澳地区衔接。
2009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珠海《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岛的开发,将为珠海在"一国两制"下深化珠港澳合作,创新合作机制与管理模式,共同打造跨界合作创新区搭建新的平台。
然而就在2010年11月,关于珠海横琴开发的众多疑问与困惑,再度受到媒体的关注,公众也频频发出质询:横琴究竟想怎么发展?此次的质询,让珠海又一次成为焦点。
如果将时间再往前追溯,人们并没有忘记多年前那一次媒体对珠海的过度关注。
2005年9月,珠海市政府请有关媒体和专家进行了一次"纪念珠海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理论研讨会",实际上此次研讨会的主旨是"反思珠海",探讨如何迎头追赶兄弟城市。借此机会,南方有名的报纸《南方都市报》推出珠海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系列报道"反思珠海",同时与南方网合作推出"反思珠海"专题讨论。
本文摘自《大困局》
中国城市危与机:大困局
国家“十二五”战略已经开局,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如箭在弦。竞争世纪,谁已被遗忘?区域经济时代,谁在快速崛起?中国的城市竞争已经空前白热化,城市之间为抢夺各种资源而展开的竞争可谓波澜壮阔,令人眼花缭乱。作者收集了中国内地城市在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城市发展与竞争过程中失误运作的大量经典案例,也对中国城市圈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乱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该书丰富的案例,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在发展竞争过程中最受人关注也是最为典型的标本,也是目前最具参考性的中国城市竞争MBA案例库。该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观点尖锐、批判性强,对种种城市乱象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批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