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市民的失落心态。请看网上的热议:
"十堰培养的产业给了武汉,十堰处在湖北的边缘地带,十堰在湖北的心中更是边缘地带,现实是:武汉1+8城市圈中没有十堰,湖北副中心城市也没有十堰,十堰在湖北完全处于一种被冷落和被抛弃的境地……"
"在现实中,因为地域接近的原因,十堰人和陕西人却有很多共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你将清楚地看到,十堰和西安的联系将会越来越紧密……"
"被称为东方底特律的汽车城,在湖北竟这般没地位。适者生存,十堰也需要寻找自己的位置,十堰更需要生存和发展。"
从中不难看出十堰市民众那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
"边缘化"的困惑与"塌陷论"的辩证
十堰的网友们说得没错,十堰是一座被边缘化的城市,这是不争的事实。
前些年,湖北省的"武汉城市圈"把十堰排除在外,现在的"一江两线"把十堰作为"汉十线"的尽头,十堰在湖北发展的格局中似乎越来越尴尬。
有名为"山水人"的十堰网友在《十堰,"边缘化"城市的突围》的网文中称,十堰被"边缘化"了。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未来发展瓶颈上:一是局限性,产业政策难覆盖,发展没有吸引力;二是动摇性,现代经济和市场的"锅底"和"洼地"现象会动摇边缘化地区原有的产业基础,造成资源的流失;三是盲目性,在一定阶段上,边缘化会导致边缘化地区发展的目标缺位、战略被动、发展减速。
上述不利影响在十堰已经显现。现实危机让十堰"做大做强"的心情更加迫切。当时的市委书记赵斌有个"拳头论",就是以"山、水、车"三大世界亮点为依托,十堰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武当牌,发挥华中黄金旅游圈的聚合作用;二是打好汽车牌,使之真正对周边区域经济产生强大的辐射力,牵引力。三是打好南水北调牌,以环保为内核,以水流为纽带,整合京津经济圈的资金、技术等要素,发展生态农业、环保产业、绿色有机食品业等。力争用5至10年在全市形成山、水、车为核心的三大经济增长极,使十堰成为鄂陕渝豫四省市毗邻区域的经济中心。
谈到十堰的未来,赵斌说,经过几年努力,十堰可望实现大的突破。以此为蓝图,十堰"十一五"规划曾提出,到2010年全市汽车产量达到55万辆、零部件60万份,实现产值800亿元,真正成为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基地。后来,这个目标基本实现。
在2008年湖北省"两会"上,十堰市委书记赵斌当选为湖北省副省长。赵斌的升迁说明了十堰市在湖北的地位并非人们想象中那样尴尬。
接任的十堰市委书记的陈天会说,十堰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建成"百万辆级汽车城"的目标。到2015年,十堰市的GDP将会超过1300亿元。
本文摘自《大困局》
中国城市危与机:大困局
国家“十二五”战略已经开局,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如箭在弦。竞争世纪,谁已被遗忘?区域经济时代,谁在快速崛起?中国的城市竞争已经空前白热化,城市之间为抢夺各种资源而展开的竞争可谓波澜壮阔,令人眼花缭乱。作者收集了中国内地城市在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城市发展与竞争过程中失误运作的大量经典案例,也对中国城市圈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乱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该书丰富的案例,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在发展竞争过程中最受人关注也是最为典型的标本,也是目前最具参考性的中国城市竞争MBA案例库。该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观点尖锐、批判性强,对种种城市乱象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批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