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你现在已经有一个很棒的财务计划,也非常谨慎地执行各项细节,不管是花费、存钱还是投资,每一件事都做得稳稳当当,心想,这辈子就安心了,甚至连小孩的一辈子都得到周密的保护了。
事实上,这可不一定,我不是要当乌鸦,只是想告诉你真相。前文提过,投资有投资的风险,其实,人生还有其他风险。
这些人生中的意外风险,你从社会新闻都可以看到,一旦有人意外去世,身后往往还有未成年的小孩与年老的父母,老迈的双亲对着镜头老泪纵横、茫然无助地哭诉: 以后不知道该怎么过……还有人突然生了大病,需要长期住院,这时不但可能要付一大笔医保不给付的费用,连收入也暂时中断。这段期间,又该怎么熬过去呢?
在保险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只能祈祷这些意外不要发生,一旦发生了也只能由个人与家庭来承受。但现在有了保险这种商品,就可以使风险由整体保险人共同分担,而不再是一人或一家承担。
当风险发生时,看起来好像是由保险公司来支付理赔金额,但这些钱严格说来并不属于保险公司,而是所有保险人所缴的保费,保险公司只是管理人而已。保险公司做的事就是,管理所有保险人所缴的保费,再支付理赔金给发生风险的个别保险人。
保险公司并不是社会福利机关,而是营利机构,自然会控制出险比例。举个例子,某保险公司推出一个保单,保险人每年保费缴1000元,如出意外可以得到100万元的保险金。看到这个数字,我马上就可以算出每年因为意外出险的比例一定小于千分之一,否则保险公司收的保费将不够理赔,就会赔本。
为什么?我算给你看就知道了。如果有1万人投保,那么保险公司每年就可以收到1000万元的保费。这1万个保险人里面,一年内如果有超过10个人出险,保险公司就要赔超过1000万元,这样保险公司当然就要赔本了。反过来说,只要少于10个人出险,保险公司就赚了。所以说,保险公司只是集合其他未出险的保险人保费,支付给出险的保险人而已。
有保险就不会恐惧未来
虽然说这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但意义却非常重大,也就是说,你可以用1000元买到100万元的保障。这依靠的就是保险人之间的“互助”行为,保险公司只是中间的管理者,负责保险人招募、保费收取、保费管理以及出险理赔等事项。但是管理这些事情需要成本,所以保险公司收取必要的费用也是合理的。
那么保险到底要保什么呢?简单来说,你担心什么,就去保什么险,也就是关心人生中许多的万一。
万一自己发生不幸: 当你已经结婚生子,小孩还小时,小孩需要有钱来抚养长大,这时就该保定期寿险。万一房屋发生火灾: 好不容易才买得起的房子,得花一大笔钱重建,就该替房屋保火险。万一生病住院: 不想住健保病房(指由台湾“健保局”承担所有费用的医院普通病房),就得买住院医疗险。万一得了癌症: 想要负担起高昂的医药费,就该保癌症险。
有了保险这项商品,风险的成本得以转嫁,由所有的保险人共同承担。有了这样的机制,我们应该善用保险,像金钟罩一样将自己的未来保护好,免除未来万一出险所带来的损害。
常听到许多人说:“我也想有保险,但就是没有多余的钱来缴保费。”这句话真是错大了,想想看,没钱买保险的人,万一出状况,那不是更惨吗?一下子生活便陷入困境。有钱人才真的不需要保险,像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或宏达电董事长王雪红,万一出险,他们所拥有的财富,让家人再吃三辈子都没问题,所以不保险也没关系。
因此,愈没钱的人愈需要保险。而且保费其实没有你想象得那么贵,一般人都是因为买的不是真正需要的保险,才会觉得贵。一般保障型保险是很便宜的,只有储蓄险才会特别贵。我们需要的是保障,并不是储蓄。一个20年的100万元定期险,一年的保费也不过3000元左右,很少人买不起。
关于保险,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千万不要等到出险或即将出险时才想到保险,这时候保险公司是会拒绝承保的。再次强调,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福利机构,不会好心照顾可怜的人。古话说得好: 不要等到发现漏水时,才要修屋顶,这个时候就已经太晚了。在做财务规划时就该把风险考虑进来,这样保险才会发生效用。“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话虽然是陈腔滥调,但却非常符合现实。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不会知道,但是有了保险,就可以让我们免除担忧,不再恐惧未来。
怪老子语录:愈没钱的人愈需要保险。有了保险,就不必恐惧未来。
本文摘自《领薪水后的第一本理财书》
要投资,先学会理财;要赚钱,方法是关键。本书作者萧世斌是台湾地区知名的大众理财专家,他坚持“做投资要会让数字说话”的理念,坚信投资者一定要懂财务管理。通过15年的学习、摸索、修正,他将自己研究多年的实用投资经验整合成试算表,与读者分享。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大众讲授投资课程,让读者们轻松学会财务知识、各类资产价值评估、个人家庭财务规划等,真正“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