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中国独有

2014-08-20 17:47:06

  谈到“富不过三代”,很多读者马上就会想到败家子这个词。其实,“富不过三代”这句古话更常被一些企业家用来形容家族企业的短暂生命周期——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败业。
在很多企业家论坛上,一些企业家经常强调企业的传承是企业战略的头等大事,因为要是企业交接班不顺利,“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会成为现实。为什么这些企业家把传承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交流呢?这主要源于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特殊原因。
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激发了一大批创业者的创业热情,顷刻间,中国数以万计的家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廉颇再能打仗,终有“尚能饭否”的时刻。中国第一代家族企业创业者从改革开放初期坚守到今天,其年龄大多都超过了50岁。
在2004年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全球最大投资银行之一美林集团(Merrill Lynch)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大陆的千万富翁接近24万人,中小规模的家族企业则更多。① 研究发现,很多中小家族企业创始人在完成了一定量财富的积累之后,如何延续财富的香火,成为这些家族企业创始人不得不面临的共同命题。从美林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未来10年,交接班很可能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面临的头等大事。
然而,杭州飙车案的发生让“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喧嚣一时。在此之后,“富二代”难题如何化解甚至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探讨。人们逐渐意识到,家族企业的交接班问题不但关系到一家企业的稳定,也关系到社会财富的延续。②
不可否认,创业容易守业难。事实上,中国自古就有“富不过三代”的祖训。据统计,家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4年,他们中30%能够生存到第二代,只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而目前中国的家族民营企业大部分还处在第一代的方阵当中,部分已经处在第一代与第二代的过渡阶段,只有极少数已经完成了第二代的接班任务。
“富不过三代”这样的魔咒,其实不算是“中国特色”,因为全球家族企业普遍都在面临“穷孙子”问题。
在家族企业较为集中的欧洲,“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依然在发酵。前一段时间里,欧洲很多家族企业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陷入困境,特别是“欧莱雅继承人利利亚纳•贝当古200亿美元资产被判由亲属接管”让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再次发酵。
在传统的欧美肥皂剧里,第三代搞砸爷爷辈创建的公司也是经典的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孙辈能够上演这一幕,因为很多公司在那时往往已经不复存在了。① 这就有了“三代人木屐传木屐”的说法。
其实,这样的谚语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流传着。比如,在葡萄牙,葡萄牙人把“富不过三代”说成是“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
比如,西班牙人把“富不过三代”说成是“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
再比如,德国人把“富不过三代”用“创造、继承、毁灭”三个词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
在南美国家,一些人把“富不过三代”说成是“做生意的老子、花花公子的儿子、要饭的孙子”。
而在美国,则把“富不过三代”计算得更加准确、具体。他们认为,家族企业在第二代能够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后依然存在的只剩3%了。
在各个国家,描述“富不过三代”的语言各不一样,不过,尽管语言字句不同,表达的却是同一个意思——家族企业传承下来难。
这样的观点得到了美国布鲁克林研究机构的印证。根据美国布鲁克林的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到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① 而来自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结果跟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非常相似——所有家族企业中只有15%的企业能延续三代以上。
不过,中国一些家族企业研究学者提出一个观点——在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情况比上述两份研究报告显示的情况更糟,这里的“第三代”可能要改为“第二代”。因此,如何让财富更好地传递下去,是老一代创业者最为头疼的问题。

本文摘自《中国家族企业为什么交不了班》


   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耄耋之年才谢幕,这到底是谁的错? “老子不放心”、“儿子没信心”、“职业经理人不真心”,中国家族企业的重担到底该交给谁? “立长不立次,立男不立女”,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家文化”观念为什么如此根深蒂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国家族企业接班问题为什么会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 “山雨忽来,群龙无首”,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突然离世或者突然缺位为什么会导致企业打乱? …… 如此多的问题像魔咒一样,到底该如何做,才能做到“富过三代”呢? 本书作者透过层层迷雾,剖析了家族企业交接班失败的根源,从而揭开了家族企业交接班的不为人知的内幕。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