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浏览应聘者的简历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应聘者名校毕业、工作较长时间(例如十年以上)还在较低的职位上(包括管理职位和技术职位),一般来说不建议优先采用。即使进入面试环节,在面试过程中,也需要特别关注应聘者是否有以下倾向:
*自我认知不客观;
*行为方式怪异;
*能力太差。
几年前,在招聘一个部门内的主管职位时,我曾经收到一份简历。打开一看,是我的一位师兄,比我高几级,我在系里的时候就认识。虽然不是很熟悉,但听到过他的一些故事。这位师兄人其实不坏,成绩中等,看起来也是蛮忠厚的一个人,但有一个致命的不足,性格上比较偏激,曾经做出了一些让大家掉眼珠的事情。在应聘我们的职位时,他已经工作十年有余了。就一般意义来说,他的情况属于超过职位要求的,或者说他应聘的职位低了。但我看了一下他的履历,毕业后发展得一直不好。从我对他的了解来说,并不奇怪。我相信一定是他的性格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我们很多人经常会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同时去思考,自己有什么样的问题导致了这种结果。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希望在一个环境中能有发展,只要你不是老板,就必须学会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离开。只是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自认有才却无法施展的人,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对周边环境的适应程度,这才是改变自己现状的前提。
(四)工作经历
这里的工作经历主要是指对于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对于应届毕业生的打工经历,我们在后面社会实践的部分进行分析。
对于这部分的信息,主要是看应聘者工作经历与应聘职位之间的相关性:
1.如果相关度高
*则需要看应聘者在每个公司每个职位上的工作时间长短以及工作中的业绩。
*关注各单位之间的相关性、单位规模的变化、工作中的团队经验积累。对这部分内容的分析,主要是看应聘者的职业发展是否符合通常情况,例如职位从低到高,所管理的团队从小到大,从低级别团队到高级别团队,等等。
*如出现"异常"的职位变化(如从规模较大的单位高职位到规模较小单位的低职位)则需要特别关注。至少不建议作为首选的简历。即使应聘者进入了后面的环节,也需要过面试或背景调查进一步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如果相关度不高
*则看应聘者的工作时间。如果参加工作1~2年以内,且所学专业与职位吻合,则没有太大问题。现在的应届毕业生,其实有相当多的人,在毕业时并不清楚自己的职业道路如何选择,因此,头两年的工作时间,其实也是他们在自己寻找职业定位的时间。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可接受的过程。
*如果应聘者已经有了较长的工作时间,而工作经历与职位要求差异较大,往往表明应聘者可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思考和规划,同时,在工作了较长时间后进行转型或转行,其实求职者的职业转换成本是较高的,固然这其中有一部分确实是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清晰的设计后做出的决断,但也有可能是应聘者比较盲目的选择。因此,当应聘者其他方面并不突出时,这样的简历不予优先考虑。
*如果工作时间较长,重新学习后再求职(如工作后考研),则主要看最近的学习背景(如学校和专业)与所应聘职位的相关度。当这种相关度较高时,问题不大。当相关度不高,而且申请的职位与过去工作经历也不够匹配时,这样的简历基本上可以筛掉。
的标准,这会让我们错过很多优秀人选。
本文摘自《面试读心术》
本书为面试官提供了系统的面试方法和思路的介绍,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帮助面试官有效提升面试水平。同时,由于本书的内容来自于作者丰富的实践积累,介绍深入浅出,对于求职者来说,也是一本很好的面试辅导书,有利于应聘者了解面试官提出问题的背后所隐藏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