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名誉和信任感一样,并不是商业领域中的新生事物,但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对它的兴趣发生了爆炸式的转折。现在,每家公司都能认识到高盛公司与强生公司当年认识到的东西:名誉就是竞争优势。他们光明正大的好名声,以及随时体现出的对收购对象管理层的尊重,填补了他们与摊牌对手之间的变数带,使得他们面临更小的摩擦、更多的合作,最终可以更迅速高效地结束收购交易。现在,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些优势的重要性。
1998 年,哈里斯互动调查公司(Harris Interactive) 与纽约大学斯特恩经济学院国际信誉研究院(Reputation Institute at the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执行院长查尔斯•弗布伦(Charles Fombrun) 共同建立了一种被称作“企业声誉商数”(RQ) 的调查工具模型,用以反映人们对企业名誉的看法。从那一年开始,哈里斯互动调查公司每年都会发行以“全美60 家最受瞩目企业”命名的RQ 调查结果。对于有远见的企业领导来说,获得并保持良好的企业名誉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通用电气的CEO 兼董事会主席杰弗里•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 在2002 年公司年报中致辞里直截了当地说道:“每年我们都会花费数十亿元来提高培训质量、加强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发展企业价值观。这么做都是为了保持企业文化,以及保护我们最宝贵的资产--公司名誉。”沃伦•巴菲特接手当时正遭遇证券违规操作危机并面临倒闭的所罗门兄弟公司时,他亲自到美国国会为手下雇员的越轨行为道歉,并在公司内部进行了严厉的整顿。他对员工说:“如果你们让公司损失了金钱,我可以表示理解。但哪怕你让公司损失了一点点名誉,我都会毫不留情。”
而现在很多企业对名誉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市场品牌意识的角度出发的,企图把名誉做为一种经营管理的目标,当前有无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公关部门和战略顾问都在为这一目的而努力。我最近在谷歌上用“名誉管理”(Reputation Management) 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找到了6 800 万条匹配记录和大约16 个关联付费广告。公关战略分析家、商业研究机构、律师事务所以及各种形式的咨询顾问都纷纷参与到管理与修复名誉的行动中来。有些商业智囊甚至把名誉经营管理概括为“6 大范围” 、“18 条不变法则”“公或关鸿沟理论”,并声称所有人都必须学习、掌握、接受并坚持这些窍门。
本文摘自《方式决定一切》
在HOW时代,不仅要“放手去做”,更要“正确的做”“遵从规则”已过时,“超越规则”是杀手锏不仅考虑“能够做”,还要学会“应该做”
安然、AIG、三鹿奶粉、国美等,接二连三的公司丑闻突然间让我们发现: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可以说,信息技术催生了“透明文化”,同时也宣告了全新的“HOW时代”的到来。
《HOW时代》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
HOW比WHAT更重要 在透明文化盛行的今天,产品和技术(做什么)极易被复制,而正确的方式(怎样做)才最具创造力。